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為什麼要選一個丫鬟繼承香火?他的後代怎麼樣了?

煥煛


準確地說,這個丫鬟不是普通的丫鬟,而是包拯的續絃妻子董氏的丫鬟。

包拯為什麼要選一個丫鬟繼承香火?

大家對包拯都很熟悉,大多都體現在辦案鐵面無私上。

但是包拯的私生活,比如娶妻生子方面,就很少人知道。

包拯一生一共有兩個妻子,還有一個滕妾,這個滕妾就是給包拯繼承香火的丫鬟。

包拯的第一個妻子張氏,沒有誕下子嗣,很早就離開了人世。

之後包拯續絃,找到第二個妻子董氏,董氏為他生了一子二女。

這個兒子包繶娶了崔氏,還給包拯生了一個孫子。只是命不好,包拯的兒子包繶和孫子,都先後離包拯而去。

為了延續包家的香火,妻子董氏主動提出把身邊的丫鬟,嫁給包拯做滕妾。

後來,這個丫鬟不知道做了什麼,被包拯趕回了孃家。

前腳剛走,她就發現自己懷孕了,但是沒告訴包拯。

直到包拯60大壽的時候,還是他的兒媳婦崔氏告訴他,他有一個大胖兒子。

包家的香火,這才延續了下去,這個丫鬟自然也被包拯接回了家中。

這個活下來的兒子,叫做包繶。

因為父親是包拯的原因,包繶得到了宋仁宗的賞識,很早就被封為太常寺太祝。只是他的命同樣不好,婚後第二年就死了......


十點歷史君


讓丫鬟繼承香火的表述是不穩妥的,歷史上的包拯,其實是在兒子、孫子相繼去世後,不甘就此絕後,才收了丫鬟,並靠著這個小妾生了個兒子。說白了,包拯納妾,目的十分明確——生兒子。

包拯(999-1062),字希仁,瀘州合肥人,科舉進士出身,曾出任三司戶部判官、轉運使、知諫院、開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是宋代名臣。歷史上的包拯,以斷獄英明、剛直敢諫著稱。正因如此,人們才稱其為“包青天”。

在歷代小說、戲曲和現代影視劇的影響下,包拯成了一位面如黑炭的清官,他身邊不僅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一批絕世高手,還有一位智多星般的人物——公孫策。

不過,要說包拯納妾一事,還得從包拯的家室說起。包拯一生,曾娶過兩位夫人、納過一位小妾。但可惜的是,包拯的大半生,都有一個心結,那就是面臨著絕嗣的風險。

包拯第一任夫人姓張,兩人感情很深厚。不過,張氏一直未曾生育,後又先包拯而去世。張氏死後,包拯又續絃,娶了董氏。在與董氏成親後,包拯算是有了兒女,但可惜的是,他的兒子英年早逝、孫子早早夭折了。

隨著董氏年紀越來越大,她難以再為包拯生養,於是便想讓包拯納妾,把自己的陪嫁丫鬟作為包拯的填房。其實,這種事在古代很正常,不少大戶人家都有這樣的做法。後來,這個丫頭為包拯生了個兒子,才使得包拯得以有後。

由於包拯是以“包青天”的姿態佇立於人們心中的,所以不少人覺得包拯納妾,似乎有些與他高大偉岸的形象不搭。前些年,甚至還有人拿陳世美和包拯作對比,大有貶低包拯的跡象。

但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並不應該在包拯這裡出現“例外”,用雙重標準來道德綁架,是很不公正的。作為讀書人的包拯,很是信奉忠孝節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了繼承香火,納妾生子倒也是很正常的。


史海爛柯人


包拯平生以剛正清廉聞名於世,但他的晚年卻受到了 “驚喜兩重天”的折磨。驚,在54歲的時候,白髮人送黑髮人,獨子(長子)包繶先他一步離開了人世; 喜,本以為包家香火會斷送在自己的手上,可是在他60歲大壽之時,卻突然冒出了一個兒子。

根據出土的董氏和包公的兩合墓誌記載,包拯一生有過三個女人,即:原配張氏,早卒;續妻董氏,被封永康郡夫人,生有一個兒子包繶和二個女兒,二女分別嫁給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和國子監主簿文效;還有“媵孫氏”,生有幼子包綬,幼名包綖。而這些,在《宋史》上並未出現。

媵,在古代指隨嫁的人,也稱姬妾婢女,還有送和相送之意。但是,這裡的“媵孫氏”應該指的媵妾,地位要比妾高,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如:孫權母親的妹妹就是媵妾的身份。因此,包拯選一個丫鬟繼承香火的說法並不準備。

1033年,包拯的續妻董氏為他生下一子包繶,曾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頗得包拯夫婦喜愛。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053年,年僅20歲的包繶突然撒手人寰。

到了1057年,或許由於思兒心切,而媵孫氏又一直未出,心中煩憂之下,隨將孫氏打發回了嫁家。但是,由於包繶妻崔氏和孫氏關係頗好,因此二人多有走動。不久,崔氏便發現孫氏已懷有身孕,隨揹著包拯夫婦,經常私下派人送去錢財和衣物。

令人慶幸的是,孫氏順利誕下一名男嬰,而崔氏又很喜歡孩子,便將男孩抱養在自己的房裡。因此,崔氏名為長嫂,實為養母。次年,正好趕上包拯過60歲大壽。當時,雖然宋仁宗也派人送來了禮物,但是包拯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兒子的大壽,誰也高興不了。

正當包拯為沒有子嗣繼承香火而唉聲嘆氣之時,兒媳崔氏卻抱著一名活蹦亂跳、牙牙學語的男童來向他祝壽,並告訴他這是孫氏所生,是包家的骨肉。這下,可讓老年得子的包拯高興得合不攏嘴,當即為男孩取小名包綖、大名包綬,而孫氏也被崔氏接了回來。

4年後,63歲的包拯離開了人世,所幸也有兒子披麻送終了。

▲包拯次子包綬

後來,包綬曾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軍州事,育有生四子(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三女。而因崔氏為包家守節二十年,被宋哲宗下旨加封為永嘉郡君,嘉獎詔書也由當時的大文豪蘇軾所寫,並收錄在《東坡全集‧故樞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中,被傳為一時佳話。

但是,包拯能有敢諫直言美名,則與續妻董氏有著莫大的關係。例如:一次上朝,包拯當面指出宋仁宗的缺點,並且由於激動,唾沫星子也噴到了宋仁宗的臉上。雖然,宋仁宗並未責怪於他,但他心中卻是非常忐忑與鬱悶。回家後,他將這件告訴了董氏,董氏則對他說:“相公一心為國,就算官家怪罪,妾願一同受罰。願相公繼續以為國、為百姓直言面諫。”這番話,對包拯起到了極大的精神激勵。

可見,家中有個好女人是多麼的慶幸。包拯有妻董氏,成就了敢諫直言之名;又因有賢惠的兒媳崔氏,則維護了包家的“家和萬事興”。


祥子談歷史


都別搶,我來答。

這個給包拯生了第二個兒子,使包拯沒有斷後的丫鬟可不是丫鬟,史書稱之為“媵(ying)妾”,這個媵妾本身就說明了她的身份,是一個妾,而且比普通的妾身份要高。

因為媵妾是跟隨著原配一起嫁過去的女子,但她不是陪嫁丫鬟,她可能是原配的姐妹或者宗族,當然某些情況下也會有侍女,這些陪嫁過去的女子有正式名分,還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

譬如《紅樓夢》中的平兒也算一個媵妾,因為她是王熙鳳的陪嫁丫頭,賈璉哄騙她等王熙鳳死了以後就把她扶正,所以包拯的這個媵妾孫氏估計也是一個陪嫁的侍女或者其他身份的女子。

但這個女子並沒有被包拯扶正,包拯一共有兩任妻子,一個是李氏,一個是董氏。

李氏病故後,包拯續娶了董氏,這個小妾是跟隨她們當中的一個陪嫁過去的,後來也一直沒有被扶正,不僅如此還因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被包拯趕出家門,打發回了孃家。

包拯原本有一個董氏給他生的兒子包繶,這個包繶娶了一個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女兒崔氏,得虧這個崔氏,包拯的第二個兒子才能平安長大。

不過這個崔氏也挺不幸,結婚第二年包繶就因病去世,沒過幾年兒子也跟著夭折。

話說這個孫氏被包拯趕回孃家以後就發現自己懷孕了,這件事後來被大嫂崔氏知道後,心裡於是很可憐孫氏,就悄悄揹著包拯等人私下裡拿錢財接濟他們。

估計也是這個孫氏幹了什麼讓包拯很生氣的事情,否則崔氏也不可能不告訴包拯,畢竟包繶去世後,包拯一直以為自己家的香火要斷了,雖然他還有兩個女兒。

不過古代傳宗接代的事情都是男性負責,就這麼著多虧崔氏的幫助,包拯的第二個兒子才順利出生,過了幾年崔氏才把這個消息告訴包拯,包拯很高興,就把這個意外的兒子取名包誕,後來改名包綬。

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宋史·包拯列傳》

包綬5歲時包拯就去世了,而宋朝對大臣好那是出了名的,這些官宦後代都可以享受“恩蔭”,當宋仁宗親自到包公府上祭奠包公時,看到包公這個小兒子覺得很可憐。

回去以後就下旨授予公將仕郎、守太常寺太祝等職,當然這些都是虛銜,宋朝的很多官位都是虛職,所以這個只是說讓他可以領取朝廷給予他家的一些物質上的優待。

包綬成年後先是娶了瀘州知州的女兒張氏為妻,張氏病故後,又娶了當朝宰相文彥博的女兒為妻,先後歷任朝奉郎、通判潭州軍州事等職位。

為官清廉,繼承了包公清廉的風格,死的時候身上只有46枚銅板,也算是不沒包公的名聲。


圍爐談史


提起包拯,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清官,公正廉潔,老百姓都非常敬仰。

關於他的家庭和情感生活,可能知道人並不多,下面我們就他的家庭生活來探討一二。

傳說包拯最後選了一個丫鬟為她的家族延續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說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這個人物在史書上沒有什麼記載,只知道她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生病去世了。包拯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後,他又娶了另外一位女子,但這位妻子在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只知道姓董,我們姑且叫他董氏,這位董事出生還是不錯的,而且家裡也是做官的,從小所受的教育環境自然不差,他不僅會寫詩,還會彈琴,是包拯很好的賢內助,董氏是一個很識大體的女人,對包拯工作一直很支持。包拯因為廉潔奉公,很容易得罪人,很多時候都是他屢屢勸誡包拯,才化解了危機。因此,包拯在娶了她之後,也算是娶了一位賢德的媳婦。可惜這個董氏也是很不幸,後來也因病去世了,包拯對此感到十分心痛。但是在古代,男人是一定要延續香火的,後來包拯又娶了一位妻子,其實這個妻子就是他二任老婆的丫鬟,包拯之所以這麼做,也跟古時候的習俗有關,那時候如果嫁過去的主人去世了,主人的丫鬟也是要嫁過去的,所以包拯就娶了第三任妻子也就是這個丫鬟,還給他生了孩子。

關於包拯的後代,有的成為平常人,過上了平常的生活,有的則成為了行業的領軍者,最有名的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剛,包玉剛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我國剛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包玉剛已經穩坐世界十大船王之一,成為香港重要財團,也成了一個大富豪。





豬九戒說歷史


記得民間野史有過傳說,包拯一生也斷錯過一個案子,當時狗頭鍘砍下腦袋的時候,那人身子不倒。包拯對著他的屍體說,如果我斷錯了,生子代代為奴,生女世世為娼。結果真的斷錯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把他孩子說成夭折,事實上都行為不端。這個純屬娛樂,道聽途說


一生摯愛桃心菇涼


白髮人送黑髮人,只有一個獨苗了

和包拯有夫妻情人關係的女人,史書一共記載三個,分別是李氏、董氏、以及孫氏。其中李氏為正室,但死的早,並沒有給包拯留下一男半女;董氏為續娶,給包拯生了一男兩女,女的不說了,嫁人後沒了記載,男的叫包繶,成年後娶了淮陽崔家女兒;孫氏為包拯妾室或者情人,生了一個兒子,叫包綬

長子包繶命不好

雖然沒有夭折活到了成年,但二十歲也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個孩子叫包文輔。這個包文輔,命更不好,五歲夭折。這樣,連續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包拯家算是斷了後,只剩下包拯一個男丁,那時候老包五十七歲左右

古代絕後是大不孝,包拯雖老,也得擔負起繁衍重任。包拯可能不願意,但他老婆董氏、兒媳婦崔氏或者他的朋友們,還是給他張羅了。可能是下藥,可能是酒後,也可能是半推半就,包拯和一個叫孫氏的女子發生了關係。發生關係後,或許是性格不合,或許是老包後悔,反正把這個孫氏趕出了家門,而這個孫氏回到家中才發現自己懷了孕,在1057年,為包拯生下兒子包綬

相比較長子的命運,次子包綬命還可以

孫氏被趕走後,崔氏(包拯大兒媳婦)仍然和她聯繫,後來得知孫氏懷孕,崔氏更是噓寒問暖送錢送物。在包綬滿周後,崔氏就把包綬抱到了公公包拯面前,告訴包拯,包家有後

老來得子,包拯大樂,作為唯一兒子,包綬天然繼承包家香火……

在五歲時,包拯病逝後,包綬就由嫂子崔氏撫養,一直撫養成人結婚生子。包綬媳婦是宰相文淵博家的閨女,夫妻二人努力造人為包家開枝散葉,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

包拯長孫夭折後,為保障香火不斷,包家也是兩手準備。一方面讓包拯續絃孫氏,另一方面從包氏宗族中過繼了一名男娃給長子包繶一脈,這名過繼娃叫包永年,如果沒有包綬,繼承包拯家香火的就是包永年了


靈石蘊珠寶


包黑賊沒有後人的,獨霸朝綱,被皇帝滅門了!如今專家,從他的墳墓考證說是善終的。我信古書記載 ,不信現代專家。


靜裡水聲1


歷史上的包拯家境其實並不貧寒,而且也非早年喪父喪母,由長嫂撫育長大。這個“長嫂如母”的典故實際上並不是發生在包拯身上,而是在包拯的次子包綬身上。而這個包綬就是包拯的丫鬟為了延續香火生的。


實際上包拯的家境非常優渥,典型的耕讀持家的家庭。包拯從小一心只讀聖賢書長大,所以在宋仁宗天聖5年(1027年)考中進士,後來被朝廷派到江西修水去當知縣。

一般來說,普通家庭藉此機會便入仕為官,然後一家子就指望這個兒子雞犬升天呢。但是包拯其實是還是非常有個性的,那個地方太遠,所以咱寧願不做官在家奉老,也不去了。別人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是離家遠不做官。從這點來講,包拯的家境絕非是為稻粱謀的家庭。


其實也正是這樣的家境最終培育了包拯那種剛正不阿的性格。

因為今後他做官,不必想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樣瞻前顧後,屈服權貴。包拯是做官不開心,不能站在公正立場上,我就回家,總之不稀罕那點工資。

但是也就是在他呆在家裡的那幾年裡,父母相繼過世了。直到又給父母守孝三年之後,朝廷讓他到安徽的天長去做縣令,由於離家近,所以包拯終於於景佑4年(1037年)正式出仕為官。他後來的很大的名聲,以及小說演義的內容,大都源自於他在天長當縣令時期的處理各種蹊蹺案子的藍本。


包拯其實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富家子弟,從小受到傳統道德薰陶,因此他一生秉承著傳統道德對自己的約束。

包拯的一生都面臨一個巨大風險,那就是可能香火要從他手裡斷掉。然而在古代我們重視傳承,重視香火延續是要遠遠超過其他事情的。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休老婆的理由,第一條就是沒有生育,無法延續家庭的香火。

包拯一生共娶了2妻1妾。包拯原配張夫人,兩人舉案齊眉,感情甚篤。然而張氏一直未曾生育,且結婚僅1年,就先於包拯而去,這給包拯的心裡埋上深深的陰霾。但是為了延續香火,包拯又續了弦,迎娶了夫人董氏。

董氏給包拯生下來了1個兒子包繶,2個女兒,姓名不詳,但是一個後來嫁給了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另一個許配給了國子監主簿文效。


但是晴天霹靂,在快樂的日子過了21年之後,原本已經結婚剛生子的包繶卻在包拯54歲這年病故了。晚年喪子,悲苦之情無人體會。

但所幸的是兒媳婦包崔氏並不願意改嫁他人,願意留在包府贍養公婆,撫育幼孫包文輔。然而禍不單行,包拯59歲的時候,5歲的包文輔也病故了。包拯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到了晚年自己卻落到如此境地。但是在妻子董氏比包拯此刻更為沉得住氣,自己年紀大了,已經不能生養了,因此為了包家的香火,她偷偷將自己的侍女孫氏換到了包拯的床上。

然而包拯知道後惱羞成怒,將這個侍妾趕回了家。殊不知此刻這個侍妾竟然懷上了包拯的孩子,長嫂包崔氏知道情況之後,揹著公婆,偷偷不斷派人送錢財衣物接濟孫氏,並且偷偷將小孩報到自己的房中撫養。


在包拯60歲大壽壽誕上,長嫂包崔氏將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拯面前,包拯大喜,取名包綖,並且接回了孫氏,給予了名分。

但是僅僅4年後包拯就去世了。包綖後來就受到長嫂包崔氏撫養長大成人的。因為包拯去世的時候,宋仁宗親往靈堂弔唁,所以看到如此孤兒寡母景象,心生同情,因此包綖的待遇是非常高的,5歲就被授為太長寺太祝,並記錄在案了。

但是長嫂包崔氏認為久居京城,對包綖的成長不利,於是舉家扶柩回到了合肥,給包綖請了老師,改學名包綬,後來終於包綬也成為了一代名臣。這就是真正的“長嫂如母”的典出。




炒米視角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提起包青天,我們腦海中總能浮現出那個面色漆黑,額頂月牙的鐵面判官形象,傳說他是奎星轉世,日判陽間夜判陰,甚至被民間傳說奉為神明。那麼歷史上的包拯又是什麼樣的呢?繼承他香火的丫鬟又是誰?

黑臉月牙包拯

北宋名臣,字希仁,今安徽合肥人。包拯出生在一個小的官吏家庭,父母從小就非常疼愛包拯,長大後的包拯甚至為了年邁的父母,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直至父母去世後守孝期滿才重新赴京聽選,任天長(安徽)縣令。

所以這點就和民間傳說裡不一樣了,民間傳說包拯因為出生長得很黑,父母特別不喜歡他,甚至把他趕出家門。這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至於月牙,這個包青天的標誌性符號,在真實地歷史上也是不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徽合肥的包拯祠堂裡,有著包拯的真身像,其中額頭上並沒有月牙形狀的標誌。而且《宋史》也並沒有特意記載包拯的長相,如果包拯真的長得那麼特別,如很黑或者很白淨斯文,在史書中都會不經意的有過說明。

就比如南北朝時期的蘭陵王,長得特別的帥,因為打仗時沒有威懾力才帶了一個獠牙面具。當然還有北宋時期的狄青,長得也是因為太帥。害怕敵人看到他太過秀美,嘲笑大宋無人,派個奶油小生出來打仗,不得已也帶了個獠牙面具。

所以說,無論是長得帥還是長得醜,只要長得有特點就會被人記住,也會在歷史上留下筆墨,至於黑臉月牙的包青天形象,主要是由於後世的藝術加工,進行了臉譜化形成的。

包拯的家庭成員

包拯的原配夫人為李氏,早年去世,歷史上對李氏也並無太多記載,只有在《包拯墓誌銘》上,了了提過一筆。

包拯的第二個夫人為董氏,董氏本身就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小就遵從女子的三從四德。而且還知書達理,是一個響噹噹的大家閨秀。在事業上對包拯有過很大的幫助,是一位有名的賢內助,可以說包拯的一生清廉,離不開董氏的默默支持。

而且董氏也為包拯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包繶!包繶在十九歲時娶淮陽崔氏為妻,確與婚後第二年病逝,期間生下了一個兒子包文輔。可在是數年之後,包拯五歲的孫子包文輔又夭折了,先後喪子喪孫對包拯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同時三朝宰相的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也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包拯夫妻也是開朗之人,曾多次勸崔氏改嫁,但崔氏執意不從,公婆失去獨子已夠悲傷,自己再離開豈不叫老人家們更添一層痛苦。然後就說:“公公是天下盡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養翁姑,心滿意足矣。”此後崔氏在包家守節二十年,堪稱一段佳話!

包綬,幼名包綖,是包拯的次子。也就是繼承他香火的丫鬟之後!

包拯一生共有三個女人,兩妻一妾!李氏早亡,董氏自從生下包繶之後也再也沒有子嗣。董氏在包繶去世之後,也害怕包家斷了香火,偏偏自己又不爭氣,於是便讓包拯納自己的侍女媵孫氏為妾。

媵孫氏和包拯的兒媳崔氏年齡相當,平時關係也不錯,可是後來有一次媵孫氏做錯了事情被包拯趕回了孃家。回到孃家的媵孫氏開始並沒有什麼感覺,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的媵孫氏發現自己居然懷孕了,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好友崔氏。崔氏十分高興,便給媵孫氏很多錢財讓她安心養胎,在孩子出生後,又恰逢包拯大壽,崔氏和媵孫氏把孩子抱到包拯面前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老來得子,是人生一大喜事,因此包拯給這個孩子取名包綬。

包拯時,包綬年僅5歲。後包綬與張氏共有四個兒子,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從此,包拯的香火算是順利的延續下來並且開枝散葉。可以說,若不是這個侍女丫鬟,包拯的香火可能真的就要斷絕在北宋時期了!

到了近代,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孫現身了,他就是香港的富豪包玉剛。包玉剛在成為香港富豪之後,偶然來到內地的包拯故居,發現了桌子上的包氏族譜,在族譜的第三頁包玉剛看到了自己爺爺的名字還有自己父親的名字,才知道原來自己就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孫!

包拯的文化加工

宋朝之後,包拯的故事經過元曲,明代《龍圖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的演義,形象越加成熟,也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的包青天。

其中故事裡包拯的三口鍘刀也被人津津樂道:龍頭鍘,鍘的是那皇親國戚,鳳子龍孫。虎頭鍘,鍘的是那貪官汙吏和禍國殃民的大奸臣。狗頭鍘,鍘的是那民間的土豪劣紳,潑皮無賴。這三口鍘刀,也鍘出了《鍘包勉》、《鍘美案》、《鍘國舅》、《鍘郭槐》等經典戲劇。

除了了那著名的三口鍘刀,包拯還有三樣法寶同樣出盡了風頭,就是他的紫金盆,照妖鏡,遊仙枕!紫金盆又名古今盆,傳說盆裡面能看到人的前世今生,包公曾用這個盆洗好了太后的眼睛。照妖鏡,又名陰陽鏡,當年包公在一枯井中所得,當包公遇到鬼怪搗亂時就用照妖鏡,即可使妖魔鬼怪無處遁形。遊仙枕,包公日斷陽夜斷陰,當需要進入陰曹地府時就使用遊仙枕,即可神遊九幽之地!

關於包拯的形象,在民間傳說中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同時通過民間傳說,我們也認識到了一個廉潔公正,鐵面無私的開封包青天。而包青天形象的變化,也深刻的表現出了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渴望,希望得到一個為民當家作主的好官,能為人民伸張正義,挑戰一切不公。於是,北宋時期的清廉公正的包拯也就一步步的開始被神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