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开封府尹的官究竟有多大?为何可以斩皇亲杀奸臣?

huangcaiting


电影、电视剧多会在片头或片尾有一行不着痕迹的字——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古装电影和电视剧的荼毒和影响下,太多人对历史有所误解。

题主这道题,咱们分两部分说

包拯没当过开封府尹

包拯同志是北宋天圣五年选中进士的,后来因父母年迈,辞官回家赡养父母,直到双亲去世守孝期满后,又步入仕途。听选至天长知府,那一年包拯38岁。后入京,先后任殿中丞、监察御史、契丹正旦使等职务,出使辽朝后,又任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直至龙图阁直学士。

说到这该说包拯和开封的关系了,包拯于嘉佑元年调任权知开封府,右司郎中。

我们排一下开封府的官阶,开封府牧最大,是一把手;

开封府尹第二,是二把手;

权知开封府最小,是三把手。

然而开封府牧一般是由太子负责开封事物的时候才这么叫;

而由亲王负责开封府的时候叫开封府尹;

非皇室血统的官员下派临时负责开封府的,叫权知开封府。

简单说包拯是中央下派干部,在开封府临时挂职,并不是正式任命,他在中央的官阶叫右司郎中,这个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隶属尚书省,负责兵部三司、刑部三司、工部三司,相当于副部级。

因此包拯同志,并非开封府尹只是挂职的临时负责人,也负责日常政务。

为何能够”斩杀皇亲权臣”

“斩杀皇亲权臣”,“”“”“”关键的事情说三遍,是的引号是关键。

包拯并非杀过皇亲权臣,他只是弹劾过几位名臣。刚才,咱们说到包拯官至权知开封府,这之后,包拯权任御史中丞,“权”再一次出现,还是代理的意思,就是代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相当于纪检委一把手,到了这个岗位便体现出了包大人的清廉、刚毅,这个位置必然要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才能大战四方。

据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包孝肃为中丞,张安道为三司使,孝肃攻罢之。既而召宋子京,孝肃又言其在蜀燕饮过度,改知郑州。

包拯担任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了张安道和宋子京,张安道,就是张方平,弹劾张安道的原因是由于张低于市场价格购买了一处房子,包拯认为他仗势欺人。宋子京是宋祁,弹劾他的原因字面意思是宋在四川为官之时,喝酒超过了规制,引申含义就是作风腐化。上述二人皆没有担任三司使,三司使出现空缺的原因也是包拯给弹的,上一任三司使是张贵妃的亲戚,张尧佐,包拯认为他是外戚,按制度不可重用,就给人家罢免了。由此坊间也流传“包弹”的名号。

所以,包拯既没有当过开封府尹,也没有杀过皇亲权臣。后世为了夸张他的功绩,树立正面形象,便一一杜撰了许多包拯的奇闻轶事。

虽然与正史向背,但也让大家记住了包拯这个历史人物。


真真假面


首先,包拯没做过开封府尹,其次,他也没那个能力斩皇帝。实际上,他也没杀过什么奸臣。

开封府尹,是五代到宋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官职。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开封是当时的首都那么简单,而是这个位置一般都是皇储来做。赵匡胤称帝以后,赵光义就长期担任开封府尹。“烛影斧声”以后,赵匡胤之子赵廷美也担任过开封府尹一职。

到了包拯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宋仁宗时期,开封府尹基本和皇储关系就不大了(仁宗本身也没有儿子)。但是,这并不等于包拯就做过开封府尹:

(包拯)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宋史-包拯传》

看见了吧,包拯所担任的,不过就是一个“权知开封府”的职务。这个职务,确实是开封府管事儿的人。因为开封府尹,实际上是是不管事的。

实际上,除了赵光义在开封府尹的位子上干得比较长以外,其他做“开封府尹”的,基本都是挂名锻炼的。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身为皇储,是不太可能来地方管实际事务的。真正管事的,基本都是少尹,要不就是权知开封府。

至于包拯在开封府的表现,确实不错,但是还绝没有到斩杀大臣的地步,他也没那个能力: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宋史-包拯传》

可见,包拯在开封的民间口碑确实不错,也能够认真为民办事,还能与太监作斗争。但要说杀皇帝,拜托,您扯犊子呢?还是想让包大人谋反?他就是再大的官威,也没有胆子杀皇上啊!



青言论史


包拯是宋代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形象一直流传于世,百姓们称其为包青天,也叫包公。正因为劳苦大众喜欢清官,希望有清官来为民做主,于是民间就杜撰出了很多以包公为主角的审案子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公的职位一直是以开封府尹示人,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他开封府任职期间,比如著名的《三侠五义》《铡美案》等。那么这个开封府尹究竟是多大的官职,为何包公竟然可以斩皇亲杀奸臣呢?

开封府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有十 一朝古都之称。一直是历史上的重镇,唐代时开封叫做汴州,为宣武军节度使驻地。唐代末期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巢起义,原本跟随黄巢起义的朱温在战败后投降了唐军,并转而围剿黄巢起义军。因镇压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

朱温从此便以汴州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最终灭亡了唐朝,自立为帝,升汴州为开封府,至于开封名字的由来,有说法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在现在的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构筑了一个“启封”城,意在“启拓封疆”,此地故名启封。到汉代景帝刘启年间,为避皇帝名讳改名为开封,这是这个名字最早的由来。朱温将汴州改为开封一是为循旧名,二也是为了开拓封疆之意。

此后五代期间,除了后唐将都城改在了了洛阳,其余三国均把都城定在开封府,称为东京。宋太祖赵匡胤960年陈桥兵变夺得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也是沿用了后周的都城开封。开封府经历几代的修缮到宋朝时已经成为了繁华都市。府尹一职是府一级的行政长官,而开封府尹就是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首都的市长级别了。这个府尹和一般的府尹可不一样,开封府是全国的行政中,皇宫所在的地方,皇亲国戚众多,如果是一个低级别的官员是没办法管理治安的。

五代、宋朝一直作为重要官职,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史书记载的这一官职的岗位职责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国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枢密使,次三司,次开封府,次审刑院,次 臣,以次升殿。大两省以上领务京师,若有公事,许时请对。”足以看出此位置重要性。

开封府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并可直接调配城中所有捕快,直接负责京城的治安,在一定程度上责任比皇宫的禁军统领轻不了多少。所以开封府尹的人选往往是由“储君”来担任,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都曾经任职国开封府尹。而除了由亲王担任外,北宋历史上的名臣也有许多出自此职位。如寇准、欧阳修、包拯、范仲淹、宗泽等。

但是不是所有的开封府尹在任期间都是造福一方的, 宋太宗赵光义在职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强抢民女的事情,北宋末年王铚的《默记》中记载,有一山东青州人士携女前来伸冤,不料赵光义不但没有为民做主,反而看上人家的女儿,强买不成直接掠夺入府。后来这件事被赵匡胤知道了之后非常生气,但是为了袒护自己的弟弟,只得将抢夺民女之人当做罪犯通缉。

历史上的包拯做到开封府尹,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正因为他的刚真不阿,不畏权贵的性格,一到任之后,便发现了很多问题。按开封府的旧制,凡往诉讼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由守门的府吏转呈,而是否审理与何时审理也都由府吏通知。因此府吏就往往借机向诉讼者敲诈勒索,没有钱的人连府尹都见不到何况是伸冤。包拯一改这一弊规,将开封府衙正门全天敞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诉讼者可接上堂面见府尹,自陈冤屈。

另一方面虽然开封城内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很多,但是包拯只交友,不依附谄媚于任何人,对于案件审理从不偏袒。如果想要通过贿赂的方式或者攀关系的方式找他办事,一律会遭到他的拒绝。并且包拯能言善变,熟识法律,即使是皇帝出面求情,也会被驳的哑口无言。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面杀国舅、铡美案、斩包勉等一系列故事的出现。在包府尹的治理之下,开封城的社会环境达到了空前的稳定,百姓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开封府尹在官职上来讲确实级别很高,但是级别在高也大不过皇权,包拯作为开封府尹能够不畏权贵,斩皇亲杀奸臣,并不是依靠的官职权力的大小,而是自身正直作风。正所谓身正不怕影斜,所有的事情都是光明磊落,一心只为百姓着想,这样的官员才会拥有百姓赋予他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


伦语说历史


相当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委书记!


强龙出海


包拯从来没有干过开封府尹。开封府尹只能是皇亲贵戚才能干的吧,小编历史知识太丰富啦?很多人拿小说演义当历史了,包括岳飞传,都是此类的东西了。但是有谁提出质疑,必然遭到谩骂攻击。


钟山情怀


查阅历史我们知道包拯其实没有当过开封府尹。

作者无非就是为了阐述在混沌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正义长存”吧!


欲望似海水


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斩皇帝是不可能的


鱼眼史视


电视剧看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