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學會這堂理財課,你就能規避財務危機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對於我們都是一次危機,除了對健康的危險,還有因此產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部分人面臨很大的財務困境。

我在網上看到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在國家出臺免費治療之前,借錢治療,但是由於花費巨大,最終無處可再借放棄,導致死亡。

在疫情中學會這堂理財課,你就能規避財務危機


有企業由於疫情春節沒有營業,損失慘重,要裁撤員工,而這些員工面臨失業,當下又難以找工作,家裡將失去經濟來源。但是收入的中斷,並以為開支也結束,因為房貸,日常生活都需要花錢。

在疫情發生的當下,部分人不斷增加的經濟壓力,導致生活日漸窘迫才意識到,在安穩的日子裡,留足儲備金,保持現金流的重要性。

居安思危,留足儲備金

"安不忘憂、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安不忘虞、有備無患.......",這些都是在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

在過往的時間裡,我給人做理財諮詢解答時,都會強調資產配置中要配置一部分儲備金,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以應對經濟中斷後的財務支出,或突發的鉅額支出。

怎麼預計自己要留多少儲備金?

儲備金預留的太多,會造成資金利用率低,無法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多少儲備金合適?

我們要盤點以下三類開支:

1、日常開支,我們可以連續記賬3-6個月,記錄自己的開支,就可以得出平均每月消費多少?

儲備金一般要能支持我們3-6個月的日常開支;月收入浮動比較大的人,比如從事銷售工作,儲備金要能支撐6—12個月的開支。

2、預估未來一年內的重要開支。比如夫妻之間,準備近一年會生孩子,我們可以算出小孩出生後3—6個月的撫養費用。

3、預估意外事故,疾病導致的住院開支。現在我們重疾的一般治療費用需要三四十萬。

在疫情中學會這堂理財課,你就能規避財務危機


以上三類預計開支相加,就是我們要準備的儲備金。

用什麼方式準備儲備金?

1、現金儲蓄,購買高流動性金融產品。

我們對於日常開支需要的錢,可以存銀行,或者購買流動性比較大的金融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在具體的分配中,我們可以把1-2個月的生活費用,可以存放到銀行,剩餘的錢購買購買貨幣基金。

2、購買定期存款類金融產品。

一年內可能發生的重大支出,我們在時間上是有預期的,即什麼時候發生?上文提到的生小孩,我們可以預估一個大概的時間,根據該時間期限選擇購買對應的定期存款類產品。

3、配置保險,應對突發疾病、意外。

疾病的治療要花費幾十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拿幾十萬就放到銀行做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低,這不利於資金的有效利用。

在疫情中學會這堂理財課,你就能規避財務危機


我們購買保險就相當於給自己儲備了一筆應對疾病、意外的資金,充分利用金融槓桿,用較少的保費撬動起更多的保額。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患者,如果購買了住院醫療保險,也不至於因錢放棄治療。

除了保險這類金融工具,我們在做儲備金時,現有的信用工具我們也要充分利用,增強家庭現金流。

比如說信用卡,我們平時可以多使用信用卡,提高信用額度,便於家庭遇到經濟壓力時,能實現資金週轉,保持流動性。

家庭儲備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概念,也是非常容易做的事情。但是可能就是因為它過於簡單,並且大家不相信黑天鵝會降臨到自己身上,而不被重視。因此,造成嚴重的後果,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當然,有些人或許有籌備金的意識,但是當下的社會經濟壓力大,買套房子,可能就用掉自身大部分的錢,每月還完月供所剩無幾。所以我們在配置大額資產前,比如購買房子,我們一定要問問自己,餘下的資金,配置的金融工具,能否應對未來的風險,開支?

不管是何因,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為家庭預留足夠的儲備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