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枇杷|報春第一果

吃枇杷嘍

什麼季節,

吃什麼水果,

春天深綠,

金果探春,

與大自然的節令同節奏,

枇杷又開始入市了!

果然有故事:雲霄枇杷知多少

宋漳州知府楊萬里《詠枇杷》:“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荔枝多與核,金橘卻無酸。雨壓低枝重,漿流冰齒寒。長卿今在否,莫遣作園官”。明代陳道、黃仲昭《八閩通志》(1491年)中記載:“枇杷一名蘆枯,葉似驢耳狀,四時不凋,福建泉、漳、汀、延、邵興、福寧有產”。

雲霄枇杷|報春第一果

《漳州市志》(第四章水果):“漳州培育枇杷有700多年曆史,集中產於雲霄縣,佔全市50%產量。有本地種紅蜜(紅肉長種、紅肉圓種)、莆田白梨、浙江大紅袍、甜枇杷、臺灣種、早熟種、酸枇杷、較條白沙、解放種、大鐘、富陽、大城4號、日本早桑、東本下花、山裡紅、故紅、梅花霞和山枇杷等22個品種。雲霄縣產的紅肉長種(又稱長紅)在2月下旬上市,比臺灣種及廣東、莆田等地品種早熟,被譽為“報春第一果”。

雲霄枇杷|報春第一果

明萬曆年間曾先後任翰林院編修、湖廣按察使司右參政、兩浙合政、湖廣兵備副使的雲霄先賢林偕春,在他的文稿《雲山居士集》(載明史·藝文志)中,有多處描述種植枇杷的詩文。雲霄祀奉林偕春的廟宇“雲山書院”中設有260首求醫藥籤,多有以枇杷葉為藥件的處方。可見雲霄在明代已盛產枇杷,且其功用為百姓所熟知。

清代光緒年間,秋瑾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雲霄任同知,就經常以當地盛產的枇杷花、枇杷葉、枇杷根置於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飲用,以滋陰降火,清肺化痰,治療感冒咳嗽、肺胃盛熱、口乾舌燥。他常對百姓說道:“這是民間藥品,省錢又能治病。”

雲霄枇杷|報春第一果

雲霄枇杷產業:產業振興之路

隨著雲霄縣政府大力宣傳,多方引導農民要科學種植枇杷果,做無公害綠色食品為宗旨。打響“雲霄枇杷之鄉”稱號,做大做強“雲霄枇杷之鄉”品牌。遵循原生態種植的管理,施有機肥農家肥,從開始結果實期間,堅決不使用催熟劑、膨大劑。枇杷套袋防止果實多種病蟲的危害,保持果皮上絨毛完整,果粉增多,色澤鮮豔,保持外形的美觀。套袋後枇杷不接觸外界,果品安全性更高。早在2001年,獲得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枇杷之鄉”稱號。

近年來,雲霄縣突出做優做強枇杷特色品牌,深化“生態+現代農業+鄉村遊”發展模式,以和平鄉為例,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直接助農增收超千萬元,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了“小枇杷”向“大產業”的轉變。

雲霄縣枇杷產業將不斷做大做強,政府、專家和老百姓一起同心協力,將小枇杷培育成大產業,擦亮“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名片,共同實現鄉村振興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