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川菜老席單,看瀘州官方的高級筵席,淺說瀘菜標準

今年年中,四川瀘州發佈了12道“瀘菜”菜品的工藝技術規範,加上之前嘗試性發佈的4道,

目前共有16道川菜在瀘州的地方標準被制定出來,包括:

乾燒鯉魚、豆瓣坨魚、瀘州泡海椒、瀘州泡姜(第一批),以及古藺麻辣雞、叉椒回鍋肉、瀘州烘蛋、涼拌魚、瀘州頭碗、瀘州附骨雞、江團獅子頭、瀘州魔芋燒鴨子、炸泥鰍、酸菜黃臘丁、瀘州月母雞湯、仔姜爆鴨(第二批)等。

一張川菜老席單,看瀘州官方的高級筵席,淺說瀘菜標準

乾燒鯉魚

據說瀘州還將在今年內再推24道菜品標準,這裡暫不評價 “為川菜定標準”這個行為到底好不好,先從另一個角度看,只要能在川菜大體系的規範之下,儘可能地多體現瀘州的地方特色,繁榮區域飲食文化,對川菜母體的發展肯定有積極作用。

畢竟川菜只是個大概念,落到實處,具體還是表現為成都菜、重慶菜、自貢菜、瀘州菜、樂山菜、南充菜、宜賓菜、綿陽菜、內江菜等等一系列地方風味菜餚和實實在在的一道道菜點。

一張川菜老席單,看瀘州官方的高級筵席,淺說瀘菜標準

瀘州豆瓣沱魚

沒有哪一個地方菜餚能單獨說它就是川菜的全部,或者說它才是正宗川菜,其它地方菜不是正宗的川菜。同樣,也沒有哪個地方菜餚能脫離川菜這個稱呼,而且它還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會體現出一些川菜的共有特徵,比如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精於調味,善用麻辣等等。

實際上,現代川菜一直都堅持“統一大整體、差異小個體”的思想在發展。尤其在早期的傳統川菜筵席中,這一特徵非常明顯,比如之前川味文化發佈過的幾張地方筵席菜單,如成都版川味滿漢全席、重慶版小滿漢席、自貢鹽場高級筵席等,瀘州的川菜筵席也是如此。

一張川菜老席單,看瀘州官方的高級筵席,淺說瀘菜標準

瀘州泡海椒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瀘州市人民政府在當時的瀘州飯店舉辦的一場高規格筵席,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思想,全席冷菜8品、熱菜9品、小吃2品、隨飯素菜4品、水果2品,合25品,詳細如下:

冷菜(八品):

彩盤:

搖竹現魚

七單碟:

薑汁鴨掌、五香鴿脯、糖醋蟄卷

怪味雞絲、銀杏肫肝、芹黃冬筍

鹽水花仁

熱菜(九品):

乾燒魚翅、叉燒酥方(配雙麻酥)

口蘑玉脊(配龍珠餃)、家常牛衝

千張蝦仁、原籠蒸魚

冰汁魚肚(配蓮子酥泥、荷花酥)

麵筋葵菜、魷魚八絲

小吃(二品):

鮮鯽魚面、瀘州黃耙

飯菜(四品):

酸菜魔芋、家常泡菜

素炒豆尖、花仁豆乾

水果(二品):

瀘州紅桔、方山瓤梨

------------------

(席單提供者:潭德淵)

從筵席設計,菜品組合,味型搭配、成菜方式等方面看,這是一桌典型的傳統川菜筵席,以魚翅定席,外加酥方、魚肚等大菜,規格較高,冷菜基本都是川菜中的傳統菜式,其中的彩盤搖竹現魚,是仿照瀘州的風景名勝“龍馬潭”創制的一道工藝菜,而熱菜、小吃、飯菜和水果更是體現了較強的地方特色,千張蝦仁、原籠蒸魚、鯽魚面都突出了瀘州的強項“河鮮”,黃耙則是瀘州、宜賓地區民間非常流行的一道蒸制米食,紅桔和瓤梨均為瀘州當地的特產水果,全席只有極少的辣味菜式,保持了筵席川菜的清單、鹹鮮風格。

一張川菜老席單,看瀘州官方的高級筵席,淺說瀘菜標準

瀘州泡姜

這裡只是借這張老席單淺說瀘菜標準,成都、重慶等地也都有相應的地方菜標準,只是喊法不同。不管咋個喊,只要巴山不南移,長江不改道,巫山不開口,四川盆地沒有發生大位移之類的地理變化,川菜就還是川菜,盆地內的地方菜還是川菜的組成部分。這些所謂的標準,既無傷大雅,又是當地一個噱頭,用好了還是能促進消費的,目前來看,暫時利大於弊。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