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包拯的後代,生活的怎麼樣?

密探零零發


包拯(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人,北宋人,官至樞密副使、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封東海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色金魚袋。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後世稱譽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森羅殿主及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馬國公。

在中國大陸安徽省合肥市包公祠旁的包公墓,於1987年10月1日重修對外開放。開封包公祠則是國內外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門紀念包公的場所。而兩岸三地均有大小不等之包公廟,在臺灣主要的包公祖廟為府城三協境下南河南沙宮及雲林縣四湖鄉三條侖海清宮;較著名的包公廟有臺灣南投縣埔里鎮“青天堂”、南投縣竹山鎮德興裡“包青宮”、高雄市大寮區大寮裡“開封宮”、苗栗縣苑裡鎮-“包公壇”……等。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的“包公祠”澳門鏡湖醫院附近的包公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慄源鎮的包公廟等。香港一部分的廟宇以及圍村的神廳內亦有祀奉包公,如大角咀洪聖廟、上環文武廟及灣仔玉虛宮、深水埗三太子廟。菲律賓包公廟位於馬尼拉計順市的南洋天地宮。

包公病歿後一年1063年歸葬於今日合肥市東郊大興集,該墓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文革時期批臭清官的謬論風潮盛起,故而清官形象代表人物包公成為眾矢之的,遺址文物受到嚴重的破壞,合肥市包河公園中的包公祠被洗劫一空,包公塑像被粉身碎骨,包公後裔世代相傳保存下來的包公畫像和《包氏宗譜》付之一炬。1973年3月時包公墓及包氏宗族墓群因當時合肥市革命委員會冶金建設指揮部以徵用工廠的建設用地的理由被強行“遷墳”,而在無法阻止的情況下,相關人員為搶救文物成立一個“包公墓清理發掘領導小組”進行包公墓的挖掘與清理,發掘出包公遺骨及新發現的兩塊墓銘石《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並發現包公墓實為包公和董氏(第二任妻子)合葬墓,而且曾因受破壞而遷移,另外也挖掘與清理了長子包紹夫婦墓、次子包綬夫婦墓、孫子包永年墓。但之後包公及其家人的遺骨因族人害怕文革迫害,另行偷偷安葬而不知所終,僅留下曾送往北京進行鑑證的34塊包公遺骨,現存於新建的包公墓園而另一相關古蹟“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合肥市第四中學(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1985年重建包公墓園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內,保留了舊墓群的包公遺骨及文物,1987年落成,與包公祠緊緊相連。

包拯的後人,目前可以查到的有

1)27世孫:包方務

2)28世孫:包兆龍(1895年-1982年),又名大澍,袓籍浙江寧波,中國北宋名臣包 拯28世孫。先後育有三子四女,為包玉剛之父。包兆龍於1930年代初期在漢口一帶經營工廠,製做鞋子和帽,至1940年轉住上海開設銀號,並於1948年遷居香港。

3)29世孫:包玉剛(1918年11月16日-1991年9月23日),環球航運集團(本格森環球前身)創始人,世界八大船王之一。浙江寧波鎮海人,父親為包兆龍。中國北宋名臣包拯29世孫。香港20世紀70、80年代首富。

包玉書,(1915年至2011年),香港企業家、慈善家。中國北宋名臣包拯29世孫。

包德明(1908年7月22日-2009年2月1日),中華民國女性教育家,銘傳大學創辦人,生於四川省南溪縣。傳言為中國北宋名臣包拯29世孫。

4)30世孫:包陪慶(1945年-),香港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宋名臣包拯30世孫。

5)32世孫:包振銘,中華民國國民黨專政時期實業界名人。生於浙江省寧波鎮海縣, 系北宋名臣包拯之後代。與船王香港包玉剛家族同出一族。包振銘早年在上海經營南北貨,曾兼職於上海地方法院。國共內戰時期舉家遷往臺灣,成為臺灣早期百貨業大亨,是前臺灣百貨公司南洋百貨(原日本菊元百貨)的老闆(龔漢生承租),而南洋百貨位於西門町力霸百貨舊址(已歇業)。包振銘也涉足臺灣礦業,曾獲基隆煤礦的開採權。

6)33世孫:包偉銘(1964年7月3日-),本名包小銘,臺灣知名男歌手、主持人、男演員、音樂評論家、出生於臺灣台北;中國北宋名臣包拯33世孫。

包小松(1967年4月28日-),臺灣男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評論者,為中國北宋名臣包拯之33世孫。籍貫浙江寧波,生於臺灣台北市。

包小柏(1967年4月28日-),出生於臺灣台北市;中國北宋名臣包拯33世孫。臺灣歌手、演員、唱片製作人、音樂評論者。

7)34世孫:包庭政(1991年1月18日-),臺灣青少年高爾夫球選手,臺灣藝人包偉銘之子,北宋名臣包拯第34世孫。祖籍中國浙江寧波,生於臺北。臺北縣私立醒吾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