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40條”落地,央行上海全力支持金融科技中心建設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進入衝刺階段,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亦在穩步推進中。10月30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公告稱近日向轄內金融機構印發了《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聯動發展。

《指導意見》共有40項,涵蓋了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生態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應用、加大新興技術研發、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加強長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提升金融科技風險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監管效能、加強人才培養和合作交流等八個方面。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表示,《指導意見》著力挖掘上海金融科技發展潛能,深度激發金融科技發展活力,提升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為上海建設成為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適應的金融科技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指導意見》中,央行上海總部提到正研究探索監管沙箱機制,這與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的表態相符。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監管沙箱機制可期。李偉此前提到,央行正在積極探索構建監管科技的應用框架,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打造中國版的監管沙箱,為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的環境。

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

《指導意見》中,位列首位的即為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生態圈的建設有利於地方形成金融科技集聚效應,加強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一方面,藉助技術的手段,金融機構將增強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金融行業經過實踐檢驗的科技成果,也可以擴大應用到其他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由此,《指導意見》提到,將鼓勵國內外金融機構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的優惠政策,在上海設立賦能平臺、金融科技事業部、特色支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等。支持全國性金融基礎設施運營機構落戶上海,並做強做大。

事實上,近年來監管層一直鼓勵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內部孵化機制,強調科技賦能,共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比如,建設銀行去年在上海成立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定位賦能傳統金融的實踐者、整合集團資源的鏈接者及推動銀行轉型的變革者;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金科”2019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件開發、平臺運營與技術諮詢;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浦發銀行正在計劃成立科技子公司。

除了金融機構外,生態圈的建設亦離不開科技研發公司。《指導意見》稱,要支持科技研發機構發展。支持科技企業在滬設立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開放式創新平臺、企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

與此同時,還支持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建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機構開展金融科技研究,強化金融科技智庫諮詢力量。另外,同步探索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創新實驗室,並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在實驗室對新技術、新服務、新理念進行小規模應用測試,探索創新性金融業務。

日前,滬上第一個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宣佈發起成立,該聯盟由上海國際集團倡議發起,致力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行業整合,探索業務合作框架,建立產業生態的對接機制。

加強數據合作共享

數據的互聯互通是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重中之重。《指導意見》稱,要建立數據融合機制促進數據共享。探索建立跨地區、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跨市場的數據融合應用機制,依據數據治理的框架,以確保數據安全為底線,逐步實現更大範圍數據共享及數據的深度應用。

目前在數據資源方面,出現了眾多問題。比如因為標準不統一和部門權限問題,有數不能用;由於業務和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有數不會用;由於制度不健全和隨意使用外部數據、違規使用數據,有數就濫用。

對此,不少金融機構正加強對數據的獲取、處理和分析能力,這也是業內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共識。浦發銀行副行長潘衛東近日就提及,在銀行擁抱金融科技的過程中,要注重數字資產,銀行轉型的關鍵就在於“要像經營傳統的資產一樣經營數據資產”。未來銀行的比較不僅僅侷限於資產規模的比較,更包括數字資產的比較,

除了數據共享外,《指導意見》同步強調了要形成三角金融科技發展的合力,即整合資源促進金融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和組織金融科技機構,建設長三角金融科技成果交流平臺,推動研究成果與有應用場景需求的企業有效對接,提高金融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使用範圍,促進上海金融科技成果對內深度應用,對外輻射擴散。

另外,引導上海金融科技向外輻射,充分發揮長三角三省一市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各自優勢,支持金融機構立足上海,構建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體系或平臺,藉助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強化協同發展,優化金融科技產業集群佈局。

研究探索監管沙箱機制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離不開監管的良性引導。《指導意見》稱,要建立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工作機制。比如成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金融科技專家委員會,加強與上海市有關管理部門和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起多部門聯動、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上海市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工作機制。

事實上,今年以來,央行上海總部加快了佈局金融科技的工作,指導金融機構實施金融科技應用創新試點工程,建成一批金融與社保、稅務、醫療等民生領域數據融合的應用示範項目,上線一批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認證等技術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同時,還加快了大數據平臺建設,啟動自貿區本外幣貸款調查等14個應用項目建設,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探索監管沙箱機制亦被提及。《指導意見》稱,要借鑑國際實踐,在風險可控和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簡化的審批程序,從事金融創新的企業提交申請並取得有限授權,在一定範圍的實景環境中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機制。對此,有業內人士感慨,監管沙箱可期。

在監管方面,《指導意見》還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創新規範及監管規則。在符合監管規則的前提下,加強監管科技應用及金融科技創新規範管理,探索建立健全上海地區基礎性、通用性監管規則,明確監管紅線和底線,確保創新產品不突破監管要求和法律法規。

此外,金融科技業務評價體系也在加快建設中。《指導意見》稱,要研究建立金融科技發展、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密切關注大數據、分佈式賬本、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術標準的發展和應用,積極推動行業評估、第三方評估、公眾評估等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鼓勵金融機構參與評估認證,通過評價,來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規範金融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