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為何屢屢漠視中國消費者權益?

—分享—

德國有嚴格的消費者保護法,消費者享有 “退貨權”,消費者在14天內、無條件退換購買的物品。當然,退換的物品不能有人為損壞。近期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卻沒有引起德國主流媒體的關注,僅“德國之聲”等少數幾家媒體報道了此事。(4月24日《中國青年報》)

沸沸揚揚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它留給我們的教訓與思索遠未結束。普通老百姓難免會想象一下,假設類似事件發生德國,“引擎蓋式維權”是否會重現,這則報道已給出答案。

由於德國有嚴格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維權重點就是維護自己的法律權利。消費者也享有 “退貨權”,消費者在14天內、無條件退換購買的物品。所以,在奔馳車的母國,用不著用極端維權,自己的合法權益就被維護了。

揆諸現實,像奔馳企業這樣的跨國公司,漠視國內消費者權益,實現雙重標準,並非鮮見。近年來,雀巢、杜邦、寶潔、聯合利華、百勝、亨氏……這些跨國公司輪番對我國銷售的食品實施雙重標準,好的產品賣給國外,質量差的次品,甚至帶毒的食品傾銷到中國,國內消費者儼然成為跨國企業的“小白鼠”。再如,2017年8月,麥當勞宣佈,將要求全球的肉雞供應商開始逐步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但中國並未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

跨國公司除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品執行雙重標準外,在納稅、環境保障以及用工等方面,一些跨國企業也不老實,更是“內外有別”,在母國照章納稅,從不敢偷稅,遵守法紀,從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踏上我國的地盤,變得不守規矩,好像變成了十足的惡魔,恣意偷稅逃稅,隨意汙染大江大河,處處侵害用工者權利。

不斷橫空出世的雙重標準,一方面是由於對外企特別跨國知名企業過度信任和盲目崇拜,使其總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地方政府為本地區域的跨越發展,不斷出臺超國民待遇政策,這些情況的存在,慣壞了這些企業。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袒護,為跨國公司提供了執行雙重標準的寬鬆氛圍。

更為重要的是,公權力的孱弱,換言之,也就是監管部門的疲軟。同樣是德國的汽車公司,2017年上海大眾與一汽大眾召回了“史上最多數量”的缺陷轎車,但細心的人發現,此次召回涉及從2007年到2015年生產的車型。也就是說,整整十年前的部分車主的訴求,直到十載後才統一打包系統解決。十年間,對於汽車產品來說,一個車型就已經多次進行換代,而當年維權者,可能早已滿頭白髮。

西安奔馳維權女車主與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達成換車補償等和解協議後。緊接著,中消協在京舉辦“推動解決汽車消費維權難座談會”,提出汽車經銷四點意見。其中一點便是:“經營者應當尊重消費者權益,誠信、快捷解決消費糾紛。”

顯然,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是讓奔馳這樣的跨國公司,尊重國內消費者,僅靠企業自身的操守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首先讓政府公權力強悍起來,包括對跨國公司及外商企業的鐵腕監管,迫使這些企業尊重中國的各種合法權益,遵守中國的各項法律法規。否則,即便在國際上聲名卓著的跨國500強企業,也會在國內“醬缸化”效應下,自甘走向墮落,推出各式各樣的雙重標準,來損害國人的切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