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自從受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一套“我有傳家寶”欄目拍攝後,陝西大荔縣老李家甑糕就火了。

2018年12月17號至19號,老李家甑糕傳承人李永利、史貴芳夫婦受邀去北京,參與了中央電視一套“我有傳家寶”欄目的拍攝。這期節目選取了全國東西南北中各具代表性的五家糕點類店,有北京京八件、寧波湯圓、廣東蝦餃、雲南鮮花餅,其中老李家甑糕就是關中的代表。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老李家甑糕創立於1921年,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老南街南門口十字西南角,主要經營甑糕。在大荔縣商務局的大力支持下,陝西吃在大荔的竭力推介,老李家甑糕陸續登上“陝西吃在大荔”平臺、陝菜網、搜狐、騰訊、百度等傳媒網站,在不到半年的時間,終於名揚大江南北,引起了中央電視臺一套“我有傳家寶”欄目組的注意。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2018年春節,陝西吃在大荔策劃服務中心負責人吳兢先生和老李家甑糕傳承人李永利先生在一起商討品牌包裝與推廣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甑糕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小吃。用糯米紅棗和幹蜜,紅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zeng)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製、銅製、鐵製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故名甑糕。也叫jin糕。

甑糕是我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食品。是由“粉餈”演變而來的,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中加入豆沙餡,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後來由民間傳承延續至今。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由於紅棗和糯米營養豐富,滋補強身,因而甑糕受到各層消費的好評。西安關中地區隨處可見甑糕攤販,很多上班族還把甑糕當做必不可少的早餐。

剛從北京回來的李永利激動不已,他向作者詳細描述了老李家甑糕的歷史傳承。

李永利的爺爺李明緒,出生於1900年1月,1921年那年推著單輪車走街串巷,一邊走一邊叫賣甑糕。那回蕩在街巷裡的“熱甑糕……”的叫聲,一喊就是幾十年。一碗碗熱騰騰的甑糕養育了父輩一家老小。一天天、一年年的耳濡目染,父親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爺爺的手藝。那時候也掙不了多少錢,只能養家餬口,讓全家人吃飽肚子。

父親李馬全,出生於1939年3月,年輕時當兵。退伍後在國營食堂做主廚。1979年,父親繼承了爺爺的手藝,在大荔糧食集街道擺攤賣甑糕,一天賣好幾鍋,幹幾十年風風雨雨,直到李永利繼承了甑糕手藝為止。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老李家甑糕傳承人李永利先生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李永利,出生於1971年5月,1994年正式繼承了老李家祖傳甑糕。老李家甑糕特點是色澤鮮豔,紅白相間,棗香濃郁,軟糯香甜,就吃不厭,風味獨特,既可熱吃、也可涼吃,深受顧客喜愛。李永利被顧客稱為“甑糕王”,老李家甑糕有“三碗不過崗”之美譽。意思是說不吃三碗都很是遺憾,現在又被顧客愛稱為“大荔第一碗”。由於年代久遠,味道鮮美,好多顧客一家三代人都是吃的老李家甑糕。每天早上6點出攤,早上11點就賣完了。尤其是逢年過節需要提前預定,才能買到甑糕。

為了方便攜帶保存,老李家甑糕最新推出真空包裝、禮盒禮品裝。深得顧客歡迎。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12月18日下午5點是正式錄製時間,本來要自帶甑,但因為太大,就沒能帶成。節目組特意從博物館借了個3000年前(漢代)的青銅器甑,李永利詳細講解了老李家甑糕的做法。隨後,把帶去的真空包裝的二十份(一斤量)甑糕用微波爐加熱,請嘉賓品嚐。嘉賓吃得非常高興,且讚不絕口。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上過中央電視臺的陝西大荔美食:老李家甑糕

李永利夫婦與參加節目錄制的其他糕傳承人合影

現在,老李家甑糕已經成為大荔縣的知名品牌,許多外地遊客都慕名前來品嚐。甚至還有許多人洽談品牌加盟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