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提起攪團,人們不妨都想美美咥上一頓。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帶著貶義的說法,你嘫的和攪團一樣,這是一句俗語,意思你是個大笨蛋。

攪團,西府人最受喜歡,肉是她們的命,見了攪團就不要命了。鄰居的二嬸常這樣說,走,咱到王大媽家裡吃攪團起。大家也常這樣互相問候:你晌午吃的啥飯?我咥的是攪團。

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攪團,西府美食小吃大家族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攪團原出於生活困難時期,人們一般吃的都是粗糧,小麥麵粉那是一種奢侈品,隔三欠二的能吃上一頓麵條,那是剛剛的美,像過年一樣,白麵饃饃那簡直就是做夢。秋糧人們老是那幾種吃法,玉米珍子,玉米糊糊,玉米粑粑。所以人們在生活實踐中便發明了攪團,攪團的原料乃是玉米麵。七十年代,幹部下鄉,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在社員家吃派飯時,大家熱情的招呼:吃飯,他說一樣,吃菜,他說一樣,吃饃,他說一樣。其實,飯是玉米珍子,菜是玉米攪團放涼切的塊,饃是玉米粑粑,原料都是玉米。

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慢慢的由玉米攪團,置換成了一半玉米麵一半面粉的兩和攪團,麵粉攪團是近多年才興起來的,麵粉攪團較玉米麵攪團口感性好,人們為了更進一步增加麵粉攪團的適口性,在做攪團時,給麵粉裡適當加一點澱粉,來增加攪團的光滑性,使攪團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昇華。做攪團,俗稱打攪團,攪團有兩種打法,一是一水攪團,二是面欠攪團。

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一、一水攪團,直接把所用的麵粉一次性閖(shui)成生面糊糊,在鍋里加少量水燒開後,一邊倒麵糊一邊不停的打攪,麵糊倒完後,繼續打攪,直到成型,軟硬適中,用勺舀起能倒下,但不下流為宜,此時文火慢燒,期間不斷打攪,打攪過程中,視軟硬可加微量水來調節,這樣燒十多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二、先把面欠倒在開水鍋裡繼續燒開,往鍋裡邊散麵粉邊打攪,麵粉量視面欠多少而定,軟硬適中,後續做法同一。

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打攪團有一定技巧,攪團的吃法各有千秋。

1、淪粉魚:備好多半盆涼水(涼開水更佳),把打好的攪團舀到漏盆裡,上面邊舀下面在水盆裡緩緩的攪動(防止粉魚粘和)。

2、淪跌糊:同樣備好盆、水,用勺子舀上攪團慢慢的向水盆裡跌著倒,一小塊一小塊的,邊跌倒邊慢攪水。

3、把攪團舀到平盤裡,攤平,放涼後,切小塊,涼拌或煎著吃,煎的吃法人們常叫煎攪團。

4、水圍城:舀半碗湯,把攪團加進去,油潑辣子,香醋,蒜泥,加上蔥花、蛋花或臊子,一碗紅汪汪香噴噴的水圍城真叫人垂涎。

扶風傳統美食——攪團

西府攪團受人喜歡,男女愛吃,老少皆宜。你聽,老婆今天又打攪團了,老公,咥攪團了。

2018年12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