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作為一名吃貨

一定要有一份瀘州傳統美食地圖喲!

市區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縣區美食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瀘州五香糕:是四川省瀘州市著名的地方小吃,其前身是民間油餈粑,已有60多年曆史,冷、熱均可食用,風味別具一格。

窖沙珍珠丸:窖沙珍珠丸選用糯米粉、豆沙糟、小稀米、蜜櫻桃、瀘州老窖作原料,精心製作包餡,用微火蒸熟而成,具有色澤美觀、形如珍珠、豆沙甜香、粑糯爽口、突出老窖酒香的特點。

瀘州葡萄仿:原名玉蘭絲,是四川瀘州地區特色傳統名點之一,色白如玉,質嫩如蘭,是新春佳節款待貴賓的佳品。特色是色形優美,組織鬆脆,入口化渣,甜度適宜,深受群眾的喜愛。四川省商業局評定其為1979年度優質產品。

瀘州黃粑:瀘州黃粑已有數百年曆史,選用紅糖、白糖、糯米、大米、天然植物黃粑精製而成,具有柔軟餈糯、甜而不膩、清香可口的特點。其製作工藝為全手工藝製作,選料考究,為純天然食品。其獨到之處在於包料選擇的是良姜葉,黃粑的香味正是來自良姜葉內所含的芳香油。剛蒸熟的黃粑香氣撲鼻,冷卻後,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內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瀘州豬兒粑:又名“葉兒粑”,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質量優良,以其餈和而味香糯軟而不粘牙的獨特風格,成為瀘洲名小吃之一。瀘洲豬兒粑分鹹餡、甜餡兩種。鹹餡以鮮豬肉、冬筍、香蔥、味精、精鹽等為原料;甜餡以白糖、化邊油、桔紅、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為原料。包餡的原料,則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飯米磨漿吊幹後的粉子。剛蒸熟的豬兒粑潔白而有光澤,彷彿是煮熟的小豬,故而得名。

合江豆花:合江是擁有多種美食的小縣城,其中豆花尤為出色,其為地方特色家常菜,分為白豆花與葷豆花兩大類。其中白豆花最常見,而真正具有合江特色的是葷豆花。

兩河桃片:為瀘州傳統名食之一,迄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兩河桃片始產於清光緒年間,由糕餅師羅承安用優質糯米、核桃仁、蜜桂花、豬板油等主要原料,反覆實踐精製而成。兩河桃片以其組織細膩如膚,柔綿俐片,甜度適當,清香可口,卷得攏,撕得開,點得燃得獨特風格。

瀘州白糕:是以糕類小吃著稱的,始產於1920年代的“三義園”白糕店,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點聞名巴蜀,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早點佳品,有的還在筵席上作“過中”點心。瀘州白糕選用上等大米、白糖、桂花糖、豬油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製而成,故全稱桂花豬油提糖白糕。瀘州白糕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等特點聞名全川。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古藺麻辣雞:是古藺人祖祖輩輩研究出來的一種滷製小吃,以鮮、香、麻、辣、著稱,每當逢年過節古藺的家家戶戶就準備一隻大雞公以自家自制滷水滷製然後再加以自己所製作出的特製蘸水然後邀請自家的親戚一起品嚐。

彌陀風雪糕:是四川瀘州市瀘縣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點。因片薄如紙、潔白晶瑩,形同冰雪凝聚而得名。彌陀風雪糕生產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在民間製作玉蘭片工藝基礎上不斷改進發展而成的。

敘永豆湯麵:是四川川南地區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始於清末敘永,創始人範昆雲(1868-1943)。豆湯麵有較強地域性,主要面源為加鹼細面、寬面、二葉子、搭搭面,風味獨特,平民消費,接受面強。豆湯麵是敘永人上午的主要食品,是下午晚上的充飢小吃,也是敘永在世界各地遊子最為懷念的家鄉美食。

太伏火腿:太伏火腿具有皮色黃亮,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脂香醇美,鹹度適中,肉質細嫩,肥而不膩,色、香、味、形質優的“五絕”特點。素稱筵席中的“奪魁名菜”,是賓館、酒店、農家樂、食堂、家庭四季必備之上品。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瀘州魚頭火鍋:四川火鍋起源於長江與沱江交匯處的川南重鎮瀘州,這裡的火鍋業興旺,造就了許多品牌的火鍋店。魚頭火鍋有長江鮮魚黃辣丁、沙鍋魚、半湯魚,家常麻辣,鮮美而不燥火,川南風味突出。

搭搭面:搭搭面是四川敘永的傳統名吃,骨頭原汁湯,雞湯為麵湯,將搭好的麵條下鍋,煮熟後起鍋於湯碗中,再舀一勺紹子蓋面上,撒上蔥花,撲鼻生香,入口味美、味鮮,經濟實惠而名傳永寧河上下。瀘州鍋魁:四川是鍋魁的發源地,尤其以瀘州最為有名。鍋魁品種繁多,有甜、鹹、白味、五香等;從用料上看,則有芝麻、椒鹽、蔥油、紅糖、鮮肉等等;從製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現在鍋魁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白麵鍋盔和椒鹽鍋魁,還有什麼雞片鍋魁、肺片鍋魁、雞米鍋魁、素鍋魁。

合江紅湯羊肉:選用山區散養的黑山羊,其肉質很細膩,肥瘦恰當,用祖傳秘方熬製而成。辣味溫和恰當,更能滋陰補腎,強身健體,特別是對女性還有美容的作用。

瀘州酒心糖:用白糖、果露,灌高濃度的麴酒製成,其口感綿甜爽淨。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瀘州倫敦糕:據傳,倫教糕為英國傳教士傳教瀘州時創制而得名,後經“毛派”弟子傳承至今,主要原料為大米粉。倫敦糕具有嫩、香、甜、餈且爽口的特點,是宴請賓客的一道名小吃。

玄灘粉蒸泥鰍:玄灘粉蒸泥鰍起源於明朝中後期,相傳湖廣填四川引入而來。該菜系底蘊深厚,色、香、味、形俱佳,在川菜中佔一席之地。“蒸菜美食,健康人生”是玄灘粉蒸泥鰍的宗旨,“好吃,綠色無汙染,營養豐富,有益於健康長壽”是玄灘粉蒸泥鰍追求的目標。

殷家坡醪糟:遠近馳名的敘永城區殷家坡醪糟,已有上百年曆史。採用幾十種草藥製成曲藥,待大糯米蒸熟後,放入適量曲藥發酵製成香甜撲鼻的醪糟。殷家坡醪糟不燥不酸,保持濃郁的甜味,放入水中煮沸,水清明晰,米粒成團,冷食熱食均醇和和清香。

納溪泡糖:該產品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選用上等白糖、糯米、芝麻為主要原料製成。因每塊泡糖橫斷面有8對上下對稱的大孔和無數小孔。且每孔兼圓,形如泡沫板,故名泡糖。解放後,隨著手藝的改進,製作過程使用了新技術,除保持了原由風格外,顏色更白,鬆脆化渣,不粘牙、不頂口,延長了保存期。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生活」四川美食——瀘州篇

江門葷豆花:起源於夜郎古國江門寨,其味鮮嫩可口、清淡味美、葷而不膩、營養豐富,很能開胃健脾、美容養體。它成了敘永縣江門鎮餐飲業中的知名品牌,經久不衰,是江門鎮的代名詞。

古藺臘肉:是古藺縣的特產。古藺臘肉其肉香味濃郁、入口香醇、油而不膩、回味悠長,擁有極佳口碑。古藺臘肉是古藺縣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風味之一,沿襲具有1000多年曆史的民間加工技術。藺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此肉因系柏枝熏製,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米花糖:是瀘州市著名特色小吃,主要是用糯米和白糖製作而成,鄧氏米花糖歷史悠久,香甜可口,米花清香濃烈,是老少皆宜的瀘州特色小吃。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