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可以吃?雲南人:"是的,而且很美味!"

油炸水蜻蜓,乾煸知了,蠶蛹雞蛋羹……你沒看錯,這都可以吃,而且是地道的雲南美味,是雲南人一日三餐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要說中國真正的食蟲大省,哪繞得開雲南?

蟲子可以吃?雲南人:

各式用蟲子製作的小吃

雲南流行"十八怪",其中兩怪就是"三個蚊子一盤菜"和"螞蚱能做下酒菜"。

看來雲南人民不僅覺得本地蟲子個頭大,對於自己吃蟲子這一習俗的獨特性,同樣有著深刻的認識,否則也不會將其歸為一大怪了。

雲南人最常食用的蟲子大致有竹蟲、水蜻蜓、知了、臭屁蟲、花蜘蛛等幾種。這些在外省人看來心驚膽戰的名字,是很多雲南人的家常便飯。

先說竹蟲,有些省份叫它竹蛆、筍蛆,名字都不如"竹蟲"來的典雅,尤其是"蛆"字容易叫人大倒胃口。

竹蟲從小生長在竹筒內,以嫩竹為主,可以算"吸天地之靈氣"。竹蟲顏色乳白,外形渾圓通透,油炸過後會有淡淡的奶香味,是傣族人重要的待客菜餚,而只有兩萬多人口的基諾族,更是對它喜愛有加。

雲南最生猛的蟲子菜主要集中在南部傣族、景頗族聚居地,在大理和昆明一帶,人們所吃的蟲子就溫和許多了,大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螞蚱、蜂蛹、蠶蛹、水蜻蜓等。

油炸水蜻蜓這道菜,最早流行於茶馬古道上的馬幫。顧名思義,水蜻蜓就是從水裡撈出的蜻蜓幼蟲,還未長成翅膀。在潮溼的雲南,這種唾手可得的食材自然也受到了常年趕路的馬幫的青睞。

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城鎮,今天在麗江到處都能見到這道美味。

說到吃知了,也就是蟬,一定有人長出一口氣:"這算什麼,我們不是雲南人,也吃過炸知了。"

畢竟連兩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都見過"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的捕蟬高手,中國人吃蟬的歷史不可謂不久,範圍不可謂不廣,但能比得過雲南人的,卻還不多。

每年夏天,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捉來的知了穿上竹籤,放進油鍋炸透,再撒上調料粉,就做成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小吃。

蟲子可以吃?雲南人:

乾煸知了

魯迅先生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以後人就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應當極端感謝。"這句話裡固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但魯迅先生要是去過雲南,一定會考慮換一種說法。

有人沒有勇氣享受蟲子的美味,就給吃蟲子扣上"野蠻"的帽子,面對這種說法,我們的老祖宗要第一個不樂意了。

孔子曾提過的那個捕蟬故事,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吃知了就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而在孔子一直尊崇的《周禮》裡,更是記載了周天子每頓飯都少不了蟻醬。

對,你沒看錯,就是螞蟻做成的醬,這可是天子美食。在誕生了華夏文明的中原之地,吃蟲子原本是一件很"主流"的事情。

除了雲南,閩南、廣西、貴州、湖北、浙江等一些地區,都保留了吃蟲子的習俗。

對於居住在城市森林裡、對各類昆蟲避之唯恐不及的當代人來說,人們已經無法理解古人見到蟲子時的喜悅了——它們沒有攻擊性,易於捕捉,也易於烹飪,富含蛋白,味道鮮美。在生產力不高的古代,躲藏在山野間的知了、螞蚱簡直就是行走的蛋白棒。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就很愛吃知了,並把其形容為極致的美味和享受。作為吃蟬的行家,亞里士多德還總結出了蟬羽化之前,是最美味的階段。

既然蟲子的食用歷史這麼久,種類又如此豐富,人們卻多喜歡油炸著吃。無論是蜂蛹、竹蟲、沙蟲、油蟲,還是螞蚱、知了,最終都要丟進油鍋裡滾上幾滾。

王朔在《空中小姐》裡的一段話也許能給我們啟發:什麼東西油炸一下,絕不會難吃,即使是個土塊,油炸一下,想必也會變得鬆脆可口。油炸蟲子無疑能起到去腥味、去土味和消毒的作用,同時讓一些軟體的昆蟲變得酥脆,在口感上那更容易為人接受。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蟲子宴,也不是所有品嚐了蟲子的人都讚不絕口。但這並不損傷雲南的蟲子菜餚在中國美食版圖中的地位。吃慣了循規蹈矩的菜系,吃慣了故作精緻的菜品,我們需要這樣一股來自邊陲的生猛之風。

這個維度不高的省份,同時容納了高原和雨林,從巍峨的雪山、雄渾的三江並流到西雙版納的傣族吊腳樓、邊境線上的東南亞風情。

雲南省內,地勢落差極大,最高的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和最低的海拔76.4米的河口鎮之間足足差了六千多米。這裡集中了熱帶、亞熱帶、溫帶甚至寒帶的各類動植物品種。

在千百年的生活裡,雲南人自然也將這些昆蟲開發出了形形色色的食用價值。省內風格迥異的地貌和氣候,塑造了雲南人多元的生活方式。

蟲子可以吃?雲南人:

油炸水蜻蜓

和其他很多地域相比,我們很難給雲南的風物飲食打上一個籠統的標籤,因為在這個近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哈尼族、白族、傈僳族等數十個民族。他們存在著不為外人所熟悉的傳統。

比如在布朗族那裡,沒有一隻花蜘蛛可以活著走出去。當地人抓到它們後,先用開水泡軟洗淨,再用小火煎熟,撒一些調料就可以食用。當然,大多數人見到這些躺在盤子裡的傢伙時,早就嚇得兩腿發軟,更別指望能下筷子了。

說到底,雲南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雲南生活的多元包容,各式蟲子菜餚是這種特質的體現。

這些誕生在馬幫裡、誕生在村寨間,誕生在連名字都不可考證的山林中的菜品,是雲南人多少年來隨性、灑脫、超然生活的一部分,那是一種屬於邊陲和密林的氣質。

所以,當下次看到那些蟲子做成的美食時,可以不品嚐,但千萬不要嘲弄,因為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食物,恰是雲南的地理地貌、自然風物、人文性格交匯而成的小小結晶。

雲南的一大半個性,都盛在這盤蟲子裡了。

所以,

蟲子你敢吃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