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于丹《論語心得》)

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樣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一千個中國人就會有一千個孔子。于丹是借孔子講的是自己個人的“心得”、個人的“感悟”,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連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于丹將《論語》熬成了一鍋大眾渴望的“心靈雞湯”,孔子成了沒有色彩只有溫度溫情脈脈的聖人,變成了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匙。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李零解讀《論語》則截然不同,“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鬨,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在李零的眼中,“孔子不是聖,只是人”,“大家把孔子從聖人的地位請下來,讓他與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麼不好?無形中,這等於恢復了孔子的本來面目。”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于丹認為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李零不一樣,“讀《論語》,我的感受,兩個字:孤獨。孔子很孤獨。現在,有人請他當心理醫生,其實,他自己的心病都沒人醫。”

于丹和李零都是大學教授,但是專業不同,于丹是影視傳媒,李零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學術圈內,于丹是無名小卒;李零可是響噹噹的實力派,以“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獻)見長的專家學者。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于丹從“百家講壇”一炮打紅,在媒體上炙手可熱,一時間變成了“文化教母”。于丹的成功與其說是文化的成功不如說是媒介的成功,她的本行就是研究傳媒,非常瞭解觀眾想聽什麼,瞭解這個社會所謂的主流欣賞是什麼。于丹誇誇其談引經據典忽悠大眾,實際上沒什麼文化內涵,經典過度商業化世俗化,于丹的特點就是媚俗。

于丹聲稱自己是“體驗者”不是“研究者”,可是她對論語的無知和支離破碎還是惹怒了不少專家學者。用史學家朱維錚的話來講就是:于丹的《論語》我只翻了兩頁,根本沒法讀下去,她膽子是真的大。于丹是無知的,她只懂得大眾傳播的意識,不懂得書中的道理。轟動一時的“十博士宣言”要于丹“自重”,把《論語心得》斥之為“國家級學術垃圾”。

于丹只是一個普及經典的人,李澤厚稱之為“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一座橋”。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李零是一個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他說:“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工體系下的精神殘廢,瘸子看不起瞎子,瞎子看不起瘸子,認兩狗字,就以為誰都不如他心明眼亮,手中有真理,錯當殺人刀,特拿自個人兒蔥,逮誰滅誰。”

李零就是李零,特立獨行,不媚俗不隨波逐流,央視的“百家講壇”多次動員李零出鏡,李零總是婉拒,李零的說法是:“我特怕看電視中我那張臉。”

于丹讀《論語》是在聖人的光芒下自言自語,李零讀《論語》從平視的角度看孔子,“當年讀《論語》,我的感受是,此書雜亂無章,淡流寡水,看到後邊,前邊就忘了,還有很多地方,沒頭沒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訓,還是道德教訓,論哲理,論文采,論幽默,論機智,都沒什麼過人之處。”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李零對孔子態度很簡單,“對不起,我是學歷史的。我和你不同,孔子只是歷史研究的對象。”李零不過是想告訴人們一個本來面目的孔子,而不是那個神聖不可侵犯的聖人形象。

“我們也可以說,漢以來或宋以來,大家頂禮膜拜的孔子是‘人造孔子’。現在的孔子,更是假的不能再假。”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孔子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對名,他還是非常在乎。”

“孔子收徒,不問出身,只問有沒有見面禮”

“孔子對種地沒興趣,他的興趣是做官,當然得住在城裡。”

“孔子是怎麼變成聖人的?是靠學生。他是靠學生出名。”

“歷代皇帝都捧他,越捧越高,也越捧越假。”

李零對孔子的這種態度,大大得罪了大陸新儒家,陳明說他是“玩世不恭,輕侮聖賢”,在新儒家看來此書會嚴重影響“至聖先師”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不利於儒學在民間的普及與推行。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于丹 “把《論語》弄成了一碗安慰處在社會轉型期的國人的心靈雞湯”,慰安人際、穩定社會很受某些人的欣賞。只是于丹的雞湯只給別人喝不給自己喝,到處講座演講簽名售書斂財,名利雙收卻要別人樂貧安道。

一個學者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于丹讀《論語》是滔滔不絕的空話,沒有內涵沒有營養忽悠大眾的,不過是媚俗而已。李零讀《論語》是把一個孔子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人的看法,一家之言未必正確卻是真知灼見。

不讀《論語》不知道孔子的內涵,不讀李零不知道于丹的淺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