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 前言 =

冬天,是吃蟹的旺季,此時青蟹肥美,赤蟹甘香,蠘(梭子蟹)也正當時令。那麼今天這篇,以及接下來的兩篇,將為大家介紹下,潮汕關於蟹的幾道經典,但並不家常的做法,也算是跟潮菜大師們有淵源的做法,所以稱之為,大師的蟹。

今天講第一篇,豆醬焗蟹,而提起這道菜,就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故去的潮菜大師林自然。

林自然,韓山師範學院客座教授,原汕頭美食學會主席。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他的一生可謂傳奇,前半生更多是一名食客,五十歲才開闢大林精細潮菜,經營起大林苑,像脆皮婆參、豆醬焗蟹、苦瓜豬肉煲、老菜脯蒸肉餅、紅燜豬腳、腰果金瓜煲、上湯煮雜魚、松仁豆腐這些菜式,都是由他所創,且在現在各個潮菜餐館廣為流傳。

他生前所經營的汕頭與深圳兩家大林苑,也被譽為現代潮菜的“黃埔軍校”,而他本人所創的這些菜式,被視為傳統潮菜與現代潮菜的分水嶺,所以他也被譽為現代潮菜之父,可見其在精細潮菜裡的地位之高。

而今天談的這道豆醬焗蟹,就是林自然大師的經典的精細潮菜菜式之一,所以稱為大師的蟹,一點都不為過。

= 說青蟹 =

林自然精細潮菜菜譜裡寫的這道豆醬焗蟹,用的原材料是大雄青蟹,大概2斤一隻,這種規格的青蟹,算是非常大的了。

青蟹,學名鋸緣青蟹,古代被稱為蝤蛑,一般生長於河流入海口,鹹淡水交匯處,性兇猛,肉食性,魚蝦為食。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唐代的段成式就在《酉陽雜俎·廣動植》裡有過描述“蝤蛑大者長尺餘,兩螯至強,八月能與虎鬥,虎不如”。

宋代的《續博物志》也有類似記載“蝤蛑,大有力,能與虎鬥,螯能剪殺人”,可見其兇猛。而上面兩段也都提到了青蟹兇猛的武器——兩隻大而有力的螯,當然,兩螯特別兇猛之餘,也特別肥美。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青蟹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分為肉蟹和膏蟹,一般肉蟹是指脫殼後肉漸豐滿厚實的公蟹或未受精的母蟹。膏蟹,則一般是指受精後性腺成熟的母蟹,膏肥甘香,其中膏特別飽滿的,殼裡透著赤紅色的,還會被稱為赤蟹。

在吃過無數海鮮的潮汕人心裡,青蟹的地位仍非常高,可見其有多麼鮮美。而青蟹裡的赤蟹,在潮汕可謂備受推崇,甚至有一個詞叫“紅膏赤蟹”,用於形容一個人面色特別好。

青蟹在古代美食家心裡,也佔有一定的分量,蘇軾就寫過一首,名為《丁公默送蝤蛑》,背景大概就是蘇軾的好友丁公默給他送了兩隻青蟹,蘇軾這個美食家兼職詩人,吃完不由詩興大發,落筆揮毫: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

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

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詩的首聯直接奚落了溪蟹之小,讚美青蟹之大,比喻煮熟的青蟹如赤紅色的玉盤。第二句接著讚美肥美的蟹黃與鮮美的兩螯,最後兩句又說了蝤蛑是珍貴的海產,笑自己太饞了,用寄給丁公默的詩,換來了丁公默的兩隻青蟹。

蘇公這樣的美食家,居然對青蟹用了“饞”字,這也是非常鮮見的。

而青蟹在我國生長的海域也挺廣泛,在海南尤為出名,海南稱青蟹為和樂蟹,與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並稱四大名菜。而說起潮汕的青蟹,最出名的產地之一,便是牛田洋。

牛田洋在過去的幾十年,真的可謂滄海桑田。它原是位於榕江西側的一片海灘,解放後成了廣州軍區管轄的軍事基地,而上世紀60年代,軍隊響應了國家號召進行圍墾造田,一下子把牛田洋圍成了一片良田。在此後的幾十年間,牛田洋有過豐收的喜悅,也有過69年數百人為抵禦強颱風而遇難的悲壯。

如今的牛田洋已經退田還漁,成了一片溼地保護區,同時也是盛產肥美蝦蟹的地方。由於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豐富的物產資源,位於出海口的牛田洋,也繁育了眾多的貝類與蝦類,而以蝦貝為食的牛田洋青蟹,肉質自然也就肥美鮮甜,膏蟹更是膏肥甘香,堪稱青蟹裡的上品,一般家裡做的話,姜蔥炒或者清蒸,已經非常好吃,也非常簡單。

今天介紹的這道菜,會比家常青蟹的做法複雜一點,一般用的蟹也需要略大,兩斤雄蟹比較適宜,當然,這麼大的會比較難買到,要求不是很高的話,買個一斤左右的雄青蟹,選擇合適的鍋具,也是可以做的。

= 材料的準備 =

大家好,這位是今天的主角——雄青蟹。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每隻含繩子大約一斤三兩,去掉繩子大約八到九兩,略小了點,所以家裡人多可以弄兩隻。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一般青蟹用的繩子是非常厚實的,也非常重,主要是因為青蟹特別兇,所以用的繩子也比較重,而且基本當地都是用這種繩子,一併稱重計價。如果用輕的繩子,估計就不是按這個價格來計了,反正都算好的了,也沒什麼好吐槽了。

做這道菜其實並不複雜,但材料的準備,卻要花一點功夫。按林自然精細菜譜原著,配料表如下:

大雄青蟹一隻約1000g,去皮蒜頭200g,普寧豆醬2湯匙,油150g,味精1茶勺。

因為是酒店用的食譜,所以有味精,家裡如果不喜歡用,那麼不下也沒關係,親測也非常鮮美。豆醬這裡寫的是兩斤的大青蟹配豆醬2湯匙,個人建議如果選用的一斤的蟹,豆醬應減少為1勺半甚至更少,原因在最後說。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至於其他的,就都要按量操作,其中注意的是,這道菜用的蒜頭特別多,大概剝三十四粒才足夠,剝到自己都懷疑是不是看錯菜譜了,這裡提個醒,真的是用很多,所以在你處理蟹之前,還是先把蒜頭剝了吧。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剝好蒜頭之後,準備殺蟹。在蝦蟹砂鍋粥那篇文章裡已經寫過了殺蟹的做法,其實就是撮蟹心,至於是從嘴巴里撮,還是咯吱窩撮,還是腹部撮,看你喜歡。我一般喜歡翻過來從腹部撮,

但注意,千萬別解開繩子,青蟹特別兇,解開了就不好收拾了。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等青蟹基本死透不動之後,就可以拆蟹了,穩妥起見,建議先用剪刀拆掉兩螯後,再把繩子解開,以免沒死透被夾傷。

接著把後蓋剪掉,蓋子翻開,用刷子把蟹蓋,蟹腿縫等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刷乾淨。接著蟹蓋兩側用刀削掉,然後分兩半。蟹肉大隻的左右各切三塊,小隻的只需要左右各切兩塊

,從腿縫隙間切開即可。如果有閒把蟹爪的尖也切掉,反正是沒肉的,避免扎人。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大鰲用刀背切兩段,並用刀身稍微拍碎,後面吃的時候比較容易。注意用的是刀背,用刀口容易崩刀。

另外準備普寧豆醬,碾磨成細醬。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 豆醬焗之 =

取一個厚度一點的炒鍋,倒入150g油,將蒜頭煸炒至均勻的金黃色。這個過程注意火候不要太大,避免蒜頭焦黑了,焦了就會苦,影響最後出品。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等到蒜頭金黃色後,鋪上蟹肉、蟹鉗。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最後再鋪上蟹殼,將豆醬均勻抹在蟹上。注意蟹殼是朝上的,不然膏就流沒了。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盛放豆醬的碗底再倒入一湯勺,拌勻淋到鍋內,蓋上鍋蓋焗熟,由於油水混合,這時候鍋裡會噼裡啪啦響。整個焗的過程大概5分鐘左右,就可以揭開鍋蓋了。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揭蓋後鍋稍微側一下,用湯勺將鍋裡的汁液再淋到蟹上。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最後將青蟹和蒜頭一一夾出擺盤即可。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這道豆醬焗青蟹,做法簡單,調味原理也簡單,主要是利用蒜頭與熱油的特殊香味,以及發酵豆醬的鹹鮮,來激發青蟹本身的鮮美。

而且由於油溫一開始比較高,加入一勺水後迅速油水激烈反應,整個加熱過程激烈而短暫,所以有高溫帶來的香味,又不至於加熱太久導致蟹肉過老,而由於本身蟹比較大,所以雖然第一口會覺得豆醬鹹鮮味有點濃烈,但並不會導致蟹肉內部也太搶味,因此整個調味集鹹、香、鮮為一體,加上蟹膏的甘醇,整道菜濃郁又有層次感,尤其是兩隻大螯,簡直鮮出天際。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當然,這也是前面提到,如果選用的蟹比較小,建議豆醬適量減少為一勺半的原因,是因為蟹小則肉也小,太多豆醬會導致豆醬的味道過濃,而蓋住了蟹本身的鮮美。用一斤左右的蟹,又不喜歡太鹹的,甚至一勺豆醬就足夠了。

而除此之外,這道菜的蒜頭,在油煸的作用下已經帶走了濃烈的辛辣風味,留下了熟蒜的甘香,吃起來更像是在吃炸過的土豆,加上鮮美的蟹汁,滋味甚至不亞於蟹肉本身,所以不必心疼前面下了那麼多蒜頭,蒜頭本身也非常美味。

= 結語 =

一道豆醬焗蟹,用了兩樣非常有潮汕特色的食材,一是豆醬,二是牛田洋青蟹。而通過如此簡單的烹飪步驟,卻可以構建出如此濃郁又平衡的味覺層次,這或許就是大師之所以被稱為大師的原因吧。

這一篇的蟹是用的雄蟹。那麼母蟹,甚至是紅膏肥美的赤蟹可以怎麼做?下一篇將介紹另一位潮菜大師的做法,敬請期待。

潮菜大師的蟹之豆醬焗蟹

參考文獻

1.張新民. 潮菜天下:潮菜菜系的文化與歷史[M].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