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導語

縱觀中華瑰麗多姿都文化流轉,從唐詩的氣勢磅礴,名家輩出;到宋詞承上啟下,開的一代新文學詞風。而到了元代,前人寫儘可寫之事,詠盡了可詠之物,憶盡了可憶之人,蓋使得元代文學家難以下手。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原來的文學形勢早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且敘事文學的成長與成熟,雅俗共賞的文學例如戲曲、小說正在慢慢取代正統詩詞文章。

文人的創作逐漸由埋頭寫作轉變為市井說唱表演,文化逐漸下移。文人創作開始初具市場化、市民化、娛樂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經濟方面來看是自宋代開始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崛起,下層文化需求增多,原來的陽春白雪不適應當下的需求;就政治來看,元代統治者打壓文人,使得大量文人無法求取功名,為了生計,迫不得已選擇以買文章為生,支持生計。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政治環境中,才不斷萌發了新的優秀的文學體裁及作品。

元代文學縱觀

公元1271年,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並完成全國統一的王朝——元朝,拉開了序幕,同時也是歷代王朝中疆域最為遼闊,人口眾多、民族紛雜的王朝,統治全國近百年。雖然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但是其皇族深受漢文化影響,在全國推崇漢民族的文化體制、禮制等,因而並未發生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因其他民族入侵而致使文化滅絕的現象,中華文化的傳承依舊綿延不絕,未曾斷絕。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元朝疆域

元朝統治者依舊推崇漢文化,用儒家理念治國,官方提倡用漢語寫作,並且儒家四書五經仍為官學,作為考核文人官吏的重要依舊。但是元代統治者施行階層統治,將元朝疆域內的人口分為四等人分別是一、蒙古。二、色目。三、漢人。四、南人。階級明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差別待遇,優劣明顯,在政治中樞漢人、南人不可以擔任高官。因此導致中國社會自先秦以來佔重要位置的文人士子,失去了他們原有的高貴的身份,隨之帶來的便是生活上的巨大落差。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勾欄瓦肆

統治者對於科舉制度時行時輟,廣大知識分子地位下降,做官的唯一途徑被扼殺,整日無所事事,士子們沉抑下僚,不屑仕進。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勾欄瓦肆誕生了大量的"書會才人",他們擅長雜劇的創作,作品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為民眾所喜愛。

總的來說,元代的詩詞、元文章整體成就處於低谷,遠遠難以和唐宋時期相比肩。但是卻促進了敘事文學的興盛,雜劇、南戲、說話等文學興盛空前繁榮,元曲的出現,使其找到新的抒情文學體裁,更具韻律,活潑明朗與窮形盡相皆有。而且深受少數民族的文學特徵影響,獨具魅力。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元曲四大家

《西廂記》的魅力

雜劇,是元代時期形成成熟都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元雜劇更加市民化、通俗化、娛樂化,可謂是中華文學史上的——下里巴人,深受市井民眾的喜愛。元雜劇的形式較為固定,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劇本有楔子總領全劇,劇本末尾有題目正名;每一折戲由曲詞、賓白和科範三個部分組成。一般由一人獨唱到底。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有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等。他們創作的作品雅不脫俗,俗不離雅。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王實甫

與關漢卿共稱為關王的王實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用元雜劇的形式得到全新的演出。《西廂記》是根據唐代元稹的《會真記》以及前人的作品基礎上改編而來,《會真記》中講述了曾經熱戀崔鶯鶯的士子張生終因追求功名利祿而拋棄了曾經的戀人,對崔鶯鶯"始亂終棄"。到了宋代趙德麟《商調·蝶戀花詞》中,也譴責了張生的薄情寡義,為人不義。而到了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廂記諸宮調》,將原來的故事改寫為青年男女為了爭取婚姻自由而和封建家長展開鬥爭的作品。謳歌了張生崔鶯鶯為了愛情獻身的偉大。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崔鶯鶯、張生

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從崔鶯鶯張生初遇,到崔鶯鶯懷春與張生私會,暗自定下終身,再到面對崔鶯鶯母親刁難最終成功化解,得到認可,進京高中狀元,迎娶崔鶯鶯,落得一個圓滿的結局,與最初的故事情節早已大相徑庭。

通過安排大量的戲劇衝突,來展現崔鶯鶯張生對愛情的執著與作者對的肯定。為我們塑造了主動追求愛情的鶯鶯,志誠種和傻角的張生以及促成二人機智潑辣的紅娘。

"第六才子書"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直到了明清依舊影響深遠,被金聖嘆評為第六才子書,可見其影響巨大。但是由於其中所展現的追求愛情而打破封建禮教的思想,是不為歷代統治者所認可的,在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曾下詔認定《西廂》、《水滸》等乃是"穢惡之書",應當禁止毀掉,但由於少男少女的緣故,不僅不能禁止,反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閱讀《西廂記》。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例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之口,稱讚它"曲詞警人,餘香滿口"。足見當時文人對《西廂記》的高度評價,而且在《紅樓夢》中安排專門的章節講述黛玉、寶玉閱讀《西廂記》。

《西廂記》創造並引領了才子佳人的創作模式,那便首先是書生小姐於後花園私定終身,然後悲情送別士子前去進京考試得中狀元,最後功成名就回鄉完婚,圓滿在一起。模仿《西廂記》而創作的作品很多,例如馬致遠的《東牆記》、鄭光祖的《梅香》等,而最著名的莫過於湯顯祖的《牡丹亭》,其中杜麗娘遊園思春,夢遇柳夢梅,趕上而死,最終因愛重生的故事,百年來為人稱讚。

從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縱觀元代文學的總潮流

長亭送別

而且《西廂記》不僅為我們塑造了主動追求愛情,為愛情奮不顧身的崔鶯鶯與張生,同時也塑造了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正是因為紅娘,才在關鍵時刻說服崔母,同意了崔鶯鶯與張生的婚事,而且在崔鶯鶯與張生之間,紅娘一直都是擔任著傳達二人消息的重要角色。紅娘可謂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

總結

《西廂記》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也是元代雜劇在當時以及後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影響。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元代雜劇這一文學形式的成功,受到民眾的喜愛程度。中華文化從未斷絕,從先秦諸子散文、到漢朝大賦的華美、以及唐詩宋詞的千變萬化、元曲雜劇的通俗易懂。

中華文化一直在不斷的發展,文學在一個個領域創造了同樣的高峰。通過《西廂記》乃至元雜劇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比前代文學的發展概況,可以看到文學的接受階層正在逐漸下移,從王孫貴族,到世家大族,從九品中正到科舉考試,文化逐漸下移,文學不再高高在上,不可為普通人接觸。

文學作品也更加的世俗化、娛樂化,為民眾服務,文人逐漸由書房走向市井,文學反映現實更加頻繁。也反映了元代經濟的繁榮,與大量市民階層的誕生。文學就是一面鏡子,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


元稹《會真記》

趙德麟《商調·蝶戀花詞》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鍾嗣成《錄鬼簿》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