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戰“疫”村醫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熬藥茶,卻顧不上回家吃口飯


洛陽:戰“疫”村醫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熬藥茶,卻顧不上回家吃口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董潔 文圖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都不懼生死,堅守使命與疫情拼殺,看著他們身影,鼓舞了我。”寫下這句話的人,是洛陽市孟津縣橫水鎮紅光村衛生所所長郭濤。

從抗擊疫情以來,作為一名鄉村醫生,郭濤和無數醫務工作者一樣,每天都奮戰在抗戰第一線。雖然連續十多天的工作早已讓他疲憊不堪,雖然春節期間都沒能回家和孩子們好好吃上一頓飯,但郭濤卻說作為一名村醫,看到鄉親們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值。

十多天沒回過家,一看見孩子的電話就想落淚

1月25日,是大年初一。往年的這個時候,郭濤會提早一點下班,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然而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郭濤所有的計劃。

春節前夕,郭濤就接到鎮衛生院和村兩委的通知,紅光村衛生所全員在崗待命,取消假期。

1月25日一大早,沒吃上餃子,郭濤就和幾位黨員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到村中兩戶有武漢返回人員的家中宣傳防疫知識。在村民家中,郭濤對村民一一測量體溫,並耐心勸解兩戶村民暫時隔離,不要出門。隨著防控工作的不斷升級,紅光村也立即在村中各個路口設置卡點,禁止外村和本村人員隨意進出,郭濤也成為防疫工作人員之一。

“大過年的,村民都要走親戚,不僅不理解,有的更是要強行外出。”郭濤說,每天都要和同事們統計好在外返鄉人員信息,特別是從武漢回來人員為重點管理人群,一天必須兩測兩彙報。

但是面對防疫人員最初的嚴防死守,大部分村民卻並不理解。為了讓村民瞭解到疫情的真實情況,郭濤每天輪流到各個卡點,用專業知識解釋、勸說。無數次的重複,村民終於瞭解到疫情的嚴重,並開始配合村中的各項防疫工作。

洛陽:戰“疫”村醫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熬藥茶,卻顧不上回家吃口飯


郭濤的妻子謝兆陽也是村裡的幹部,從防疫開始工作以來,十多天裡夫妻二人都在村裡度過,沒顧上回家看孩子一眼。

郭濤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夫妻二人原本打算在大年三十晚上到孟津縣城和孩子們團聚,但是直到現在,夫妻兩人還在防疫一線忙碌著。每天,只有在防疫工作休息的間隙,才有時間和孩子們打個電話說上幾句話。

郭濤有兩個孩子,一個正在讀大學,一個剛剛初中,今年春節兩個孩子一直獨居在家裡,讓他這個做父親的心裡特別不是滋味,“老大好不容易放假從學校回來,我都沒好好跟孩子吃頓飯,想想確實挺心酸的。”

休息間歇,郭濤和妻子都會抓緊時間跟孩子打個視頻電話,看看孩子們在家裡過得怎麼樣。每當這個時候,妻子總會忍不住流淚。看到妻子偷偷擦眼淚,郭濤心裡就更加覺得愧疚,“但我們是醫務工作者,穿上這身白大褂,就一定不能辜負了它,要保護好村民們的安全。”

洛陽:戰“疫”村醫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熬藥茶,卻顧不上回家吃口飯


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熬製中藥藥茶,讓村民隨時都能喝上

紅光村地處偏僻,村落大且村民居住的分散,全村900多戶4300餘人分散居住在方圓5公里的範圍內。作為村裡唯一的醫療點,紅光村衛生所自然就肩負起全村老少的健康安全。

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村民們意識到自我防護的重要,紛紛到衛生所購買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這些東西其實日常需求量並不大,原有的儲備當天基本上都賣完了。”郭濤說,為了保護好鄉親們,也為了讓他們心裡不慌,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又想方設法買來了1000個口罩和其他防疫物品,當天就發放到了村民手中。

作為一名從業24年的鄉村醫生,防疫工作開始之初,郭濤就嘗試根據省衛健委出據的中藥預防方案,用十多種中藥煎成藥茶,希望可以以此來提高村民們的自身抗病能力。

每天他都將自己煮好的藥茶送到村中的卡點,供村民們免費飲用,18.9升的大桶,最多一天郭濤送去了9桶藥茶。從配藥到熬製好藥茶需要幾個小時,這樣的工序郭濤每天都要重複上多回,但他卻說再辛苦都值得,“村民們特意到衛生所感謝,說有我們這樣為他們著想,心裡就不害怕了,我聽到這話真是比啥都高興。”

採訪中郭濤說,防疫工作壓力很大還特別耗費精力。但是,每天為村民忙碌的時候卻並沒有感覺,直到晚會靜下來休息時,才發覺腿都痠軟了。

“有你們在,我們就不害怕。”郭濤說,這是這些天來他聽到村民說的最多的話。這句話語雖然質樸,但是卻表達出了村民們對郭濤的信任,也表達出基層醫務工作者在村民心中沉甸甸的重量。採訪中郭濤一直說,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村醫,還有很多比他優秀的村醫,都忙碌在防禦疫情的第一線。但是疫情當前,郭濤也說他們不再僅僅是一名普通的村醫,他們是擋在村民和疫情之間的第一道防護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