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全文共2845字,預計學習時長
5分鐘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事實上,未來初創企業的商業計劃非常容易猜到:採用“X+AI”模式,X可以是任何一個行業或者場景。即在適合的領域加入在線智能,讓其不斷髮展壯大。Kevin Kelly《必然》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一直是最熱門話題之一。優秀人才紛紛參與人工智能研究,大型企業會撥出鉅額資金支持該領域發展,而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每年可以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如果你正在考慮改進業務流程,或正在尋求新的想法,那麼很可能會想到人工智能。為了更高效地運用人工智能,需要深入瞭解其組成部分。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麼?Keras之父、Google人工智能研究員Francois Chollet在其書《Python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中給出了一個簡短的定義:“人類通過努力實現智力活動的自動化。因此,人工智能是一個涵蓋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通用領域,也包括許多不涉及任何學習的方法。”


例如,如今聊天機器人的前身Eliza是由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創造的。這個程序可以和人類進行長時間對話,但不能在對話中學習新單詞或糾正行為。Eliza的行為是通過一種特殊的編程語言明確制定的。


現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始於20世紀50年代,艾倫•圖靈(Alan Turing)和達特茅斯研討會(Dartmouth workshop)將這一領域的首批愛好者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人工智能科學的基本原理。此外,在成為當今世界科學關鍵領域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產業經歷了多次興趣激增和衰退(也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的冬天”)。


值得一提的是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的假設。強人工智能可以思考,並能夠像一個獨立的人一樣擁有意識。弱人工智能則沒有這些能力,只能執行一定範圍內的任務(下棋、識別圖像中的貓或畫一張售價43.25萬美元的畫)。目前已有的都屬於弱人工智能,還不必過於擔心。


如今,離開人工智能,人類幾乎寸步難行。無論是開車、自拍、上網購物還是安排度假,幾乎隨處都能發現人工智能的存在。這種存在極易被忽略,卻非常重要。


機器學習

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非人工智能,其關鍵特徵是學習的能力。對人工智能而言,有一系列機器學習模型負責培養這種能力。其本質與經典算法不同。經典算法是一組清晰的指令,能將輸入的數據轉換成結果,而機器學習基於數據樣本和相應結果,在數據中發現模式並生成一種算法,能夠將任意數據轉換成所需的結果。

機器學習主要分為三類:

監督學習——系統以已知結果的數據樣本為基礎,對每一個樣本進行訓練。機器學習有兩種任務最為熱門:迴歸 (regression)和分類(classification)。迴歸針對連續型變量,比如房價或製造業排放水平。分類則是對某一類別的預測。例如,一封郵件是否屬於垃圾郵件,某一本書屬於偵探小說還是百科全書等等。

無監督學習——系統本身發現數據內部的關係和模式。在此情況下,每一個樣本的結果都是未知的。

強化學習——一種獎勵系統正確行為,懲罰系統錯誤行為的方法。因此,系統學會了開發某種算法,可以得到最高的獎勵和最低的懲罰。


一個理想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分析任何數據,找到所有的模式,並創建算法以實現所有期望得到的結果。但這一理想的模型尚未建立。華盛頓大學教授Pedro Domingos在其著作《主算法》(The Master Algorithm)中就有講到其創建過程。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如今的機器學習模型專注於特定的任務,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這些模型包括:

線性迴歸(Linear regression)是一種經典的統計模型。顧名思義,它是為迴歸任務設計的,即可以用來預測連續值。例如,檸檬水的銷量高低取決於天氣的好壞。

邏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用於分類任務,預測給定樣本屬於特定類別的概率。

決策樹(Decision Tree)是一種常用的分類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給定對象的類別根據一系列問題的回答來確定。每一問題的答案通常為“是”或“否”。

K最近鄰(k-Nearest Neighbor,KNN)分類算法是一種簡單、快速的分類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如果一個樣本在特徵空間中的k(個k可以為任意值)最相似(即特徵空間中最鄰近)的樣本中的大多數屬於某一個類別,則該樣本也屬於這個類別。

樸素貝葉斯(Naive Bayes)是一種流行的分類方法。它利用概率論和貝葉斯定理來確定某一事件(某一郵件為垃圾郵件)在給定條件下的可能性(郵件中20次出現“免息貸款”等詞彙)。

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簡稱SVM,是一種監督機器學習算法,常用於分類任務。即使每個對象之間有很多相互關聯的特性,它也能夠有效分離不同類別的對象。

集成學習(Ensembles)結合了許多機器學習模型,並根據“投票法”,即少數服從多數,或將結果平均化,從而確定對象類別。

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是以人腦的原理為基礎的。神經網絡由許多相互聯繫的神經元組成。神經元可以表示為具有多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函數。每個神經元從輸入中獲取參數(每個輸入的不同權重決定了其重要程度),對其執行特定功能,並將結果輸出。一個神經元的輸出可以是另一個神經元的輸入。因此,多層神經網絡得以形成。這是深度學習的主題。之後將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討論。

神經元結構圖: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含兩層隱藏層的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通過研究給定樣本,神經網絡調整神經元之間的權重,使對預期結果影響最大的神經元獲得最大的權重。例如,如果一個動物是條紋的,毛茸茸的,會喵喵叫,那麼它很可能是一隻貓。同時,我們將最大權值賦給“會喵喵叫”這一參數。所以,如果這隻動物沒有條紋,也不是毛茸茸的,但會喵喵叫——它仍然很可能是一隻貓。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涉及到深度神經網絡。關於深度的觀點各有不同。一些專家認為,有兩個或以上隱藏層的神經網絡,即可被認為是深度的;而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只有擁有多個隱藏層的神經網絡,才可以被認為是深度的。


現在已經有一些不同類型的神經網絡得到了積極的應用。其中最受歡迎的有:

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用於文本分類和生成、語音識別、創作歌曲和時間序列預測。

卷積神經網絡(CNN)用於圖像識別、視頻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結論

那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相信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已經有了答案。人工智能是智能任務自動化的一個廣泛領域(如閱讀、下圍棋、圖像識別和建造自動駕駛汽車);機器學習是一套人工智能方法,負責培養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深度學習則屬於研究多層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方法。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區別何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編譯組:徐夢瑤、楊敏迎

相關鏈接:

https://www.kdnuggets.com/2019/08/artificial-intelligence-vs-machine-learning-vs-deep-learning-difference.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