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刘备去世的时候,指定了两个辅政大臣,就是诸葛亮和李严。结果李严最后被诸葛亮一撸到底。由于两个人都是辅政大臣,其中一个干掉了另一个,总是很敏感的事情,令人浮想联翩。在《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中记载,刘备去世前,给李严一个“统内外军事”的职权。很多人认为这个“内外军事”是指蜀汉中外军事,认为刘备把政权交给了诸葛亮,为了制衡诸葛亮,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进而衍生出诸葛亮为了专权把李严搞掉的推论。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争权的事情,小编就不在本文中多说了。主要说一说李严的辅政大臣的真正地位,“统内外军事”改如何理解。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李严的辅政大臣的地位极其尴尬

李严确实是刘备指定的辅政大臣,这个在《李严传》中白纸黑字记载着。“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然而李严这个辅政大臣的地位非常尴尬。首先诸葛亮是丞相录尚书事,李严是尚书令,他很大程度上受到诸葛亮的制约,从职权上来说是诸葛亮的下属。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重要的是李严这个尚书令居然不在长安,他被刘备下了一道紧箍咒,留在永安。李严根本不在蜀汉的权力中枢,他的尚书令的官职没有任何效力。蜀汉政权运转时的各种命令文书压根到不到李严的手中。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小编认为,刘备将李严限制在永安,其目的应该是刻意压制李严对诸葛亮的影响。毕竟李严是尚书令,而这个尚书令竟然不在成都,实在令人费解。李严这个尚书令不在成都,诸葛亮专权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顺利,后来李严的尚书令被撤掉,由荆州出身的陈震担任尚书令,可见这个时候包括之前李严担任尚书令的时候,诸葛亮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尚书台。

那么如何看待刘备对李严的态度呢?在章武二年到章武三年(即公元222年到223年)由于“夷陵之战”的失败,东吴军队对益州的威胁极大,刘备不得不亲自坐镇对东吴的门户永安。这个时候蜀汉就形成了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在永安,刘备所在的地方;另外一个就是成都,刘禅、诸葛亮等人所在的地方。尚书令刘巴去世,李严进入刘备的视线,成为蜀汉或者刘备集团第三任尚书令。这段时间应该是李严最风光的时候,李严也成为蜀汉中所谓东州集团的领袖。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等到刘备去世的时候,永安不再作为政治中心。如果按照常理来说,李严这个尚书令应该回到成都;按照网络上常见的李严与诸葛亮互相制衡的说法,李严更应该回到成都。但是刘备却让他留镇永安。刘备的心态无外乎两种,第一李严的军事能力更加受到刘备的看中,所以刘备将他放在永安,来应对东吴可能的威胁;第二从长期的接触中刘备感觉到李严“腹有鳞甲”的特性,认为李严会与诸葛亮争权,但是李严又没有重大过错,并且李严还是东州集团的领袖,所以刘备也不好处理李严,只好将李严限制在永安。可以说李严这个辅政大臣的地位是非常尴尬的。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李严的兵权有限

李严的兵权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内外军事”,很多人认为是中外军事。然而根据蜀汉的现实情况来看,李严的兵权显然没有那么大。首先从蜀汉外交关系上来看。李严被留在永安,永安虽然是与东吴的防线。但是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刘备和孙权已经初步言和,双方虽然关系比较僵硬,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无力再度向东吴发动战争;得到荆州以及面临曹丕的军事威胁,东吴也没有动机和条件再向蜀汉进攻。两家没有战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严坐镇的永安相对于汉中来说算是后方。蜀汉下一步战略是要对曹魏进行北伐,汉中才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所以诸葛亮长期屯兵于汉中。李严在永安都督中外军事,明显不符合道理。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另外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永安处于蜀汉政权的最东方,南北各自是山地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如果李严受命屯兵于涪县或者江州(李严确实做过江州都督,不过是在与诸葛亮进行讨价还价的结果,诸葛亮要求李严到汉中,李严拒绝这个命令,但也从永安转移到江州),那么李严都督中外军事更有说服力一些。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水系发达,可以针对汉中、永安、成都各地的突发情况进行驰援。居于蜀汉东隅,而都督蜀汉中外军事,这也不符合常理。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如何理解“内外军事”

从上述的分析上来看,所谓的“内外军事”并非“中外军事”。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个“内外军事”呢?有人认为这个“内外”指的是永安宫内外。刘备去世之前居住在永安宫,这里成为临时的皇宫,永安宫当中有一些禁军,永安宫外面也有一些军队,毕竟要对抗东吴的军事威胁,李严所领的内外军事,就是指永安宫内外军事。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也有人认为,这个“内外”指的是蜀汉内外。永安是蜀汉对东吴的前线,再往东一些的巫县就是东吴的地盘了。刘备让李严坐镇永安,“领内外军事”,指的就是负责蜀汉在东线的国境内外的军务,说白了就是与东吴对抗,还远远达不到节制全蜀汉军队的高度。

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小编也不好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刘备在托孤的时候,李严的兵权仅局限于永安。也有一些史料能够作为佐证。在《诸葛亮集》中收录一封《与兄谨论白帝兵书》。根据田余庆先生的推断,这封书信实际的收信人并非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而是负责江州、永安地区军务的李严。书信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李严认为永安的部队战斗力不足,诸葛亮辩驳陈到(李严从永安都督调到江州都督,陈到成为永安都督,但是还是受李严的节制)部下的“白毦兵”战斗力很强,如果认为“白毦兵”数量少的话,应该调集一些江州兵到永安。

刘备去世之前把蜀汉兵权交给李严,以制衡诸葛亮?其实并非如此

这封书信很好地透露了李严所谓“统内外军事”的职权。李严认为永安守备不足,潜台词就是希望诸葛亮能够增兵,这就足以说明李严不可能统领蜀汉中外军事,没有这么大的权力。“白毦兵”是刘备原先的亲兵,现在作为陈到的部队,也算是李严的部队,证明李严统领的确实是刘备在永安留下的部队。诸葛亮让李严从江州调兵,李严当时是江州都督,也有这个权力。那么李严的职权就非常明朗了。刘备托孤的时候,李严的兵权局限于永安;诸葛亮北伐时需要李严作为后镇,为此不得不释放更多的利益来填饱李严,于是李严又多了江州的兵权。但也仅限于此。总体上来说,李严的力量还是不足以与诸葛亮抗衡,李严和诸葛亮一掌兵权一掌政权互相抗衡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诸葛亮集》、《中国历史地图集》、《李严“统内外军事”考》、《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辨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