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美食情報站

元江美食情報站

第一站:元江縣城炸油米線

炸油米線,來元江必須吃,否則不算到過元江。因為它夠火爆,重油、重辣、重香,絕對貨真價實的重口味!

元江美食情報站

一碗炸油米線美味與否,底湯用料是基礎,就好比一幢房屋石腳砌得穩不穩。看似簡單的底湯,是需要花時間來熬製的,講究的師傅必用上等豬大骨足足熬上一天一夜,直至湯色呈濃稠的乳白色。那一聲“唰”的炸油聲則是關鍵,也就是這一聲襲人脾胃的響聲,讓普通的湯水瞬間躍為舌尖上的美味,讓人過口不忘,記憶深刻。

一把翠綠的韭菜、少許醬料,外加一鍋濃稠的高湯以及神來的一勺油辣子,巧妙的搭配創造了無限的美味,滿足了各位食客的味蕾追求,食過之後無不大呼過癮!

元江美食情報站

朵朵糕

放眼全市、乃至全省只有元江有此美味,“朵朵糕”真正的元江製造。為什麼會叫“朵朵糕”,也許大家會好奇?究其出處,主要源自於它的做法,因為在煎制“朵朵糕”時,必須用一根尖尖的類似於大號鐵針的工具,反覆對鐵碗裡的米醬不斷進行戳、挑,如此重複下去,所以就有了“朵朵糕”的名字。

元江美食情報站

“朵朵糕”製作簡單。頭天磨好的米漿,現場加入雞蛋,調勻舀入特製的鐵碗,經過炭火2分鐘的烘烤,一個個黃橙橙的“朵朵糕”新鮮出鍋,火候稍微過了點的“朵朵糕”表皮有點焦,但這並不影響“朵朵糕”的口感,吃起來反而有一種外焦內嫩的香脆感。假若你不喜歡這款,沒關係,你大可選擇另一種火候剛好的,表皮泛著金黃色的,吃起來穌松潤滑,不焦不燥,吃了也不用擔心上火,味道甜中帶點點酸,十分可口。

第二站:因遠

元江美食情報站

白族米幹

因遠是元江縣一個白族聚居的鄉鎮。因遠白族的米幹以本地品種“因遠紅穀米”為原料,並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木框內,架空於沸水鍋上面燻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異常可口。

第三站:曼來

元江美食情報站

大鵝肉

喂包穀、吃穀子自然長大的大白鵝。清水煮熟,大刀下去,一塊塊鵝肉肥而不膩,肉絲細膩、鵝湯清澈、鮮甜,原汁原味原生態。傣族人家招待貴客的拿手菜。

元江美食情報站

第四站:咪哩

肚雜稀飯

咪哩盛產紫米,紫米稀飯經常吃,可用動物(豬、鴨、雞)的內臟熬出來的稀飯,可不多見。這一堆重口味食材做出來的佳餚,是神馬味?小編未必能說得清,還是自己去挑戰吧!

第五站:羊街

元江美食情報站

烤乳豬

色澤紅潤,形態完整,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又鮮又嫩,入口奇香。這些誇讚都屬於烤乳豬。的確如此。只要吃過的,都不會忘記烤乳豬的美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元江品嚐烤乳豬隻吃羊街的,就對了。

第六站:那諾

元江美食情報站
元江美食情報站

綠殼鴨蛋

那諾典型的立體氣候和複雜的地理環境,使得境內綠色植物十分豐富,加上哈尼族獨特的美食製作技術,造就了可口的哈尼美食。

放養在哈尼梯田裡鴨子,產的綠殼鴨蛋,個大、心紅,經過鹽水醃製,蒸熟切開後,紅彤彤的蛋心鑲嵌在乳白色的蛋白間,色彩顯目,芳香可口。

第七站:窪垤

元江美食情報站

臭豆腐

說起臭豆腐,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小吃,但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臭豆腐特有的魅力卻很難讓人拒絕。窪垤鄉的臭豆腐遠近聞名。吃窪垤鄉臭豆腐有很多講究,首先必須用火碳烤,烤出來臭豆腐是外脆裡嫩,透著淡淡的糯穀草香味,讓人叫絕。其次,食用臭豆腐必須用手撕才夠味。最後,烤得正好的豆腐,外脆裡嫩,吃起來,香脆的外皮糅合白嫩的豆腐肉,香氣撲鼻。口感自然不用多說。好豆腐當然要配上好蘸水,自家炸的大蒜油,本地的小米辣、花椒,鹽、味精適量,醬油少許。一塊臭味十足的豆腐蘸一下夠勁的蘸水,一口一塊,根本停不下來……

元江美食情報站

第八站:龍潭

元江美食情報站

火腿

彝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製作出的飲食獨具地方特色。彝族火腿就是其中比較有標誌的美食。自家養殖一兩年的大肥豬,是製作火腿的上乘原料,豬肉品質好,營養豐富,肉味糯香。醃製出來的火腿風味獨特,自然美味可口。豬腿用鹽巴反覆搓揉,搓揉中,刀切口的地方搓揉和有皮的地方搓揉的時間和方式都各有講究,手法不一。把搓揉醃製好的豬腿放在一塊木板上,上面再蓋上一塊板子,板子上放上石塊,石頭可起到加重擠壓的作用,把豬腿的水份擠壓出來。差不多過了10天左右,再用酒搓揉,酒香就融進了火腿。之後風乾的火腿,就成了味道特別鮮美、聲名遠揚的彝族火腿。

綜合:熱情元江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