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開封府尹的官究竟有多大?為何可以斬皇親殺奸臣?

huangcaiting


電影、電視劇多會在片頭或片尾有一行不著痕跡的字——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古裝電影和電視劇的荼毒和影響下,太多人對歷史有所誤解。

題主這道題,咱們分兩部分說

包拯沒當過開封府尹

包拯同志是北宋天聖五年選中進士的,後來因父母年邁,辭官回家贍養父母,直到雙親去世守孝期滿後,又步入仕途。聽選至天長知府,那一年包拯38歲。後入京,先後任殿中丞、監察御史、契丹正旦使等職務,出使遼朝後,又任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直至龍圖閣直學士。

說到這該說包拯和開封的關係了,包拯於嘉佑元年調任權知開封府,右司郎中。

我們排一下開封府的官階,開封府牧最大,是一把手;

開封府尹第二,是二把手;

權知開封府最小,是三把手。

然而開封府牧一般是由太子負責開封事物的時候才這麼叫;

而由親王負責開封府的時候叫開封府尹;

非皇室血統的官員下派臨時負責開封府的,叫權知開封府。

簡單說包拯是中央下派幹部,在開封府臨時掛職,並不是正式任命,他在中央的官階叫右司郎中,這個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隸屬尚書省,負責兵部三司、刑部三司、工部三司,相當於副部級。

因此包拯同志,並非開封府尹只是掛職的臨時負責人,也負責日常政務。

為何能夠”斬殺皇親權臣”

“斬殺皇親權臣”,“”“”“”關鍵的事情說三遍,是的引號是關鍵。

包拯並非殺過皇親權臣,他只是彈劾過幾位名臣。剛才,咱們說到包拯官至權知開封府,這之後,包拯權任御史中丞,“權”再一次出現,還是代理的意思,就是代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相當於紀檢委一把手,到了這個崗位便體現出了包大人的清廉、剛毅,這個位置必然要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才能大戰四方。

據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包孝肅為中丞,張安道為三司使,孝肅攻罷之。既而召宋子京,孝肅又言其在蜀燕飲過度,改知鄭州。

包拯擔任御史中丞先後彈劾了張安道和宋子京,張安道,就是張方平,彈劾張安道的原因是由於張低於市場價格購買了一處房子,包拯認為他仗勢欺人。宋子京是宋祁,彈劾他的原因字面意思是宋在四川為官之時,喝酒超過了規制,引申含義就是作風腐化。上述二人皆沒有擔任三司使,三司使出現空缺的原因也是包拯給彈的,上一任三司使是張貴妃的親戚,張堯佐,包拯認為他是外戚,按制度不可重用,就給人家罷免了。由此坊間也流傳“包彈”的名號。

所以,包拯既沒有當過開封府尹,也沒有殺過皇親權臣。後世為了誇張他的功績,樹立正面形象,便一一杜撰了許多包拯的奇聞軼事。

雖然與正史向背,但也讓大家記住了包拯這個歷史人物。


真真假面


首先,包拯沒做過開封府尹,其次,他也沒那個能力斬皇帝。實際上,他也沒殺過什麼奸臣。

開封府尹,是五代到宋初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官職。這絕不僅僅是因為開封是當時的首都那麼簡單,而是這個位置一般都是皇儲來做。趙匡胤稱帝以後,趙光義就長期擔任開封府尹。“燭影斧聲”以後,趙匡胤之子趙廷美也擔任過開封府尹一職。

到了包拯的那個時代,也就是宋仁宗時期,開封府尹基本和皇儲關係就不大了(仁宗本身也沒有兒子)。但是,這並不等於包拯就做過開封府尹:

(包拯)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復官,徙江寧府,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宋史-包拯傳》

看見了吧,包拯所擔任的,不過就是一個“權知開封府”的職務。這個職務,確實是開封府管事兒的人。因為開封府尹,實際上是是不管事的。

實際上,除了趙光義在開封府尹的位子上幹得比較長以外,其他做“開封府尹”的,基本都是掛名鍛鍊的。這個也很好理解,畢竟身為皇儲,是不太可能來地方管實際事務的。真正管事的,基本都是少尹,要不就是權知開封府。

至於包拯在開封府的表現,確實不錯,但是還絕沒有到斬殺大臣的地步,他也沒那個能力: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勢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或持地券自言有偽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宋史-包拯傳》

可見,包拯在開封的民間口碑確實不錯,也能夠認真為民辦事,還能與太監作鬥爭。但要說殺皇帝,拜託,您扯犢子呢?還是想讓包大人謀反?他就是再大的官威,也沒有膽子殺皇上啊!



青言論史


包拯是宋代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形象一直流傳於世,百姓們稱其為包青天,也叫包公。正因為勞苦大眾喜歡清官,希望有清官來為民做主,於是民間就杜撰出了很多以包公為主角的審案子的故事。這些故事中包公的職位一直是以開封府尹示人,很多故事都是發生在他開封府任職期間,比如著名的《三俠五義》《鍘美案》等。那麼這個開封府尹究竟是多大的官職,為何包公竟然可以斬皇親殺奸臣呢?

開封府大致位於今天的河南開封,有十 一朝古都之稱。一直是歷史上的重鎮,唐代時開封叫做汴州,為宣武軍節度使駐地。唐代末期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黃巢起義,原本跟隨黃巢起義的朱溫在戰敗後投降了唐軍,並轉而圍剿黃巢起義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

朱溫從此便以汴州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最終滅亡了唐朝,自立為帝,升汴州為開封府,至於開封名字的由來,有說法是“春秋時期,鄭莊公在現在的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構築了一個“啟封”城,意在“啟拓封疆”,此地故名啟封。到漢代景帝劉啟年間,為避皇帝名諱改名為開封,這是這個名字最早的由來。朱溫將汴州改為開封一是為循舊名,二也是為了開拓封疆之意。

此後五代期間,除了後唐將都城改在了了洛陽,其餘三國均把都城定在開封府,稱為東京。宋太祖趙匡胤960年陳橋兵變奪得了後周政權,建立宋朝,也是沿用了後周的都城開封。開封府經歷幾代的修繕到宋朝時已經成為了繁華都市。府尹一職是府一級的行政長官,而開封府尹就是開封府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首都的市長級別了。這個府尹和一般的府尹可不一樣,開封府是全國的行政中,皇宮所在的地方,皇親國戚眾多,如果是一個低級別的官員是沒辦法管理治安的。

五代、宋朝一直作為重要官職,位在尚書下、侍郎上,一般是從一品或二品官銜。史書記載的這一官職的崗位職責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導民而勸課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國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樞密使,次三司,次開封府,次審刑院,次 臣,以次升殿。大兩省以上領務京師,若有公事,許時請對。”足以看出此位置重要性。

開封府下設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並可直接調配城中所有捕快,直接負責京城的治安,在一定程度上責任比皇宮的禁軍統領輕不了多少。所以開封府尹的人選往往是由“儲君”來擔任,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恆、宋欽宗趙桓都曾經任職國開封府尹。而除了由親王擔任外,北宋歷史上的名臣也有許多出自此職位。如寇準、歐陽修、包拯、范仲淹、宗澤等。

但是不是所有的開封府尹在任期間都是造福一方的, 宋太宗趙光義在職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強搶民女的事情,北宋末年王銍的《默記》中記載,有一山東青州人士攜女前來伸冤,不料趙光義不但沒有為民做主,反而看上人家的女兒,強買不成直接掠奪入府。後來這件事被趙匡胤知道了之後非常生氣,但是為了袒護自己的弟弟,只得將搶奪民女之人當做罪犯通緝。

歷史上的包拯做到開封府尹,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正因為他的剛真不阿,不畏權貴的性格,一到任之後,便發現了很多問題。按開封府的舊制,凡往訴訟者,必須先將狀紙交由守門的府吏轉呈,而是否審理與何時審理也都由府吏通知。因此府吏就往往藉機向訴訟者敲詐勒索,沒有錢的人連府尹都見不到何況是伸冤。包拯一改這一弊規,將開封府衙正門全天敞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訴訟者可接上堂面見府尹,自陳冤屈。

另一方面雖然開封城內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很多,但是包拯只交友,不依附諂媚於任何人,對於案件審理從不偏袒。如果想要通過賄賂的方式或者攀關係的方式找他辦事,一律會遭到他的拒絕。並且包拯能言善變,熟識法律,即使是皇帝出面求情,也會被駁的啞口無言。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面殺國舅、鍘美案、斬包勉等一系列故事的出現。在包府尹的治理之下,開封城的社會環境達到了空前的穩定,百姓們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開封府尹在官職上來講確實級別很高,但是級別在高也大不過皇權,包拯作為開封府尹能夠不畏權貴,斬皇親殺奸臣,並不是依靠的官職權力的大小,而是自身正直作風。正所謂身正不怕影斜,所有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一心只為百姓著想,這樣的官員才會擁有百姓賦予他的權力,這樣的權力才是真正至高無上的。


倫語說歷史


相當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北京市委書記!


強龍出海


包拯從來沒有幹過開封府尹。開封府尹只能是皇親貴戚才能乾的吧,小編歷史知識太豐富啦?很多人拿小說演義當歷史了,包括岳飛傳,都是此類的東西了。但是有誰提出質疑,必然遭到謾罵攻擊。


鐘山情懷


查閱歷史我們知道包拯其實沒有當過開封府尹。

作者無非就是為了闡述在混沌的世界,讓人們感受到“正義長存”吧!


慾望似海水


當時的開封府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斬皇帝是不可能的


魚眼史視


電視劇看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