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要走在新一輪金融危機之前

投資者要走在新一輪金融危機之前

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又再次走到十年來的高點。2008次貸危機之後,經過十年的醞釀,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溢出效應在股市、債市、房地產以及金融化等各方面都得以充分的反映,不論美歐日發達國家,還是主要的新興國家,都體現出了股市或債市等新泡沫現象,如今全球資產泡沫問題日益嚴峻,這令全球金融市場的高風險拉響了警報。

美股目前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美債已經超過了23萬億美元規模。這令發達國家的金融風險敞口瞄準了全世界,由於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更加完善,金融理念與市場操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所以新興國家的金融風險被髮達國家的金融戰略進一步拉大,這意味著一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剪羊毛運動”隨時可能加速。


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截止於今年9月30日的2019財年預算赤字為9840億美元。2019財年,美債增長了5.6%,美國名義GDP增長了3.7%,這意味著美國的債務風險越來越大。而在過去的12個月中美債餘額跳升了1.33萬億美元,但是美聯儲卻宣稱美債沒有泡沫,這是當前這個世界上最敞亮的謊言。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美國家庭債務也創下歷史新高,已接近14萬億美元;而美國企業債務則接近6.5萬億美元,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翻了一倍,其中垃圾債佔比60%左右。從美國的債務水平來看,美國的債務風險是處於歷史高位的。


近期,美聯儲負債表正在以年化23%的速度增長,向市場瘋狂注資,美聯儲否定這是QE,但是對於這種印鈔手段,連美國內部的知名學者、一些華爾街投行與投資家都有些看不過去了,不得不站出來說這就是QE。美聯儲當前正用謊言安慰著世界,但是三次降息+大規模回購+大規模擴表,已經令美股再次扶搖直上,貨幣效應再次顯現,並將美股導入泡沫趨勢。


對於美國股債的孿生泡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告訴市場這是安全的,並且沒有泡沫,但是美國內部並不都這樣認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認為美股高估值、債券市場虛假繁榮與房地產三個方面都是美國市場中的泡沫問題,他說:“我看到泡沫無處不在”。席勒教授的研究方向中對資產評估非常重視,所以對資產的定價把握比較精準,因此他曾預言了2000年美股崩盤與2007年的美國房地產崩盤,所以有理由相信席勒教授的分析比鮑威爾更真實。


美聯儲目前只是儘可能讓美國的債務龐氏騙局維持的更久,以便於將更多的債權國拉下水。美債的泡沫化註定華爾街要開啟債務轉嫁程序。而在美債開啟轉嫁危機程序時,從不會缺乏美聯儲這個掩護角色和幫手,因此在當前這樣高風險的國際金融市場結構中,相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發言,會被引入誤區甚至是陷阱。


關鍵問題是股債等泡沫結構並不僅僅存在於美國,這種雙泡沫結構普遍存在於歐洲等發達國家與一些新興市場,如歐盟、澳大利亞、巴西、印度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可以說當今的世界正深陷在歷史上最大的股債雙泡沫結構之中,而且大部分國家還處在房地產泡沫之中,這樣的全球經濟就像坐在火山口之上。


全球的資產泡沫結構使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存在兩個層次 ,一是美國對全球的債務危機轉嫁,二是非美髮達國家對新興經濟體的債務轉嫁,這對新興經濟體來說是雙重壓力,因此新興國家目前需要強化金融防火牆。


當前的全球經濟正在過度消費國家信用,美歐不斷用貨幣貪婪在苦苦支撐著資本主義的發達,但是越來越脫離信用特徵的國際經濟正走在強弩之末,所以美國才會不斷加強貿易保護主義,所以美歐才會再次印鈔。當前國際間的泡沫規模可以說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情況,其一旦導向經濟或金融危機,破壞力也將遠大於次貸危機規模。


這樣國際環境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需要提高警惕的,應該提前做好一些必備的風險規避動作,加強風控管理。每一輪金融危機都是危與機並存,能夠認識危機並利用危機這是一個投資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明白危機的轉換更有利於自身財富的管理與增長。


就當前的國際金融局勢來講,投資者應該側重安全資產的配置,注重持現,注重大型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等無風險資產的投資,而在危機爆發週期更應側重國債等投資,以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當前應適度控制股市、基金、信託與房地產等風險資產的投資,適當增加一點貴金屬投資以對沖未來金融風險,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加強一點期貨投資以對沖風險。(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今日頭條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