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只做了一年的開封府尹,斷案並不多,為什麼被民間稱為包青天?

董狐筆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

說到包拯,耳邊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包青天》!確實,包拯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官員的範疇,他的剛直不阿,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斷案如神,就像他額頭上的一個月牙一樣,深深的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


包拯對父母特別孝順,早年考中進士,他因父母雙雙年邁,他請求在父母身邊離家近的地方為官,他盡心盡力伺候父母,孝名遠揚,後面父母雙雙過世,他在父母墓邊結廬而住,一住三年,直到守孝期滿還猶豫不決不忍離開,直到親戚多來勸勉才離開去京城為官!隨後,每在一個地方為官他都用心對待老百姓,為官清廉,剛直不阿,真正為民請命,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贏得老百姓的百般讚譽,“包青天”名氣聲名遠揚!

後來,仁宗皇帝對其青睞有加,在朝堂他為提出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當然,也是經歷了波折,但無論官居何位,都一心為民!

嘉佑元年十二月,權知開封府,嘉佑三年六月升為右諫議大夫!也就是說包拯在開封府僅僅待了一年半的時間,而這一年半的時間卻讓他高風亮節的形象留名青史,世代相傳,原因為何?

第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民間的戲曲,說書,小說之類的文學創作!這些創作把包拯和開封府緊密聯繫在一起,讓人覺得包拯就是斷案如神,包拯就是開封府的代言人!

像元曲裡面流傳包拯的就有十種之多,包括關漢卿的《蝴蝶夢》《魯齋郎》,鄭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後庭花》,李行道的《灰闌記》等等!

像明朝《龍圖公案》,把包拯的形象塑造的既維護皇權,又神通廣大,上至玉皇大帝,下至地府閻羅,包公都暢通無阻,無所不能!

像清朝經典的《三俠五義》,裡面包拯的形象是民間傳說包公形象的集大成者,塑造一個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包青天形象,讓包青天這個形象最為飽滿、更能夠得到老百姓的認同,從而得以廣泛地流傳!


第二方面,就是民間老百姓需要包拯這樣不畏強權,為民請命的清官!這也是和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有一定的關聯!

所以,94年金超群主演《包青天》在國內熱播,讓人們心中記住那個在開封府辦案的包青天形象,包括師爺公孫策,南俠展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的形象深入人心,包括皇上御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都讓觀眾感覺大快人心!

“狗頭鍘”鍘的是貧民百姓:狗頭鍘一落,屍首兩離分!

“虎頭鍘”鍘的是高官權貴:虎頭鍘一起,來世再做人!

“龍頭鍘”鍘的是皇親國戚:龍頭鍘張口,皇族都顫抖!

隨後,包括《七俠五義》和《少年包青天》等等影視劇的熱播,都讓包青天斷案如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得到廣泛的認同!像“

狸貓換太子”“鍘美案”“鍘包勉”“鍘龐太師”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案子,雖說是藝術加工,但老百姓喜歡!說白了,就是老百姓需要包青天!


第三方面,就是開封有很多紀念包拯的文物和景點!像“開封府”,是國家4A級景區,分為九個遊覽區,是開封人民為紀念包拯而建;像
“包公湖”,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城內湖的宋朝古城牆內,處於古城的西南角;像“包公祠”,是國家旅遊局開發建設的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景點之一、河南省十佳旅遊景點之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讓老百姓去了開封就知道包拯,提到包拯就少不了開封府!

所以,雖然包青天在開封府僅僅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但民間創作大都以他這個事情為素材和背景,給老百姓一種錯覺,開封府就是包拯的家,開封府就是包拯開的,雖然這樣不準確,但不妨礙包青天在民間超高的人氣,這是對包青天的一種認同,更是一種尊重和懷念!

當今社會,同樣需要包公!



忠肝義膽嶽老三

歷史上的包拯只擔任一年的開封府尹,在此期間斷案次數並不多,然而在後人的直觀印象裡,包拯已然成了鐵面無私、善辨忠奸的包青天。為什麼包拯能從一個普通的宋代官員逐步成為包青天呢?要了解這一歷史成因,得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探究起來,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是包拯一生始終以儒家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包拯生長在北宋真宗、仁宗時期,這一時期這一時期,新興的士大夫階層逐步成為政壇主流,他們倡導重視名節的風尚。包拯受此影響,嚴於律己、修身齊家,拒絕參與朋黨之爭。由於包拯在道德上符合儒家的標準,也沒有受到政爭的波盪,所以一生的道德美名得以善終。這樣的人在道德上,首先就成了民眾崇拜的對象和朝廷樹立的模範。

二是宋仁宗對包拯的包容與賞識。中國歷史上其實並不缺少像包拯那樣“直道謀身”的人,但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他們往往成了無足輕重的犧牲品。包拯能夠以包青天之名傳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宋仁宗成就的。面對包拯的直言進諫,宋仁宗常常寬容以待,並予以褒獎,將其樹為為官榜樣。

三是歷代戲曲演義的不斷神化,使得包拯逐漸以包青天形象示人。人們最初尊稱包拯為包公,是因為他當時的名望和德行,如他的墓誌銘,開頭便是“宋有勁正之臣,曰‘包公’”。然而經由民眾的口耳相傳,民眾不斷的把包拯的形象附上了一切優秀的品質,使他成為民眾心中的“救世主”,滿足了民眾的“清官夢”。

綜上可知,包拯之所以能夠成為民眾心中的包青天,主要是由於他剛直的性格和完美的道德。這樣的人既符合統治階級宣揚忠烈的政治需要,也滿足民眾期待清官的情結。


與書居

歷史上的包拯,其實並非傳說中的那樣神奇,包拯擔當過多種官職,但他一生的精力並不在斷案,而主要是充當諫官和財政官。

他先後向宋仁宗提出了《論取士》《論縣令輕授》等建議,寫了著名的《論契丹事宜》和《論邊將》等奏摺。

嘉祐元年八月,包拯出任江寧知府,年底,他到開封府任職。


包拯在開封府確實只有一年半左右,可是卻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因為他懲奸治惡,為民做主,整治市容,任人唯賢,鐵面無私。

包拯他大部分精力確實是在進諫和財政治理,可是為什麼民間卻傳說他是一位法官呢?



其實,這和當時百姓所期待有執法如山、清明如鏡的清官出現有極大的關係,再加上包公確實也明斷過多起案件,於是包青天的破案高手形象就這樣樹立起來了。


總之,包拯他道出了官場的黑暗、百姓的無奈,重燃了人們對剛正不阿的清官的希望。於是乎,包拯就成了正義和智慧的象徵。


哼曲兒

歷史上曾經有個笑話,說一個貪官姓房,為人貪婪還不忘沽名釣譽,喜歡聽好話。一次門奴告之,有人稱其為青天,房甚是歡喜,常以此為榮,處處招搖。後神宗皇帝獲其貪腐行徑,深為奇怪,此臣大奸大惡為何被謂之青天?御史進言:噫,百姓譏諷之言耳。挖地三尺天自高,雁過拔毛雲不見,美女如雲深宅處,百姓入土方為安,此為青天也!神宗大怒,此賊如此天怒人怨,株三族,懲戒世上貪腐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