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要走在新一轮金融危机之前

投资者要走在新一轮金融危机之前

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又再次走到十年来的高点。2008次贷危机之后,经过十年的酝酿,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溢出效应在股市、债市、房地产以及金融化等各方面都得以充分的反映,不论美欧日发达国家,还是主要的新兴国家,都体现出了股市或债市等新泡沫现象,如今全球资产泡沫问题日益严峻,这令全球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拉响了警报。

美股目前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美债已经超过了23万亿美元规模。这令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敞口瞄准了全世界,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理念与市场操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以新兴国家的金融风险被发达国家的金融战略进一步拉大,这意味着一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剪羊毛运动”随时可能加速。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截止于今年9月30日的2019财年预算赤字为9840亿美元。2019财年,美债增长了5.6%,美国名义GDP增长了3.7%,这意味着美国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而在过去的12个月中美债余额跳升了1.33万亿美元,但是美联储却宣称美债没有泡沫,这是当前这个世界上最敞亮的谎言。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美国家庭债务也创下历史新高,已接近14万亿美元;而美国企业债务则接近6.5万亿美元,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翻了一倍,其中垃圾债占比60%左右。从美国的债务水平来看,美国的债务风险是处于历史高位的。


近期,美联储负债表正在以年化23%的速度增长,向市场疯狂注资,美联储否定这是QE,但是对于这种印钞手段,连美国内部的知名学者、一些华尔街投行与投资家都有些看不过去了,不得不站出来说这就是QE。美联储当前正用谎言安慰着世界,但是三次降息+大规模回购+大规模扩表,已经令美股再次扶摇直上,货币效应再次显现,并将美股导入泡沫趋势。


对于美国股债的孪生泡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告诉市场这是安全的,并且没有泡沫,但是美国内部并不都这样认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认为美股高估值、债券市场虚假繁荣与房地产三个方面都是美国市场中的泡沫问题,他说:“我看到泡沫无处不在”。席勒教授的研究方向中对资产评估非常重视,所以对资产的定价把握比较精准,因此他曾预言了2000年美股崩盘与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崩盘,所以有理由相信席勒教授的分析比鲍威尔更真实。


美联储目前只是尽可能让美国的债务庞氏骗局维持的更久,以便于将更多的债权国拉下水。美债的泡沫化注定华尔街要开启债务转嫁程序。而在美债开启转嫁危机程序时,从不会缺乏美联储这个掩护角色和帮手,因此在当前这样高风险的国际金融市场结构中,相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会被引入误区甚至是陷阱。


关键问题是股债等泡沫结构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这种双泡沫结构普遍存在于欧洲等发达国家与一些新兴市场,如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可以说当今的世界正深陷在历史上最大的股债双泡沫结构之中,而且大部分国家还处在房地产泡沫之中,这样的全球经济就像坐在火山口之上。


全球的资产泡沫结构使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存在两个层次 ,一是美国对全球的债务危机转嫁,二是非美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债务转嫁,这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是双重压力,因此新兴国家目前需要强化金融防火墙。


当前的全球经济正在过度消费国家信用,美欧不断用货币贪婪在苦苦支撑着资本主义的发达,但是越来越脱离信用特征的国际经济正走在强弩之末,所以美国才会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所以美欧才会再次印钞。当前国际间的泡沫规模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情况,其一旦导向经济或金融危机,破坏力也将远大于次贷危机规模。


这样国际环境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必备的风险规避动作,加强风控管理。每一轮金融危机都是危与机并存,能够认识危机并利用危机这是一个投资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明白危机的转换更有利于自身财富的管理与增长。


就当前的国际金融局势来讲,投资者应该侧重安全资产的配置,注重持现,注重大型银行存款、国债、货币基金等无风险资产的投资,而在危机爆发周期更应侧重国债等投资,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当前应适度控制股市、基金、信托与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投资,适当增加一点贵金属投资以对冲未来金融风险,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加强一点期货投资以对冲风险。(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今日头条馨月说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