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稻穀保持供大於求格局 預計2019年大米價格仍難上漲

最近幾年來,國內稻米市場一直在表現一個鮮明的特徵:稻強米弱。大米價格表現偏弱,相對於稻穀價格有最低收購價格作為底部支撐,也相對於市場需求總體穩定,市場供大於求的態勢比較明顯(當然,也存在品質間、品種間的不平衡情況)。目前已經是2019年的二季度,市場上大米價格依然表現總體偏弱,後期價格走勢預計也將繼續保持平穩趨弱行情。主要原因:

一、影響非常大的一個因素,在於陳稻穀局部較多,國家存儲的託市陳稻穀還面臨著迫切的銷售出庫壓力,特別是2014年以來的這部分存糧,相當一部分已經是不宜存庫存,低價出售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除了託市陳稻穀庫存之外,各級儲備稻穀的輪出銷售壓力也比較大,後期隨著2019年產新稻穀的陸續收穫上市,在此之前,這部分輪換稻穀也會相機出庫,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國家正在清查糧食庫存,不少地方糧庫的出售出庫意願較強。

這兩個方面的供應,將成為新稻穀上市以前的主要供應渠道,而且壓力還比較大。新稻穀分品種上市之後,陳稻穀的拍賣也是交替進行的,新陳稻穀(雖然品種不同)共同供應市場,壓力可見一般。

二、2019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格雖然維持去年水平,早秈稻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目前來判斷部分主產區繼續啟動託市收購預案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結合到近兩年收儲政策的改革方向,雖然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將稻穀和小麥作為必保品種,但不影響收儲政策向市場化轉移的步伐,再加上在稻穀託市收購中對標註的把關較嚴,預計收購量將維持偏低水平,稻穀價格得到來自於價格補貼的力度會進一步下降,這也將進而影響到大米的價格。

三、大米的需求就不必做更多的表述了,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優化調整,對口糧的攝入量在下降,指望大米需求大幅提升帶動米價、稻穀價格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