如果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你覺得是哪四本書?

用戶64325649


四大名著,那是改革開放初期文化荒原中的宣傳手段,也算是對明清小說的蓋棺論定。

事實上,明清古典小說中,可以和四大名著媲美的還有不少,比如《金瓶梅》那是紅樓夢是師傅,再比如《老殘遊記》可以補充四大名著沒有官場小說的缺憾。

四大名著的特點是,各個類型小說都選出最優秀的一款。

  1. 神魔小說《西遊記》,擊敗《封神榜》上榜。
  2. 江湖小說《水滸傳》,擊敗《三言二拍》上榜,這個有點名不副實。
  3. 言情小說《紅樓夢》,擊敗《金瓶梅》上榜。
  4.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擊敗《隋唐演義》《說唐》《說岳》等上榜。

同樣的道理,知事君在各個領域都找出第一名,供大夥評選新四大名著參考。

1,武俠小說《笑傲江湖》。

若說武俠小說,當推金庸古龍梁羽生臥龍生四個人,第一毫無疑問是金庸爺爺。

金庸小說十五部,評價最高三奇書《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其中,笑傲江湖以獨特的政治諷刺性掛在榜首。

2,言情小說《還珠格格》。

若說言情小說,瓊瑤三毛再到今天的嚴歌苓都是極其優秀的。流傳最廣的毫無疑問是瓊瑤奶奶。

瓊瑤劇是我們7080後一代人的回憶,最終再次成為90後00後的,只有《還珠格格》。每年暑假的熱播,很能說明問題。

3,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建國後,歷史小說太多了,僅茅盾文學獎獲獎的歷史小說就有《李自成》《張居正》等很多種。不過真正產生巨大社會影響的,還是《大秦帝國》。

現在已經拍到第四部的《大秦帝國》是國內歷史劇低迷情況下的異類,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秦帝國粉絲足夠多,社會影響力足夠大。

4,探險小說《鬼吹燈》



《鬼吹燈》引領了盜墓小說和探險小說的熱潮,成為我過文學史上的特殊現象。《鬼吹燈》後,《盜墓筆記》出現,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各種探險小說涉獵地域、古生物、古墓特別多。

之前的已經流行的恐怖小說大家周德東也有《羅布泊之咒》,懸疑小說家蔡駿有《荒村筆記》,那多的《兇心人》等那多筆記系列,都很強大。

5,玄幻小說《誅仙》

玄幻小說我接觸的比較少,十幾年前看誅仙整夜整夜不睡覺,那種魅力勢不可擋。原諒我沒有再看《遮天》等新派。當年的《誅仙》曾經滄海難為水,後來的,根本看不下去。

6,科幻小說《三體》

三體出現前,我國也有科幻文學,但與歐美差距很大,三體的出現,讓我們科幻文學走上世界。

7,官場小說《侯衛東官場筆記》

教科書式的官場升職記,讓無數基層年輕公務員找回了工作的動力和激情。相比周梅森和張平這些傳統大家,《侯》的傳播更廣泛一些。

8,宮廷小說《甄嬛傳》

悟空問答中,《甄嬛傳》一直是熱門話題,不亞於西遊記和紅樓夢,比水滸三國粉絲跟更多。可惜我沒看原著。

9,江湖小說《我是個算命先生》

江湖小說中,《江湖30年》《紙醉金迷》都是很優秀的作品,但我還是更喜歡《我是個算命先生》。這本書對民國以來的各種幫派鬥爭,江湖騙局有史詩般的描寫。

從消除迷信,正三觀角度,《我是個算命先生》比太多的神神叨叨的小說好多了。

10,鬼怪小說《青囊屍衣》

如果《聊齋志異》是一本長篇小說,成為四大名著的第五部毫無壓力。現代,把《聊齋志異》和《子不語》這些志怪小說發揚光大的作品太多了。最優秀的我認為是《青囊屍衣》。

這本書裡面,有華佗的神奇醫術,有泰國的降頭術,日本的中陰大法,還有失傳的祝由科。甚至,殭屍分十種,一一出現,讓整本書一直在神秘的氣氛中。

注意,這些都是虛構,不要當真。

11,刑偵小說《死亡通知單》

《死亡通知單》改編為《暗黑者》時,我很激動,一直再看,到了後來,發現原著中的那種神奇的破案手段沒有表現出來,有點失望。

這個作者周浩暉寫的刑警羅飛系列小說中,優秀作品超級多。後來的催眠師三部曲也很厲害。

同樣擅長刑偵和鬼怪的紫金陳沒有提,他的《謀殺官員》系列是完美罪犯角度,不知道算哪一種。

12,穿越小說《錦衣夜行》

穿越小說現在市場很大,光穿越明末清初和漢末三國的就一大堆,優秀者不少。

一開始覺得《極品家丁》開創性強,可是實在接受不了男主和十幾個女人發生愛情。

《錦衣夜行》講夏洵穿越到靖難之役前後,成為錦衣衛大佬,參與了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等大事件。這小說沒有金手指,沒有超越的物理化學工程學知識,可以當做正常的歷史書來看。

目前我看過的小說就主要就這些類型,千百部小說的閱讀量,讓我對這個問題還挺有信心的。


歷史知事


如果讓我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名單如下:

錢鍾書的《圍城》

錢鍾書是一個一等一的學問家,這是舉世公論的。但是很多人對他的小說成就不以為然,但是《圍城》一書,大概是對知識分子群體描寫最為深刻的一部書。我對《圍城》的評價是:一部偉大的、足可傳世的、無可超越的新世紀的《儒林外史》。很多人不喜歡這本小說,說作者刻薄,小肚雞腸,下筆傳神而毒辣,幾乎每個句子都像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描寫。那是因為書中的人物都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我們身邊,尤其那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知識分子群體的醜惡的嘴臉。書中幾乎沒有一個美好的人物,方鴻漸怯懦而無用,孫柔嘉柔弱而有心計,更別說三閭大學的那些教授們,一個個道貌岸然,以忽悠學生為本,以大話為生。《圍城》是諷刺文學的高峰,是超越時代的文學高峰,書中的每個人物,甚至一個“殺人有暇”的庸醫,都讓人難忘。這樣的力作,難怪夏志清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寫得最有趣、最細膩的小說,或許是最偉大的小說。”

陳忠實的《白鹿原》

我相信入選的這本書沒有多大意義。在茅盾文學獎的歷史上,這麼多年的作品評選,閱讀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幾本書中,一定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但是要說足可傳世的史詩力作,《白鹿原》一定會勝過《平凡的世界》。

按照時間是淘洗作品唯一法則,多年以後重讀,你會發現《白鹿原》比《平凡的世界》好太多,《平凡的世界》時代的痕跡過於明顯,青春的情緒過於濃烈,讀多了反而覺得矯情,它只適合青春期閱讀。

而《白鹿原》放置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不會覺得過時,它是真正超越了時代,用家族史寫歷史,又超越了歷史,既有對歷史的審視和觀照,又有對人性的淬鍊和洞察入微。

賈平凹的《廢都》

這本書入選可能讓很多人覺得不服:一個原因,相比路遙和陳忠實,賈平凹仍然在世,新作不斷,也許在其後一定會創作出新的作品,所以過早論斷好像不太公平。另外一個原因,都是陝西作家,同時入選,對其他作家都不太公平。但是,放眼中當代文學中的長篇力作,《廢都》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對時代的描慕上,同時期的作家都很難比肩。其實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用賈平凹的《浮躁》代替《廢都》,權衡再三,還是覺得《廢都》更有代表性,為何這樣說呢?

還是那句話,時間是衡量一部作品最高的標準。《浮躁》的缺點跟《平法的世界》一樣,時代的痕跡過於明顯,時過境遷之後,再讀這部作品就覺得作者很難用一個普世的小說家的眼光去寫作。當然,我們都是時代中人,但是並不能成為我們不能超越時代的藉口,我們不是時代的人質,我們要掙脫時代的羈絆,成為那種具有超脫意識的寫作者。只有如此才能寫出跨越時代作品的人。從這個角度說《廢都》比《浮躁》更好。賈平凹的《廢都》,他寫的知識分子的群體,影射了一個時代從理想主義到市場經濟環境下轉變下,這個群體的蛻變和消亡。理想主義最終淪為了一個假大空的虛無。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都論者很多。但是《黃金時代》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文本。這部銷售入選的一個理由,在我看來就是,它基本脫離了中國現實主義的文學正統之外,當年這部小說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因為幾乎沒人能察覺到王小波已經脫離了中國的文學正統,直接承接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學的寫法。這樣說好像王小波之前沒有人嘗試現代主義似的,當然不是這樣的意思,事實上,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先鋒文學對西方文學的借用還是很多的,但是那種借用很多都是形式上的,比如餘華的早期作品,馬原、格非等等,他們借用了現代主義的形式,從中國的傳統文學中尋找滋養,骨子裡還是中國文學的套路。但是王小波不一樣,他的寫作共骨子裡就是世界主義的,他的現代主義作品是全面的繼承,所以當時我們很難欣賞它,反而是臺灣的文學家更注意到這部作品,給王小波一個文學獎。時隔多年之後,我們再讀《黃金時代》以及王小波其他作品,都會訝異,二十多年前,王小波竟然已經有這種意識,創作這樣一部跨越我們時代的歷久彌新的作品。


說書人思鬱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遙遠的救世主》是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豆豆。該小說講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碼”瘋狂掠奪中國的錢財,良心發現後退出公司,並受到嚴重的懲罰。最後和芮小丹相愛的故事。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同時這不小說拍成了電視劇,非常的不錯,大家可以看一下。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更多資訊請關注“禹音兒童國學”微信公眾號。


禹音


想要評選出建國後公認的【四大名著】,那確實就是″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言何來?因為,儘管大家都喜歡看書,但,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學修養不同,所處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自然得出的結論肯定不盡相同……


既然,題目是將時間定位在新中國建立後。那麼如茅盾的鉅著《子夜》,則不可能躋身於此行列了。記得看過描述監獄的名著,英園作家[狄更斯]的《密德洛希恩監獄》,還有前捷克斯洛伐克志士[尤利烏斯 · 優契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又讓人想到了重慶歌樂山渣滓洞監獄倖存者[羅廣斌 楊益言]合著的《紅巖》。



(小說《紅巖》)

(小說《紅巖》改編的同名連環畫封面)

《紅巖》將仁人志士的監獄生活及不屈精神再次展示給後人……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出版後曾被人讚譽為″新紅樓夢″,書中描寫的高老太爺與覺新,覺民,覺慧及整個大家族興盛衰敗,與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如同孿生……

巴金的另一【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值得一讀。

值得一提的是老電影《英雄兒女》也是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11.25~2005.10.17)四川成都人



歐陽山的【一代風流】《三家巷》,書中隱約可見《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影子……

[歐陽山]原名楊鳳岐(1908.12~2000.9.26)湖北荊州人



曲波的《林海雪原》,一直被譽為紅色經典之作,【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便取材於《林海雪原》……

曲波(1923.2~20076.27)山東人

值得讓人敬佩的是隻讀過5年私塾的曲波,卻寫出了流傳於世的鉅著《林海雪原》。

隨著近些年文學作品的不斷湧現,好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如果硬要排一下名次的話,請看下面:


(作者 路遙)



(作者 陳忠實)


(作者 餘華)



(作者 歐陽山)



(作者 曲波)



(作者 巴金)



(作者 錢鍾書)



(作者 羅廣斌 楊益言)



(作者 王小波)



(作者 賈平凹)

以上排列,謹代表個人喜好,絕不敢代表″大多數″人。同時【拋磚引玉】,相互交換看法,提高文學欣賞水平!

[圖片源自網絡致謝]!


楊老帥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下面談一點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949年後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中國出現了大批傑出的作家,同時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不少也達到或接近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的水平。假如要評選新中國成立後四大名著的話,可供選擇的作品很多,我覺得以下幾部作品比較合適:

一、《黃河東流去》

《黃河東流去》是作家李凖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史詩般的筆觸記錄了1938年國民政府為阻擋日本軍隊的進攻,炸開河南花園口黃河岸堤,造成黃泛區百姓十年浩劫的悲慘遭遇,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河南災民背井離鄉、在死亡線掙扎的流民圖。

李凖在小說後記中說:“在這部書裡,我沒有寫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式的大家庭,我寫了七戶普通的農民家庭。我解的生活的剖了這七個普通家庭的細胞。它代表了八億中國農民的多數。這七個家庭,不是在安靜的農村,過著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園生活,而是描寫了他們變成流浪漢以後的生活。他們的家被淹沒了,他們被拋在死亡線上,但是他們對生活的信念,對活的慾望,艱苦卓絕的吃苦精神,團結互助的團聚力量,特別是在愛情、鄉情、友情方面,都更充分地表現了出來。這些光芒四射的品質和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結晶,也使我們看到我們這個偉大古老民族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精神支柱。”

這部小說還是十幾歲時讀的,但李凖筆下的這七個主要人物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們是李麥、海長松、徐秋齋、藍五、王跑、老清和春義,其中藍五的愛情、王跑的遭遇更是讓人悲喜交加。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部血淚史,但他們都頑強地活了下去——這種精神正是中國農民像黃河那樣奔騰不息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

據李凖回憶,《黃河東流去》這部小說受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的小說《大地》影響頗深。賽珍珠長期在中國生活,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她的作品抓住了農民和土地這個根本問題,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水、旱、匪、蝗災害下農民的悲慘遭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但賽珍珠畢竟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不是那麼深刻,我覺得,李凖的《黃河東流去》在許多方面已超過了《大地》。

《黃河東流去》是一部中國災民的史詩。

二、《雪城》

梁曉聲是一位知青作家,他的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可以說是中國知青文學的代表性作品。

梁曉聲有過7年的北大荒知青經歷,這段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他筆下的人物不是兵團戰士,就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嚴酷的環境面前,這些人物的理想受到嚴重挫折,有的甚至已經破滅,但他們不願沉淪,要繼續奉獻,繼續探索,梁曉聲的文字正是他們那一代人對青春歲月的反思和回顧。

小說的主人公姚玉慧生在一個高級幹部家庭,從小到大一帆風順,就是到北大荒兵團後,她也是入黨、提幹,走在同齡人的前面。但這一切都是表面的,真實的姚玉慧並不是那個“教導員”姚玉慧,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渴望友情、戀情甚至懷春的姑娘,一個希望公平、正義的青年,這一切在她回到回到哈爾濱後表現得更為強烈,小說正是從等待載著幾十萬回城知青的列車入手的。

小說第一句只有兩個字“忍耐”,簡潔明瞭又耐人尋味。人們常說梁曉聲的語言是具有巴爾扎克風格,此言不虛。小說用倒敘的方式,將故事徐徐展開,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關於那個年代青春和歲月的窗戶。

我的一位老師有過知青經歷,恢復高考後考入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他對《雪城》推崇至極,曾多次向我們推薦。正是這個時期,我讀了這部小說,後來又看了據此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劉歡演唱的那首“天上有個太陽, 水中有個月亮,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那個更圓,那個更亮”成為我們那代人的最愛。

《雪城》是一部中國知青的史詩。

三、《長恨歌》

女作家王安憶的《長恨歌》以舒緩的筆調,向讀者講述了一個上海女人王琦瑤幾十年的情和愛,同時將上海從1940年代至1990年代的風雨變遷緩緩鋪陳開來。

王琦瑤身上其實有許多上海女人的影子和痕跡,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被一位大員包養,從少女變成了一個女人。上海解放後,大員死去,王琦瑤又過上了老弄堂普通人的生活。至此,王琦瑤表面上雖然平平靜靜,但內心的情感之潮卻從未平息,後來與一位小她很多歲的男子發生不倫之戀,最後命喪黃泉。

王安憶以女性作家的視角去描述上海,去描述這個城市的人和事,文筆細膩、絢麗、哀婉,她筆下的王琦瑤、李主任等人物栩栩如生,他們的理想、躁動、追求和怨望也隨著王安憶的敘述一一鋪陳在我們面前。

王安憶雖然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但出身文學世家,深受母親茹誌鵑影響,是新時代不可多得的最好的作家之一,她的

《長恨歌》堪稱是一個逝去的時代的輓歌,更是一部關於上海這個摩登都市的史詩。

四、《白鹿原》

從某種角度講,滿臉滄桑、有關中農民氣質的陳忠實一生其實只寫了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就是長篇小說《白鹿原》。我曾在許多文章中都說過這個話題,陳忠實為了創作《白鹿原》,把自己一生的生活都寫完了。

《白鹿原》人物眾多,情節複雜,陳忠實以原上白、鹿兩家半個多世紀興衰為線索,記錄了關中大地的變遷,時間跨越了辛亥革命、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為讀者展開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關中平原畫卷,作者在小說題記中引用巴爾扎克的話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記錄的就是渭河平原乃至整個西北大地的秘史。

自1980年代以來,文學陝軍在中國文壇易峰突起,相繼湧現出了路遙、賈平凹、陳忠實等文學大家。幾年前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與幾位朋友談起中國作家還有誰具有獲諾獎的實力時,不約而同都認為是陳忠實。

《白鹿原》最大的亮點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反思,並且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白鹿原》是一部關中大地的史詩,一部中國西北農民的史詩。

有個問題令人遺憾,包括《白鹿原》在內的這幾部史詩性作品,無一例外都被拍成了影視作品,並且都以影視作品而為人熟知。當然,這對於普及文學經典來說是個好事,但我認為,要想領略經典作品的魅力,最好還是閱讀原著。

經典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得之見,獻醜獻醜。


民國年間那些事


說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腦海裡湧現出了眾多的作家,莫言、閻連科、賈平凹、陳忠實、劉震雲、餘華、王安憶等,認真思考一番,選擇了分量較重的四部作品,僅是個人之見,歡迎大家一同探討。


第一部路遙《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其《人生》相比,更具有人性的高度,路遙將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這種力量一直在激勵著我們現代人。

第二部是賈平凹《廢都》,此書一出便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該書由於大量的性描寫在國內遭禁16年。賈平凹站在傳統文化的觀照視角上來看待城市與鄉村、男人和女人、外界與內心的。借用他人的一句評價:《廢都》是傳統文化滋養的一代知識精英在現代商品社會絕望和幻滅的輓歌,是人文知識分子在20世紀末頹廢情緒的大曝光;主人公莊之蝶的心態及命運,在相當程度上已成為社會轉型時代部分知識精英的精神縮影。



第三部是莫言《生死疲勞》,莫言有眾多精彩的書,《紅高粱家族》、《檀香刑》、《豐乳肥臀》等等,之所以選《生死疲勞》是因為莫言因其獲得了紅樓夢獎。《生死疲勞》是一部寫農民與土地的大書,以動物之眼著成的中國鄉村史,看似是動物的狂歡,農民的悲喜,實則是對中國農村社會史的思考,通過數個狂歡式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瞭解,當時物質與精神對農民的雙重壓迫,再現了中國50年的社會歷史。在現代化的大進程中,農村一步步消失,莫言一位農民作家用自己的筆擔起社會責任,喚起我們現代人對土地與鄉村的記憶,使我們從土地與民間汲取力量,傳承中國民間文化精神。



第四部陳忠實《白鹿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白鹿原》是一部精神和心靈的尋根之作,帶著對精神中“真”的追求寫出儒家文化的精髓,它有著歷史的混沌性和民族的豐富性,“使這部偏重於感性和個人主義的歷史小說既成為一部家族史、風俗史以及個人命運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濃縮性的民族命運史和心靈史。”


紅雨說歷史


從文學性、影響力和知名度三個方面來講,先說一下我的答案:餘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和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這四本書的知名度、影響力和文學性,想必大家有目共睹。

所謂評選,那就一定要有一個尺度和標準,不能是騾子是馬都拉出來遛遛,首先得把騾子和馬分清楚。

我們從時間、地域、文學性、知名度、影響力四個方面來看:

一、從成書時間上來看,加上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限制,那麼呼聲最高的錢鍾書的《圍城》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儘管《圍城》家喻戶曉。《圍城》的成書時間,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的那篇文章裡說得清清楚楚,《圍城》是1944年動筆,1946年完成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同樣早期主流文學推崇的“魯、郭、茅,巴、老、曹”也很遺憾不能參選,因為他們的作品成書時間多在1949年之前。其他五四時期的作家如胡適、林語堂、郁達夫、沈從文等人一樣,因為成書時間限制排除在外。

二、從地域限制來看,四大名著值得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不是世界的四大名著,生拉硬扯外國文學作品加入排行榜很荒唐。

三、從文學性上來講,入選“新四大名著”的作品如果文學性不強,那就是徒有虛名。所以這些書肯定不能從七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暢銷書作家裡面來選,他們的作品還有待時間的考證。你總不能把馮唐、安妮寶貝、韓寒、郭敬明這些人排進去吧。

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和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都獲得過素有“中國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茅盾文學獎,餘華的《活著》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文學性毋庸置疑。

四、從知名度來講,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中文小說,除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之外,沒有能夠比餘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和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更響亮的了。隨著同名影視作品的改編,《活著》、《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和《一句頂一萬句》無疑更加深入人心,知名度不亞於錢鍾書的《圍城》。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其他文學作品被排出的原因,因為知名度較低。比如張煒的《你在高原》,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阿來的《塵埃落定》,柳青的《創業史》這些書,雖然文學性較高,但是沒有形成一種家喻戶曉的知名度。

莫言儘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在獲得諾獎之前,莫言的作品其實非常小眾,幾乎不為人知,2012年雖然火了一把,現在也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之中。為什麼排出王小波也是同樣的原因,《黃金時代》很出名,但是這只是一篇中篇小說,王小波的其他作品因為其獨特的敘述風格,晦澀難懂而導致讀者很少。

五、從影響力上來講,以上四位作家寫作風格對後來的作家影響不少,起到了一種文學傳承的作用。餘華作為探索性文學的先鋒闖將出道,《活著》一書以其冷靜殘酷的新寫實風格得到無數讀者的認可;同為陝西作家的陳忠實和路遙,寫的都是西北原野的家族故事,作品中的如實地記錄了具有宿命意味的平凡人的掙扎和奮鬥,讀來讓每一箇中國人感同身受。相對而言,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因為強烈的地域色彩,並沒有以上三部作品影響廣泛,但是本書被譽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獨特的敘述風格在文學群體中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

最後多說幾句,評選“新四大名著”這個事情本身沒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既然是我心目中的“新四大名著”,儘管是一家之言,但是我會給出讓你信服的理由。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指的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有五大名著的說法,排名第五的古典名著是什麼?有人說《東周列國志》,有人說《金瓶梅》,沒有什麼公論。古典四大名著,也不過是文人們閒來無事的把戲。就像以前的窮酸文人搞的“美女排行榜”一樣,同意點讚的人多了,也就深入人心。

把餘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和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納入“新四大名著”,你會同意點贊嗎?不同意的可以說一下為什麼。



我是一刀,關注博書,博覽群書。重拾閱讀習慣,為生活埋下小小的信仰!


博書


從文學史的劃分來看,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學史屬於當代中國文學的範圍,由於幾次斷裂式的事件出現,當代中國文學並沒有一個延續的譜系,出現的幾波作家在這一次次事件中失去了發展出那種“閃爍人類群星”的文學。勉強要在其中選出類似四大名著的作品,大概有這麼四部:

1、阿城的“三王”,《棋王》《樹王》《孩子王》三部作品,特別是《棋王》營造出來的氣象,在文學作品中極為少見,也使小說作品很少的阿城在中國當代文學中留有一席之地,文學中的“世外高人”。“王一生”這一形象在世界文學譜系中也會留下一席。

2、餘華《活著》,在能夠展現當代中國狀況的作品中,餘華這一部《活著》可以說是最為深刻的,作品裡塑造的人物鮮活地展現了那一次次運動中“活著”的不易。

3、陳忠實《白鹿原》,可以說是最為宏大又細緻展現新中國建立後的社會圖景,裡面既有大時代背景又有細緻深刻的人性存在,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白鹿原》算作其中名著當之無愧。

4、路遙《平凡的世界》,雖然從文學性上,《平凡的世界》並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而且有可能在時代的變遷中,它會過時。而從現實性上來看,特別是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村普通人的狀況用文學的方式呈現了出來,這種廣泛的共鳴,讓它可以成為一部重要的當代文學作品。


老李有刀


個人意見,既然是四大名著,必定廣受讀者歡迎,而印刷量是最能體現的。


按上述原則,綜合個人多年讀書體會,四大名著應當是以下四部:


一、巜白鹿原》,陳忠實的嘔心之作。

二、巜廢都》,賈平凹的囗囗囗此處省略了N個字。


三、《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傑作!


四、穆斯林的葬禮,霍達講達的一個純潔的愛情故事!

希望大家能夠用心看過這幾部小說!


範東紅1


連三接四的邀請,要不回答都愧得慌,那就談點自家看法。

要評名著,還是建國以後的,你這個定義叫做先入為主,跑馬圈地,你事先劃了"跑道",然後在你的跑道里去按圖索驥或者自由發揮,起碼是圈閉裡的有限展示。

個人覺得:要評建國以後的名著,起碼要等百年以後。才可能更加全景式的俯瞰審視,才可能不帶有深厚的人文主觀色彩,也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自建國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光陰,期間發生了很多大事。所謂需要定義的名著,是否及時客觀地反映了這些大事,揭示和謳歌所處時代是個鮮明指標,而所思所想所述所畫是否給後人留下了具有開智的智慧和人文的溫度,也是一個指標,還有對當時的勾勒是否客觀充分,絲毫沒有山頭觀念,當然也是衡量的標準。以這些指標來看,你還覺得自傢俱有如炬的目光和濃烈的情懷麼?是不是該心生敬畏,退回原地自我審視你的分量是否足夠,時間是否足夠沉澱。

看了一些評選結果,完全忽視一個階段是一個不敢於直麵人生的懦弱者,而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又是自我膨脹目中無人者,兩者的視野都有自己的角度,也都存在鏡頭掃描的死角,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應文學作品的真正意圖和隱晦表達。

我們總說一千個人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況且我們又是如此近距離地身處其中,個人的視角完全湮沒於宏大的社會變革中,評出自家喜愛的著作還可理解,但要評四大名著照耀古今繼往開來,那就只有時間沉澱以後的去偽存真,糟粕蕩盡,自然真純立現,所謂千淘萬漉渾不怕,吹盡黃沙始見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