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炒糖色雖然看上去十分容易,但操作起來不是人人都能掌握好的。什麼是“嫩汁”和“老糖漿”,掛霜、拔絲和琉璃狀態如何區分,油炒和水炒的區別何在……等知識,都是我們作為廚師應該去掌握的。

下面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技術奧妙吧。

什麼是炒糖色?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糖類在加熱遇高溫後,發生縮合形成焦糖色素並同時釋放焦糖香氣,隨著加熱時間的增長,色澤逐漸變成淺黃→金黃→棗紅,最後會變成焦黑,這被稱為美拉德反應。而中餐大廚則形象地稱其為嫩汁和糖色。

炒糖以及在炒至棗紅的糖液中加入熱水熬勻的過程,在烹飪中被稱為炒糖色。白糖被炒成糖色以後甜度降低、顏色棗紅、香氣濃郁,可以為菜品著色、增香,是一種原始、天然的調味著色手法。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利用美拉德反應制作糖色時,待半數左右的白糖轉化為焦糖、釋放出香氣後加開水所得的糖液稱為嫩糖色或嫩汁;而待白糖基本全數轉化為焦糖,散發出濃郁的焦糖香氣並呈現棗紅色時,加開水熬成顏色更深的汁液,便稱為糖色。

因為嫩汁中有半數左右未被轉化的糖,所以仍保留較強的甜味,顏色也淡些,適合製作紅亮而非醬色且帶有甜口的菜品;而在糖色中,白糖轉化殆盡,因此沒有甜味,焦糖含量更高,所以顏色更深。

用糖色製出的菜品顏色更為厚重,散發出迷人的棗紅色和焦糖香氣。

什麼菜需要炒糖色?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紅燒肉


燒菜、扒菜等成菜色澤為紅色或者醬紅色的菜品,一般都需要炒糖色。如干燒鯧魚、紅燒蹄筋、南煎丸子、扒肘子、燒鴨子、紅燒肉等,只是如今很多廚師簡化了這個工序,改用醬油及其它成品調料代替。而除了菜品,調醬湯時也需要用到糖色。

炒糖的化學原理

白糖在加熱過程中,性狀逐次發生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三個變化分別是:掛霜、拔絲和糖色。

❖掛霜

掛霜利用的是白糖的重結晶原理,即白糖溶於水後,隨著小火加熱,水份不斷蒸發,糖液飽和度漸漸升高,當濃度超過臨界值時,白糖重新以結晶體的形式析出,覆蓋在食材表面,食品化學中稱這種現象為翻砂或返砂。

❖拔絲

白糖加熱至突破熔點(即泛起白色大泡)之後,隨著溫度的降低可以出現膠狀粘結,憑藉外力可以抻出細絲,這就是所謂的“出絲”或“拔絲”。

❖琉璃

當熔化後的糖液溫度進一步降低,就會變成淺棕色的透明玻璃體,這便是“琉璃”。

炒糖的三個階段

如今廚師將炒糖統稱為炒糖色,而炒糖應分為三個階段:拔絲狀態→嫩汁狀態→糖色狀態。

糖液融化之後第一個階段是冒小黃泡,呈淺黃色,此時即是拔絲狀態;再熬一會兒便開始冒大黃泡,此時色澤金黃,叫作嫩汁狀態;繼續熬製,糖液焦化成雞血紅(棗紅)時才稱為糖色狀態。而在熬至嫩汁狀態、糖色狀態的糖液中加入開水熬勻,即成嫩汁和糖色。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糖色(左)和嫩汁(右)


嫩汁:

如干燒鯧魚、南煎丸子、九轉大腸、宮保雞丁等用到的就是嫩汁,因為這些菜品的標準色澤是紅亮而非醬紅,而且乾燒鯧魚、九轉大腸等菜還需要長時間燒製、收汁,如果一開始就炒成糖色,則最後成菜顏色就過深了。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南煎丸子


糖色:

一些色澤要求較深的菜品則需要用糖色,如蔥燒海參、紅燒魚、扒肘子等。在這裡,糖色的作用類似醬油,以上色為主,提香為輔。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蔥燒海參

炒糖色的方法:

油炒&水炒

炒糖共有兩種方法,一是油炒,二是水炒,熬糖汁和製作掛霜,只能用水炒的方法,而拔絲、琉璃、嫩汁和糖色,則既可以用油炒,也可以用水炒,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油炒時間短,比水炒糖色要快3—4分鐘,但難度係數大,要求廚師經驗豐富、動作麻利;水炒時間長,好處是不容易炒過,比較容易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油炒糖時,只需要滑鍋後殘留的少許油就足夠了,如果油量太多,封在糖液上,不僅妨礙廚師觀察色澤、調整火候,增加熬糖色的難度,而且會導致成菜過於油膩。

有時,為了使熬出的糖色更剔透紅亮,會採用水油混合的方法操作:淨鍋下白砂糖、少許清水小火熬至化開,淋少許色拉油繼續用小火熬製,糖液先起小泡,達到拔絲狀態,再起大泡,接著焦化變成糖色狀態,此時加入適量開水熬勻成糖色,起鍋入盛器就可以使用了。

<strong>❖油炒糖色:

鍋下底油晃勻鍋璧,然後倒掉,此時鍋內仍然殘留一點點油,用這些油炒糖色就足夠了。然後在此鍋內下入白糖,小火加熱,用勺子推著糖在鍋內朝同一個方向攪動起來,很快糖就融化了,然後先達到冒小黃泡的拔絲狀態,再達到冒金黃色大泡的嫩汁狀態,繼續小火加熱則慢慢變成雞血紅,即成糖色狀態。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油炒糖色


<strong>❖水炒糖色:

淨鍋下白糖,加入適量清水(以能稀釋白糖為準),開小火加熱,用勺子朝同一個方向不停攪動,由於糖里加過清水,所以一開始冒大泡,這是水份蒸發的表現,然後糖液依次到達冒小黃泡的拔絲狀態、金黃大泡的嫩汁狀態、和雞血紅的糖色狀態。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水炒嫩汁


但無論水炒還是油炒糖液,炒至嫩汁或者糖色狀態之後,一定要加開水熬製,如果添冷水,一則辛苦熬好的糖液顏色一下被激回去了,而且還會凝固,形成小顆粒;二則熱糖、冷水之間溫差太大,會爆炸傷人。

需要注意的是,熬製嫩汁、糖色時,加入熱水後要熬一會兒,大約5—10分鐘,讓糖液與熱水充份融合,這樣色素更穩定,而且放涼後不容易分層,上色也更均勻。

而炒好的嫩汁、糖色如果用不完,放涼之後則不會再凝固,仍然呈汁狀,可當醬油使用。但如果是夏天,則需要將其放入冰箱保存,否則會變酸。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糖色與嫩汁對比


<strong>炒糖的5個拐點、6種狀態

1 糖汁

炒糖的第一個拐點是呈白色的糖汁狀態,此時白糖完全溶化,用來製作傳統的蜜汁和蜜蠟菜品。

代表菜:蜜蠟蓮子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2 掛霜

第二個拐點是糖液泛起白色大泡,此時下入原料,離火裹勻,隨著翻動,糖液溫度持續降低,白糖以結晶體的形式覆蓋在原料表面,此階段為掛霜。掛霜狀態在拔絲之前。

如何分辨糖液是否已經炒至掛霜?

觀察外觀:

由於炒糖加的是清水,因此水炒糖會先出現一個冒大泡的狀態,掛霜就在此過程後期。其次,用勺子舀起一部分糖液往下倒,流出的糖絲吹不斷即成。

代表菜:掛霜丸子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3 拔絲(琉璃)

第三個拐點是糖液變成淺黃色,並且表面泛起小泡。而琉璃狀態在拔絲階段之後的2—3秒左右,此時糖液為琥珀色。

但如今化繁為簡,可以把琉璃狀態等同於拔絲狀態,即原料入拔絲糖液中裹勻,若熱食就是拔絲菜;顛翻放涼後原料外面出現一層琥珀色的糖殼,就變成了琉璃菜。

代表菜:拔絲山藥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4 嫩汁

第四 個拐點是糖液冒出大黃泡,此時色澤金黃,叫作嫩汁狀態,加入沸水熬製5分鐘,可用以製作那些成菜標準“紅亮而非醬紅”、且略帶甜味的菜餚,即便經過長時間燒製、收汁,顏色也不至於過深。

特點: 生抽色、有甜味、有焦糖香氣。

代表菜:乾燒鯧魚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5 糖色

第五個拐點是糖液焦化成雞血紅(棗紅)時,稱為糖色狀態,加沸水熬5分鐘即成糖色,用來製作一些色澤較深的菜品,如蔥燒海參、紅燒魚、扒肘子等。另外,調醬湯時也需要用到糖色。

特點:

老抽色、幾乎無甜味、有濃郁焦糖香氣

代表菜:九轉大腸


炒糖色,這個比例最關鍵!沒掌握好,難怪又苦又焦還發黑

想學習更多炒湯色的方法請加入“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和全國1190位餐飲同仁交流學習,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