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鎮建立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大朗镇建立毛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圖為去年的大朗織交會現場,採購商在挑選毛織產品。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上,來自東莞大朗的8家毛織企業組團參展,在展區內帶來了最新的服裝面料和款式設計,吸引了眾多展會“流量”,更有外資採購商慕名而來尋求合作。

作為全國首批“羊毛衫名鎮”,曾有媒體報道稱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1件出自大朗。大朗鎮內雖然有1萬多家毛織企業,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在經營中時常面臨資金緊張的狀況,制約著企業發展。為此,大朗鎮政府聯合毛織行業協會,共同設立2000萬元風險“資金池”,撬動金融機構2億元貸款授信額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資金週轉緊張制約企業發展

大朗毛織起源於1979年,經過約40年的培育發展,已成為全國範圍內最具規模、產業鏈最完善的產業集群,同時也是大朗鎮最為知名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大朗全鎮擁有毛織行業企業1.3萬多戶,其中規模以上毛織服裝生產企業110家,規上毛織工業總產值近100億元;毛織紗線銷售企業2000多家,紗線年銷售額達300億元;服裝、紗線、機械等全產業鏈年銷售額達600億元。

根據大朗鎮毛織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大朗鎮毛織行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但中小企業佔據多數,仍是大朗毛織行業的重要特點。中小企業面對波動多變的市場情況,具有更加靈活的適應性,然而,體量較小也導致中小企業在資金週轉方面時常出現緊張。

位於東莞大朗鎮的聯訊電商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偉民,去年就曾因為資金週轉的問題而犯難。“毛織企業如果出貨量大,回款不及時,就很容易造成資金週轉困難。”葉偉民表示,除了正常的資金週轉,他最近還在積極開展跨境電商和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業務,這些動作背後,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企業很難繼續專心生產,甚至面對其他好的市場機會,也不能及時把握,最終拖累經營。

去年1月份,葉偉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大朗蔡邊村的人大代表工作室找到了鎮人大代表周淦華,提出了自家企業遇到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個問題引起了周淦華代表的重視。

周淦華本身也在毛織行業經營多年,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東莞市毛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對於葉偉民提出的問題,周淦華深有體會。“毛織企業的整個生產週期很長,年初需要大量資金購買原材料生產,這時是最缺資金的,7、8月份資金才會陸續回籠。”周淦華說,另外,企業的融資難,難在銀行貸款要求高,企業很多是隻需要短期的週轉,去銀行抵押很不方便,而其他方式的融資則成本太高。

經過對鎮內多家毛織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周淦華髮現,不少毛織企業自身擁有廠房和物業,但由於證件不齊,無法從銀行抵押貸款,這成為毛織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三方合作成立產業金融服務平臺

為了突破這一難題,周淦華在毛織管委會、行業協會、政府部門、銀行機構之間多方奔走溝通,並在大朗鎮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快建設大朗鎮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議》。經過多方研究,大朗鎮委、鎮政府最終對這一建議表示了支持,由大朗鎮、毛織行業協會和銀行三方合作,共同建設大朗鎮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臺。

去年11月,該平臺在大朗鎮毛織貿易中心掛牌成立,由大朗鎮政府出資500萬元、行業協會籌集資金1500萬元,共2000萬元作為信貸風險補償資金,銀行按照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的10倍(即2億元)作為貸款授信額度。需要融資的企業,由鎮政府、銀行、行業協會三方推薦,並經過風險資金池管理小組評審推薦,最終由銀行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快速審批併發放貸款。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春暖表示,大朗毛織企業通過該平臺,最高可申請到500萬元的貸款額度,最長3年。平臺具有手續簡單,運作快捷,利率優惠等特點。“由於很多毛織中小企業廠房證件不齊,原材料等很難抵押,銀行的放款意願低。如果企業向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臺提出申請,我們就會對它的這些抵押物進行審核,並進行擔保。”

陳春暖表示,作為行業協會,直接面向鎮內眾多企業,對於企業的各方面情況更為了解,如果出現任何問題也會快速獲悉,從而進行處置,綜合風險大大降低。

在今年3月底舉行的大朗鎮毛織行業春茗活動上,大朗東盈村鎮銀行與企業代表進行了大朗毛織金融服務平臺授信簽約儀式,這一平臺正式開始投入運行,並且引起了行業內多家企業的積極關注。據統計,目前向平臺方提出諮詢或正式申請的企業已有十多家,涉及的意向貸款金額近3000萬元,其中,首筆資金經過審核無誤後,也已經向申請企業發放下去。

首期3年安排2億元授信額度

對於此次合作的另一參與方——大朗東盈村鎮銀行來說,這樣的合作也是頭一次。該銀行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初得知政府及行業協會方面準備籌建這一金融平臺後,東盈銀行主動聯繫到了毛織協會提出了參與的意願。

“我們在大朗當地的小微企業客戶眾多,政府和協會願意出面解決貸款環節存在的難題,我們也很願意配合。”該負責人表示,過去放貸款常常面臨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金融平臺,銀行有了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毛織行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主的基本信用狀況等,而且真實性更強,減少了放貸過程中的顧慮。

針對金融平臺的新特點,該銀行也在內部流程上進行了優化。“這個項目在內部是作為一個專項,企業申請會有綠色通道,按照整個合作框架,首期3年安排的資金總額度是2億元,後續根據企業經營狀況、資金償還情況等實際表現,評估接下來的合作安排。”該負責人提到。

記者梳理發現,此類針對某一特色產業的金融扶持舉措,此前在東莞已有落地案例。與大朗鎮毛織產業發展情況類似,橫瀝鎮在模具這一特色產業發展中也曾面臨同樣問題。橫瀝有近千家中小模具企業,由於缺少抵押物等融資條件,銀行在未掌握其相關信息的情況下顧慮較多,不給放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融資,進而影響公司的擴大發展。

2015年,橫瀝鎮政府就與東莞市機械模具產業協會出資1000萬元,設立首期“風險資金池”,並按照1:10的比例,撬動銀行1個億的金融授信,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專家建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

政府仍需綜合施策

提升營商環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大朗鎮三方合作成立金融服務平臺是一件大好事。事實上,從事毛織業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已經不是單純的市場機制是否健全的問題,而是毛織業本身的利潤率不一定高,加上國際國內的經貿形勢錯綜複雜,直接影響銀行給從事毛織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的積極性。因此,地方政府出手,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出面組織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就是希望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毛織業市場失靈的程度,為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成功概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當然,這種模式並非大朗鎮首創,過去也有地方政府做過同樣的事情,能否真正解決毛織業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很多取決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態度。此外,地方政府還需要綜合施策,在營商環境建設上花大力氣予以提升和改善,增強中小微企業盈利的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這種模式涉及政府、行業協會、銀行和企業,林江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地方政府不應該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唱主角的應該是行業協會和企業本身。換言之,行業協會應該組織企業形成信用擔保的良好機制,即行業協會組織毛織業企業組成信用擔保聯盟,入盟企業應該是信用良好的企業,如果有任何違約行為,聯盟有權將之驅逐出去,並吸收有良好信用的企業加盟其中,而聯盟可以聘請相關的信用評級機構對相關的有意入盟的企業進行信用評級,達到一定信用等級的企業,聯盟推薦給商業銀行,再加上有地方政府的信貸風險補償資金,銀行才會更加願意給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記者 陳啟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