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西廂記》所描寫的“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的崔張故事,以相當的藝術成就達到了元代愛情劇的高峰,唱出了禮教和封建婚姻桎梏下的青年男女壓抑心底的聲音,作為才子佳人戲的典範,《西廂記》的意義也正在於此,明清時期的傳奇風情劇對它的接受也主要著眼於此。具體說來,《西廂記》對才子佳人愛情劇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情節結構上的仿效,即在故事情節上學步《西廂記》。一見鍾情,郎才女貌,小人撥亂其間,歷盡坎坷終得團圓,這是絕大部分明清風情劇對《西廂記》結構和情節的套用。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如明韓上桂的《凌雲記》。《凌雲記》今存抄本,收在《古本戲曲叢刊》五集中。全劇共二十出,分上下兩卷,以“幽齋著賦”始,至“負弩榮歸”結,其《凡例》雲:“全譜司馬相如出處,不專求鳳一事,故特舉凌雲以見概。”但劇在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的情節裡,如第五齣“客寓臨邛”、第六齣“琴心挑動”和第七齣“侍女通情”等都明顯帶有《西廂記》“奇逢”、“聽琴”、“寄東”的影子,人物也有和《西廂記》相類的地方。潘之恆以“《凌雲》詞擬《西廂》“,一方面指出《凌雲記》創作上的成功,可與《西廂記》相媲美,另一方面又指出《凌雲記》對《西廂記》的仿效,情節上有相同之處。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比之於《西廂記》,《凌雲記》無論在藝術成就還是在思想內容上都相當遜色,所以祁彪佳《曲品》批評它:“為詞有蕪雜處,而流利覺少,且一折中用兩人唱,亦非舊式。”但此劇以北曲創作,“詞不易宮,宮不易調,人明以來,僅見於此”。又如明陸採《懷香記》,寫韓壽和賈午姐的愛情故事,雖事出有本,然其中諸多關目如遞柬、跳牆、佳期、拷婢等全落《西廂》窠臼,清梁廷柵《曲話》卷三雲:“《懷香記·佳會》折,全落《西廂》窠日。而(解袍歡]、(山桃紅〕數曲,在旁眼偷窺,寫得歡情如許美滿,較〔十二紅〕正不鑿青出於藍而過於藍。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二是主題精神的繼承。“傳奇十部九相思”,“從來傳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場”。明清傳奇最重要的表現內容之一就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而《西廂記》提出的“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理想,成為它們繼承並高揚的主題。明嘉靖、萬曆以後,隨著王學左派思潮的風行,反對假道學和權威精神,尊重個性、張揚人慾的思想被廣泛接受,受其影響,文學領域裡出現了一種明顯的創作傾向,即呼喚真情,肯定人性。“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皆非情之至也“,在這一時期的小說和戲曲創作中有鮮明體現。受這一思想的衝擊,晚明戲曲作家們通過創作實踐,以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模式,描寫封建禮教和愛情的衝突,歌頌真摯的愛情,鮮明地提出“以情反理”的創作主張。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戲曲創作上,以湯顯祖《牡丹亭》為典型代表,高源的《玉簪記》、周朝俊的《紅梅記》、孟稱舜的《嬌紅記》、徐復祚的《紅梨記》、袁于令的《西樓記》、吳炳的《情郵記》等等,都是這一時期寫“情”的優秀作品,在繼續發揚《西廂記》精神的同時,又對愛情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不同於《西廂記》單純表現青年男女反對包辦婚姻、追求愛情自主的要求,這一時期的戲曲作品更把“情”與“理”、“人慾”和“天理”的對立作為表現主題,呼喚真情,肯定人慾,人的價值、人的自然欲求得到了認可,這是《西廂記》的“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愛情主題所不能包容的,是對《西廂記》主題的進一步發展。《西廂記》對後代戲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的情節結構、主題精神、語言、人物等都成為明清戲曲的一個範本,是明清文人的戲曲創作追求的標準和楷模。

《西廂記》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越劇《西廂記》劇照

“實甫《西廂》,義仍《還魂》,子塞《嬌紅》,皆以幽情豔詞,委燁動人。此曲情出於正,而思致酸楚,才華豔發,模神寫照,啼笑畢真,使見者魂搖色動,則異曲同工,合彼三書,共成四美。”“唐子畏以俯書得沈素香,此正是才人無聊之極,故作有情痴。然非子若傳之,已與吳宮花草同煙銷矣。此劇結胎於《西廂》,得氣於《牡丹亭》,故觸目俱是俊語。“批評者把《西廂記》作為一把衡量的尺子,作品好壞的標準在於能否媲美《西廂記》。

《西廂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