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東漢評論家許劭對曹操的評價,而這個評價,也成為了各代史學家對曹操評論中最大的焦點。而且,在演義小說的渲染之下,曹操漸漸就被認為是梟雄的存在。他的人物形象,也就變成了典型的利己主義者。不過,歷史上真正的曹操並沒有演義之中表現的那樣奸詐狡猾,他在亂世之中的功勞,也是不可被磨滅的。曹操對於北方的統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但是他統一北方所遇到的困難卻很少被人所提及,也正是這些困難的存在,才讓人們對於曹操的理解產生了嚴重的偏差。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曹操

身世的侷限

曹操的出身其實並不好,雖然《三國志》稱曹操是西漢曹參的後代,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曹操的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雖然曹騰的聲望很大,但是宦官在漢靈帝之後,是被士大夫所瞧不起的。所以曹操雖然與袁紹是好友,但是雙方之間的根本差異還是存在的。袁紹雖非嫡子,但是他‘汝南袁氏’的身份,在後期為他割據一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一番掙扎之後,曹操雖然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但是他當時的根基是並不穩固的。士大夫輕視曹操出身,以及民眾不滿曹操宦官之家出身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他統一北方的大業。根據史書記載,袁紹多次寫信讓曹操斬殺楊彪、孔融這些士大夫的代表,但是曹操卻始終對他們以禮相待,不敢有絲毫的不滿。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為曹操的底氣不足。禮賢下士一直都是曹操的優點,在俘獲了敵軍武將之後,曹操也多以善待的方式,來對待不屈敵將。甚至對於自己手下戰敗的將領,他也是賞功不罰罪。這所有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曹操的身份侷限,根基不穩導致的。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官渡之戰的問題

眾所周知,官渡之戰是曹操命運的轉折點,這場戰役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大的問題。而當時曹操所面臨的情況,原比演義之中描述的要糟糕。曹操雖然平定了自己控制區域內的豪強,但是為了拉攏人心,他不僅不能夠殺死這些豪強,還要把這些豪強署到郡縣。這樣的安排,也給官渡之戰時自己後方出現叛亂,埋下了隱患。

從建安四年開始,曹操管理的豫州開始出現動亂。首先是前往徐州的劉備叛變,之後許、蔡以南的郡縣,因為袁紹的大兵壓境而投降,許下將領與官員開始頻繁與袁紹通信,給自己留下退路,更為嚴重的是,當時曹操的兵力已經明顯不足。按照當時的情況分析,曹操所掌握的士兵,只有前線與袁紹進行對峙的兵力,後方豪強動盪不安,曹操想要穩定後方,就只能調動前線的士兵,一旦前線士兵有撤退的傾向,那麼袁紹必定會趁此機會揮師進發。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在這一危機時刻,曹操手中所剩下的籌碼已經不多,這三張籌碼分別是前線的軍隊、沒有叛變的豪強以及名士集團。對於曹操而言,前線的士兵不能擅動,而且自己也必須在前線坐陣。所以依然效忠自己的豪強和名士集團,就成為了他翻盤的關鍵所在。孤注一擲的曹操,利用臧霸等豪強,平定了自己後方的危機,之後他任用陳群等名士,擔任各郡縣的主官,以此來穩定郡縣的動盪情況。而這樣的手段,確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在如此雙管齊下的計策下,曹軍後方基本穩定了下來。

曹操與袁紹對戰的時候,士兵所用糧草始終不足,但即便是如此,曹操依然不敢向沒有叛變的郡縣多徵收糧餉。他所害怕的,就是一旦自己多徵收糧餉,巨大的壓力會讓這些郡縣也投入袁紹的懷抱。曹操這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狀態,可見他當時所面臨情況的嚴峻。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烏桓是統一北方的絆腳石

曹操在徹底解決袁氏兄弟威脅之後,馬上制定了進攻烏桓的計劃,但是這項計劃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當然,這些反對者的考慮也是有著非常充分理由的,畢竟曹軍剛剛經歷大戰,士兵疲憊不堪,此時進攻烏桓,很可能會大敗而回。但不論是曹操,還是支持曹操行動的郭嘉,在他們心中其實是非常清楚,進攻烏桓對於曹軍而言的重要意義。

烏桓一直都是幽州、冀州割據勢力的堅強後盾,張純憑藉著烏桓提供的勢力,危害一方多年。公孫瓚能夠穩固自己的勢力,同樣得到了烏桓的支持,袁紹最終能夠戰勝公孫瓚並且吞併他的地盤,背後也有烏桓的影子;就連袁紹兩個兒子逃亡的方向,也是烏桓。所以烏桓只要存在一天,幽州和冀州就不會得到安寧,這種情況是不利於曹操統一北方的,因此曹操攻打烏桓,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雖然曹操表示攻打烏桓只是為了解決邊境隱患,救回被烏桓所俘虜的民眾,但是孟德這樣的說法,只是次要原因罷了。作為政權的統治者,曹操十分清楚北方穩定之後,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即便是出兵會承受巨大的損失,曹操也堅持的完成了這次意義重大的遠征。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北方內部情況對於曹操的威脅

雖然徹底解決了烏桓的威脅,但是北方內部出現的問題,讓曹操同樣不敢掉以輕心。臧霸、孫觀這些老牌的青州、徐州的豪強,一直是曹操最大的威脅之一,雖然他們在曹操面臨困境的時候堅定不移的選擇支持曹操,可是他們手中掌握的精兵,對於曹操而言就是一把雙刃劍。為了穩定北方內部的統治,甚至直到曹操去世,他對於青州和徐州的豪強,都沒有敢於擅動。這兩個州的刺史,在曹操的默許下,一直都是這些豪強子弟所掌控的。

根據史料記載,在曹操去世之後,臧霸在洛陽附近部署的一支軍隊,在沒有調動的情況下,就擅自返回了家鄉。面對這種情況,曹丕不僅沒有派兵鎮壓,甚至還要求沿途州郡為他們供應糧草。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則證明了北方內部的複雜情況,是曹操統治集團非常頭疼的。雖然在不久之後,曹丕對臧霸等人進行處理,但是曹丕當時所依仗的是士大夫階層對他的支持。而這樣的支持,是曹操治下始終摒棄的。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曹操與士大夫之間的抗爭

自漢朝後期開始,士大夫階層漸漸嶄露頭角,他們雖然不同於宦官階層,但是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力要遠遠的大於宦官階層。曹操與士大夫階層的關係,始終都是不融洽的,這也與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曹父購買過三公的官職,但是有個宦官的爺爺對於曹操來說,始終壓制了自己的出身地位。所以,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他為了彌補士大夫階級不支持的情況,始終推行著招賢納士的策略,而這樣的策略,也為他帶來了很多平民出身的名士。

不同於曹操的情況,袁紹的出身起點很高,他在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之後,也被世家大族所青睞,這種互相利用謀求利益的手段,最終讓袁紹的勢力迅速的膨脹起來。而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鬥,也是創新與守舊之間的戰鬥。不過,曹操雖然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但是他依然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自己與士大夫階層的問題。從曹操的角度出發,他始終想要削弱以士大夫階層為主體的世家大族,而他所做出的努力,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他的壓制平衡之下,世家大族始終沒有過分的發展,但是這種觸及別人根本利益的情況,也讓曹操統治的內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矛盾。這種矛盾,也嚴重影響了他對於統一北方的進程,而這種影響,也讓曹操無力繼續對南部地區發起大規模的行動。

亂世不能磨滅的功勞,曹操對統一北方的貢獻

曹操對於北方的統一,極大的恢復和發展了北方的社會經濟,而且他對於北方的統一行動,也為南北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開始迅速的實施屯田制度,而這一制度的實施,也為曹軍之後的征戰,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曹操實施屯田制度的時候,各地民眾也爆發過反對曹操這一制度的起義,雖然曹操最終將這些叛亂平定,但是它也更改了屯田制度的一些細節,而細節的更改,對於糧食生產儲備,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北方的民眾再也不必受到戰亂的襲擾,創造出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他的又一功績。雖然自己沒有在有生之年看到全國的統一,但是曹操為統一北方所做出的貢獻,是不能夠被人所磨滅的。今人對於曹操的評價,多從演義之中尋找靈感,但是演義本身有著作者主觀所要表達的觀點,因此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應多從史料入手。

參考資料;陳壽 《三國志》 田餘慶 《秦漢魏晉史探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