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那些年 我們一起吃過的面

瀘州:那些年 我們一起吃過的面

長江與沱江交融,演繹了豐富多彩的江河文化和碼頭文化。長期浸泡在長江沱江風浪裡的瀘州人,酒是自己最暖心的紅顏知己,每一個人提起她總是眉飛色舞。而麵食是一天的前奏,以快速方便,烹飪方法易於掌握而著稱,是我們一天也離不開的家中賢妻。面,我們永遠的朋友。

一日之計在於晨,精彩的一天,從早餐開始。我們瀘州啊,早餐的種類豐富,豆漿油條、稀飯包子,牛奶糕點,還有特色的豆花飯等等,當然,最受大家歡迎的,則是麵條。四川瀘州的麵條好吃,相信諸位朋友們在與全國各地的早餐對比之後,一定都深有感觸。在瀘州城區有六家老麵館最有名,他們最短的店齡有12年,平均店齡達15年以上,而最長的店齡則無從查考了。這些老麵館用美味誘惑著我們舌尖上的食慾,也用自己獨到的姿態保持著自己的經久不衰,見證著瀘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到底它們有著什麼樣的魅力,不妨讓我們慢慢品味。

左肥腸: “潮”店左肥腸,這家1992年開張,店齡20年的小店,特色不過就是一碗紅油肥腸面,左肥腸的“潮”,是因為它在幾年前就已經採用連鎖經營模式,現在瀘州市已經有了大大小小12家的分店。左肥腸已經不再是一個麵館,儼然成為了一個品牌。

金晶抄手:定位決定地位。金晶抄手2000年開張,至今只有12年的店齡。以怪味抄手為金牌作品,麵條一樣味道出眾。2000年,大小麵館已經各據一方,很多面館都配有抄手出售,但以抄手為主營項目,金晶抄手還是瀘州第一家,因為定位的準確,很快便成功地成為了瀘州眾口相傳的抄手店。金晶抄手點餐時所用的“麵票”讓很多人想起了那些用“糧票”吃飯的年代,而那個稱得上是瀘州麵館裡最小的泡菜碟有沒有讓你很糾結呢?

楊三牛肉麵:楊三牛肉麵位於珠子街附近,這家已經開了20年的牛肉麵館,面積不足7平方,有地道的老城味道,每當有客人到來,首先是一碗內容豐富的時令小菜湯,算是一個特別的小驚喜,那些浮在碗裡的青菜葉子,無疑撩撥著分明的四季,給城裡人一次對話大自然的機會。

三家巷牛肉麵:在伊頓賓館附近,也有一家很出名牛肉麵館——三家巷牛肉麵。老闆姓王,也曾經是瀘州的新聞人物,該面館早年在水井溝的三家巷,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三家巷早已沒有了蹤影,主人為了記著自己的發祥之地,把自己的麵館改成三家巷。在這裡吃麵,還可看到主人當年與張凱麗、毛阿敏等諸多明星合影哦。

宜賓燃面:位於市府路的宜賓燃面可謂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宜賓燃面並不是瀘州本土麵館,但在入駐瀘州後,迅速吸收本地特色,麵條、米線、米塊、刀削麵、抄手應有盡有,蒸蛋、黑米粥、綠豆粥、銀耳湯、涼糕配餐豐富,面的口味達到了20種之多,是大家一日三餐的上佳選擇。

敘永豆湯麵:敘永豆湯麵這塊招牌在瀘州是響噹噹,這裡我給大家推薦的這家胥四敘永豆湯麵位於城區南極子,這家豆湯麵最大的特色是定製的麵條細、文火熬的豆子入口化渣,豆湯味道特別鮮美,最挑剔的主婦吃過也都讚不絕口,直喊“巴適!”

劉三姐肉絲麵:說起龍泉橋的肉絲麵,相信許多瀘州人都有所耳聞。已經有28年曆史的老麵館曾數次被評為瀘州名小吃,可謂是聲名顯赫。劉三姐肉絲麵是瀘州賣夜面的先驅,在夜貓子群體裡很有口碑。吃肉絲麵一定要加肉絲才夠爽哦。

大把菌面:瀘州城區刺園路一段的大把菌面,離公交車站不遠,吃麵趕車兩不誤。一碗野生菌子面,那小米辣紅得特別誘人,加上那可口菌子湯,味道不擺了。吃麵,也能找到一種鄉間的感覺來。

許多朋友早上在街頭相遇,都愛開玩笑“走,我管面”,這個面,實際上就是以面為主食的早餐,這些麵店裡不僅早上可以吃麵,晚上也能吃到,近年來,許多面館都紛紛延長了經營時間,讓我們來看一個麵館工作時間表。是什麼原因讓麵館延長經營時間,顧客的需要,生活速度的加快,也許很多人心裡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民以食為天,而衣食住行則是生活的全部。隨著這些麵館的足跡,我們找到了許多人生的樂趣,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軌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