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01

提起“灣仔碼頭”幾乎無人不曉,儘管它的發家是在香港,但是現在在內地也已經佔據了大片江山。“灣仔碼頭”最出名的就是水餃,只要吃過速凍餃子的,這一個就必然嘗過。

餃子,在中國人的眼中是有著特殊含義的,滿滿的餃子餡,就是滿滿的祝福。餃子,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但是“灣仔碼頭”卻把水餃做成了產業。

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灣仔碼頭”的創始人是臧健和,而她創下這個品牌也可以說是純屬偶然。1977年,32歲的青島姑娘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在去泰國尋親的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就這樣,臧健和為了生計,開始在香港打拼。

02

臧健和曾經是青島一家工廠的護士,為了與出國的丈夫團聚,她帶著四歲和八歲的兩個女兒遠奔泰國,但面對重男輕女的婆婆,納妾生子的丈夫,她又斷然離異滯留香港。

臧健和帶著兩個幼女無助地走在香港的馬路上,感覺前路漫漫,三個人的身影在馬路上拉得老長。她們娘仨擠在一個四平方的狹小空間,洗廁所、洗夜車、護理老人,她一人兼做三份工,累到病倒。無奈彷徨之際,她選擇擺餃子攤。

其實這一個也是很艱辛的,早起晚歸是避免不來的。臧健和一開始就用一個手推車推著水餃在灣仔碼頭邊賣,畢竟是初次嘗試,內心總免不了擔憂。但是為了撐起整個家,臧健和堅持下來了。

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臧健和畢竟是內地的,對於香港人的口味並不熟,自己喜歡的。但是在香港卻不見得能夠吸引人。為了研製符合香港人民口味的水餃,臧健和經常幾夜不合眼,就是為了研究出好的配方。

當然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很脆弱,每當這個時候,臧健和就是自我鼓勵:我一定能夠做好。在她的努力下,水餃得到了顧客的認可。再加上她待人真誠,懂得分享,很多人都願意幫襯,很多客人在吃完後,還會幫忙收攤。

臧健和跟其他小販不同,她不是隻顧自家,封閉的擺攤,儘管她只是擺攤的,但是並沒有表現出卑微,而是自信滿滿。在1978年還受到了採訪,可以說在灣仔碼頭的小販中也是很傑出的代表。

03

儘管生意不錯,但是怎麼說也還是小攤,而改變這一個狀況就來源於一通電話。1982年,表姐突然打來電話,“日本大丸公司的老闆想來談談合作。”

但是前提是技術要歸大丸公司,這是日本最大的零售公司,單單在香港就有30多家連鎖店。如果能夠合作,灣仔碼頭根本就不愁銷售,但是臧健和拒絕了。表姐覺得她死腦筋,但是臧健和想的卻是:“人家學會技術把自己踢掉,孩子們的生活就沒保障了!”

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最終還是大丸百貨妥協了,全都依臧健和的,結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緊接著,有更多的百貨尋求合作。到了1983年,“灣仔碼頭”水餃已經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佔據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04

1985年,臧健和拿出攢下的200萬積蓄,在香港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因為臧健和曾經是一名護士,所以對於食品安全方面,十分重視。她不做散裝速凍餃子,因為怕有些商家鑽空子,將過期的餃子,撕開賣給顧客。

堅持顧客至上,對於顧客的反饋極為重視。有顧客買了餃子,住了之後全部裂開,後來發現是工人的問題,臧健和親自上門道歉。

同樣對於員工也是十分親善,臧健和自己就是從底層奮鬥起來的,所以對於員工的艱苦也是十分理解,逢年過節少不了問候,還倡導“平等”,讓員工有體面的生活。

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1997年,“灣仔碼頭”與美國通用磨坊公司合作,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升級了產品標準。

臧健和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在香港迴歸前夕,她身邊的很多生意人選擇離開香港,移民國外,但是臧健和沒有離開,還決定回到內陸投資。

當時的“灣仔碼頭”在香港幾乎家喻戶曉,在香港投資很快就能夠看到回報,但是內陸的市場卻不一定。當時女兒勸她暫時不要投資內陸,但是臧健和堅持。

小車推出來的水餃,堅持40多年,佔據國內半壁江山


1998年,“灣仔碼頭”在上海建立冷凍食品合資企業,又在北京、廣州推出手工包制的“灣仔碼頭”餛飩、水餃和湯圓。

目前,“灣仔碼頭”在內地的銷售額佔整個品牌的90%左右,銷售點遍佈全國逾200個城市。“灣仔碼頭”水餃品牌有15家大型生產基地,分佈在香港、上海、廣州、南京、北京等8個城市,每年銷售收入超過6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