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成都,四川省省府,古蜀文明發祥地,一座自定都以來就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這座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古都,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現在還被冠以宜居城市、休閒之都的美稱。2017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的全球21個必去旅遊地,成都是我國唯一上榜城市。

其實除了宜居城市、休閒之都、旅遊勝地的美名外,成都還有另一個美稱,那就是美食之都。成都美食眾多,就算是像我這樣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也未必說得全。據說一位歪果仁,號稱要一年吃遍中國,結果多年過去,都還未走出成都。雖然這個傳說有待考證,但也足以說明成都的美食之多,而且其中的一些美食還頗有歷史淵源。不論是高端上檔次的酒樓,還是市井小巷的蒼蠅館子,都可以品嚐到地道的成都美食。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擔擔麵

相傳擔擔麵的由來是源於1841年,一個叫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始創,而隨後傳入成都的。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起名擔擔麵。此面面條細滑,主要佐料有熟油辣子、肉臊、川冬菜、芽菜、花椒麵、紅醬油、蒜末、豌豆尖、蔥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較適口。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鍾水餃

始創於1893年的鐘水餃,因創始人姓鍾故名。鍾水餃採用純豬肉餡,不加其它蔬菜,上桌時再淋上特製紅油。鍾水餃具有皮薄、料精、餡嫩、味鮮的特色。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龍抄手

抄手是成都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龍抄手創始於上世紀40年代,不是創始人姓龍而得名,而是開店的人取“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之意。龍抄手的主要特色為皮薄、餡嫩、湯鮮。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賴湯圓

創始於1894年的賴湯圓,因其創始人姓賴而得名。當時這位創始人是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製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而深受食客喜愛。延續至今,湯圓心子由開始的黑芝麻、洗沙,逐漸增加了玫瑰、冰桔、棗泥、桂花、櫻桃等十多個品種。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甜水麵

甜水麵,因其麵條粗壯,可以說是成都美食中的“男子漢”。不過你要以為甜水麵是純甜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甜水麵依然是以辣為主,只是佐料使用紅醬油,再輔以帶甜味的醬,所以吃起來辣中帶甜,甜裡混合著辣。至於為啥起名叫甜水麵,無從考證。記得從前青龍街有一家甜水麵很好吃,麵條是純手工製作,比筷子還粗,很有嚼勁,後來拆遷,也就不知所蹤了。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涼麵

涼麵,有很多地方稱為冷麵或過水麵。如果要追溯涼麵的起源,那就遠了,得到唐朝。傳說武則天未入宮之前,由於武則天與情人吃山西面時燙傷了舌頭,於是兩人便研究出了涼麵的新吃法。不過那時不叫涼麵,而叫冷淘。成都涼麵依然是以麻辣為主,麵條中加以少許的綠豆芽或黃瓜絲,麵條上是紅紅的熟油辣子,看著就讓人食慾大增。尤其是夏季,那是很多成都人喜歡吃的食物。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三大炮

三大炮因其賣出時每份只有三坨,而且這三坨拋扔時會由案板上的鋼碟飛向對面斜靠的竹簸上再滾入下面裝滿芝麻粉、黃豆麵末的竹簸中,拋扔中餈粑坨撞擊鋼碟會發出砰、砰、砰三聲響聲,故名三大炮。三大炮是舊時成都趕花會時才有的一種餈粑特賣方式,因其香甜可口、不粘不膩受到成都好吃而又喜新鮮的大眾接受,成為日間吃食。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是以糯米、紅糖和芝麻為原料,將糯米粉團在油中炸制後裹上白芝麻再用竹籤串起來,每串4或5個。糖油果子混圓光亮,呈棕紅色,有焦糖香味,表面有噴香的白芝麻,咬下去皮脆內軟,更有炸得好的果子裡面是空心的。記得小時候最愛買來吃,焦脆香甜的外皮和著白芝麻,再加上微帶酸味的軟糯糯米糰,嚼在嘴裡越吃越有味道。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油茶

成都油茶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油茶,是由米粉熬製成米糊糊狀而成。記得在桂林吃的油茶是用茶水沖泡,裡面加有米花。而成都油茶吃的時候,米糊糊面上會放上撒子,再加入少許的黃豆、花生米、大頭菜顆顆、蔥花,再撒上花椒麵,麻麻香香,非常好吃。以前八寶街有一家賣油茶的,經常去吃,後來也消失了。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三合泥

三合泥是成都傳統風味小吃,由糯米、芝麻、核桃經過炒制再磨成粉末煮熟成泥狀,然後用豬油慢慢炒而成,所以稱為三合泥。三合泥是老少皆宜的食物,觀之顏色黑亮,口感柔滑軟糯,聞之香味濃郁。以前古月胡的三合泥是很有名的,可惜沒了。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龍眼包子

包子是比較大眾的食品,但是龍眼包子有別於其它的包子,因小巧玲瓏,皮薄餡嫩,鹹淡適中,味道鮮美,形似龍眼而得名。龍眼包子要屬痣鬍子龍眼包子最為有名,而這店名的由來是因為賣龍眼包子的師傅臉上有一顆帶鬍子的痣,賣出名後,就以痣鬍子為店名,取名痣鬍子龍眼包子。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肥腸粉

在南寧吃螺螄粉的時候,我還以為螺螄粉就像我們這裡的肥腸粉一樣,裡面有螺螄肉,結果鬧了笑話,原來螺螄粉只是當地的一種叫法。肥腸粉和螺螄粉不同,粉裡面是有實打實的肥腸的。肥腸粉的主要材料是紅薯粉,輔以肥腸、豆芽或其他菜葉、大頭菜顆顆、黃豆等,再淋上紅紅的熟油辣子、撒上花椒麵,麻辣鮮香,色紅味美。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串串香

串串香,顧名思義,就是以竹籤串上各種菜,將其放進滾燙的火鍋中涮著吃的小吃。串串香的起源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成都人稱之為手提串串。因為當時吃串串不像現在圍著鍋邊煮邊吃,而是賣的人在蜂窩煤爐上放一銻鍋,銻鍋裡翻滾著火鍋料湯,買的人選好串串後交由老闆燙熟,再蘸上麻辣調料,可邊走邊吃,所以謂之手提串串。串串香到後來又被稱之為麻辣燙,麻辣燙三字就很形象的道出了吃串串時感受,就是又麻又辣又燙。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滷兔頭

滷兔頭,小時候就曾經常買來吃的東西,那時的滷兔頭味道單一,就一個五香味,不像現在還有麻辣味。據資料統計,成都人每年要吃掉約2億個兔頭,呵呵,你沒看錯,就是2億個兔頭,而這2億個兔頭,每5箇中的1個是來自海外,由此可見成都人對滷兔頭的熱愛。滷兔頭不論是五香味還是麻辣味,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香。有一次我同學回深圳,買了30個滷兔頭帶回深圳,可見滷兔頭的吸引有多大。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火鍋

準確地說,成都火鍋是“舶來品”,是由重慶傳入成都後,風格和內容又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的火鍋。和重慶火鍋相比較,成都火鍋要溫柔得多。記得多年以前去重慶玩,在重慶吃的火鍋辣得我這個也要吃辣的成都人鼻涕眼淚一起來。傳到成都的火鍋經過改良後,口感上沒有那麼火爆,要柔和許多,而且不像重慶火鍋是純辣,成都火鍋在辣中還加入了麻,麻辣俱全。火鍋,現在儼然成為成都的代名詞,不論是同學、朋友相聚,還是歡迎外地來的客人,都是以吃火鍋為主。

疫情結束,這座從未改名的千年古都,以眾多美食歡迎你的到來

好了,就介紹到這裡吧。對於成都眾多美食來說,我的介紹只能算是鳳毛麟角,還有如夫妻肺片、陳麻婆豆腐、小譚豆花等等,這眾多美食就等你來成都後慢慢去品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