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能臣——曹操

題解:漢末名士許劭曾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然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曹操生逢亂世,沒有所謂的“治世”為其提供成為能臣的平臺。並且即便曹操生逢盛世,在漢代一重門第、二重德行選拔人才的制度下,以曹操的為人及個性,他也不可能有機會成為治世能臣。拋開演義對他的奸雄形象刻畫,從真正的歷史材料去了解曹操,不難發現生逢亂世的曹操才真正體現出了其能臣的作為。因此本篇文章題目為亂世能臣之曹操,獨談其身處亂世的能臣之才。

亂世之能臣——曹操


一、屯田

東漢末年,國家分崩離析,群雄拉鋸式混戰,致使民不聊生、田地荒蕪。戰爭的消耗最終都落到百姓的頭上。​流離失所的百姓無力承擔各類徭役及賦稅的重壓,加上各類天災、瘟疫的橫行,糧食成了上至諸侯下至百姓心中唯一渴求的東西。各種人吃人的現象見諸於各類史書、演義及故事。如:

初,太祖乞食;(程)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世說新語》

“(劉)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英雄記》

從軍事上來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不足,再宏大精美的作戰方案都將無法實施,曹操對此也曾有過切膚之痛。

亂世之能臣——曹操


初平三年,曹操在青州誘降了當地的黃巾軍。建安元年又俘虜了依附於袁術的黃巾軍,並繳獲大量的農耕工具和勞動人口。在棗祗的建議下,曹操開始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任命了專門的田官,並制定了相應的屯田制度。規定如果自帶生產工具,則地租只收取收成的50%,如果租用官府的農具,則收取收成的60%。更為重要的是,所有參與農耕的人不用服徭役,這在當時的流民及俘虜看來無疑是非常好的政策。由於曹操俘虜的黃巾軍幾乎都來源於農民,耕田種地本來就是他們曾經的職業,因此曹操屯田的方法非常奏效。

亂世之能臣——曹操


“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 ——《文獻通考》

嚐到甜頭的曹操迅速將屯田制度推廣到各個所屬的州郡。這樣一來,“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通過屯田制度,曹操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短缺問題,也使治下的社會迅速穩定下來。再加上天子在曹操手中,挾天子令諸侯之餘,還時不時以天子名義發佈各類安民撫民政策,吸引了大批流離失所的災民歸附。一時間,曹操所領導的地方甚至成了流民們心目中的一方淨土。

可以說,曹操實行的屯田制這一偉大創舉,真正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二、興修水利

中國自古便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涉及到國之根本。曹操在大力發展屯田制度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大力興建水利以灌溉農田,避免旱災,確保農業增產。

亂世之能臣——曹操


曹操命任峻、棗祗引清水河灌溉臨穎農田,在西華引穎水灌溉西華農田,又引穎水通瑪瑙河。命揚州刺史劉馥興修治芍陂、七門、吳塘諸堨等水利工程。位於舒城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時還在發揮作用。

建安九年,於遮害亭以西一十八里淇水口下大枋木成堰湖,阻止淇水從東流入白溝,以此通漕運。建安十一年派董昭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新河三條運河。

有了曹操興修水利政策的鼓勵,其治下的各州郡都開始注重修壩築堤、開渠引水等工程。這些工程以洛陽為中心,以黃河為主軸,形成了由黃河至淮河、長江的扇形運河、渠溝網,對農業灌溉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些水利工程即便放到幾千年後的今天來講,也絕對是大功一件。能臣二字,曹操名副其實。

亂世之能臣——曹操


三、關注民生

1、調整賦稅

東漢末年因諸侯拉鋸式混戰,百姓遭受各種兵役、賦稅的反覆壓榨而苦不堪言。曹操將人頭稅改為戶調製,同時禁止各級官員對農民的亂攤派行為。發佈《收田租令》,制止地主豪強對土地的大量佔有和兼併。

2、優撫惠民

對陣亡士兵家屬以及孤寡殘弱群體,通過減免賦稅、生活補助等進行優撫。

建安二十二年冬,百姓因雪災而受苦,曹操頒佈《贍給災民令》對大量災民進行救助和安撫。對待陣亡士兵家屬給予耕牛、田地等進行撫卹,等同於今天的擁軍優屬。

四、廣招人才

不論從《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能看出曹操愛惜人才。其手下名將許褚、典韋、張遼、龐德、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頜、曹仁、于禁……真可謂高手如雲。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遠勝當時其他諸侯一疇。這得益於曹操的愛才之心和廣招人才的政策。

亂世之能臣——曹操


從挾天子令諸侯起,曹操前後進行了三次有名的人才招聘,即“三下求賢令”,也被稱為魏武三詔令。

比如建安二十二年八月的第三次求賢令:“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長,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三次人才招聘被很多後人所詬病,原因在於很多人認為曹操用人唯才是舉,而不論其品行,這與大多數人心目中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觀相違背。但是我們從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來看,卻鮮有雞鳴狗盜、品行不端之人。所以可以看出曹操選人的初衷並非唯才是舉不論品行,確切的說應該屬於物盡其才人盡其用。況且在特殊時期,當用特殊之法。既然我們可以呼籲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曹操為何不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曹操在軍閥混戰特殊時期的這一用人觀念,與兩千多年後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打破了漢代選拔人才重門第、舉孝廉的弊端,開啟了九品中正制選人制度的雛形。

五、倡導節儉

在《三國演義》中,有曹操因坐騎受驚踐踏麥田而割發代首受懲罰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證明曹操治軍嚴謹,但側面也證明曹操對百姓的愛護和對糧食的珍惜。

亂世之能臣——曹操


節儉,於個人是美德;於國家是一種風氣和傳統,直至今天我們仍在倡導。而曹操的節儉並不僅限於他個人,他完全把自己作為一個道德風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在古代,釀酒需要大量的糧食,為此曹操曾多次向獻帝上表,以天子的名義頒佈禁酒令。

在日常生活中曹操非常注意節儉。《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史料說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曹操去世時遺囑中有“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等話。

曹操身體力行,以自己為表率,在他的倡導下,東漢以來的奢華、鋪張之風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和扭轉,人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結束語:曹操在上述幾個方面的作為和功績,無論是用於今天的社會,還是用在古時的任何朝代,都非常利於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即便曹操的所作所為,從主觀上講,完全是為了自己篡位的一己私利。但從客觀來看,卻實實在在使其治下的社會環境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因此不得不說,曹操雖身逢亂世,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治世能臣。


《三國志》​

《英雄記》

《世說新語》

《文獻通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