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食,扣肉是天津年菜的頭牌,那塊瘦肉代表誰最受寵

說了燒雞,不說扣肉就顯得很不會吃。

如果說天津人的早點必有餜子,那麼家宴、過年就必有一道扣肉。

這道菜一上,大家基本知道酒席差不多了,就著馬上端上來的主食,可以結束了。

天津美食,扣肉是天津年菜的頭牌,那塊瘦肉代表誰最受寵

天津傳統的扣肉一般選用上好的肋條五花肉,經過煮、炸、蒸等環節,不斷脫油脫脂,最終達到鹹鮮軟爛、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肥而不膩,味厚濃香。後來,在傳統扣肉的基礎上又創制出了元寶燒肉。所謂的“元寶”,就是兩個煮熟後油炸而成的金黃色的虎皮雞蛋。將雞蛋隱藏在扣肉下面,吃到最後露出金燦燦的元寶,以祝福財源滾滾來。

天津扣肉興於民國初年,當時是可以上席的,不過是大眾的八大碗席。

八大碗不是給官員和富紳們吃的。官員們往來酬酢的酒席有官例,由高檔往下分為燒烤席(俗稱“滿漢全席”)、燕菜席(開席第一道主菜即為一大碗燕窩)、魚翅席和海參席。

天津著名的“八大成”飯莊擅長這種席面,在這裡叫八大碗只會丟人現眼,連堂倌都會笑話你不是上等人。

有人傳說八大成的後人在日本擔任了日本“天一坊”廚師長,做的“八大碗”PK日餐,雖然很提氣,但是實在經不起推敲。

天津美食,扣肉是天津年菜的頭牌,那塊瘦肉代表誰最受寵

八大碗這種酒席是為少花錢多辦事的平民準備的,只有承辦普通酒席的二葷館和酒席處才有,如天一坊、什錦齋、慧羅春等。這種席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量大肉多,八人一席保證能吃飽。後來,隨著社會需求的不同,八大碗漸漸分化,分為“細八大碗”與“粗八大碗”兩大系列。

細八大碗中的燒肉和粗八大碗中的元寶肉都是扣肉,扣肉也成為八大碗中較為大眾化的名菜。

天津美食,扣肉是天津年菜的頭牌,那塊瘦肉代表誰最受寵

八大碗興盛於1920/1930年代,1937年後衰落,後來也就成了一種歷史美食。不過,扣肉卻進入了天津尋常百姓家庭,而且是非年節不得吃的一種美食。

舊時鄰近春節,“二十六燉大肉”不只是燉豬牛羊肉,有手巧的人家,就會把扣肉提前做好,放到屋外的天然“冰箱”,等到過年時上過一蒸就是一道“大菜”了。

天津美食,扣肉是天津年菜的頭牌,那塊瘦肉代表誰最受寵

端上桌來,老人家們總是把瘦肉揭下來,分給最疼愛的紅眼兒、白眼兒,而小孩子往往對這種看起來就油膩的大肥肉避之不及,這道天津年菜裡的“珍珠”就只有成年人能欣賞。

扣肉、四喜丸子,還有一蝦一魚,孩子們往往是等不及這些菜上桌的,不過總會被父母捉回來就著主食再吃上一兩口,就又去瘋跑。

不過,這也是每年大家聚餐的樂趣吧。

如今想吃扣肉了,有真空包裝,也有飯館現做的外賣,油膩膩的不容易引起食慾。

查了一下肉價,今日天津的白條肉批發都直奔30元一斤了,看起來這扣肉還就得留到過年再嚐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