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理解感性與理性的?

小小一說yu


關於感性與理性,萃辰天心書院印竹、印安老師的《如是我說》中有過這樣的探討:

印安說:
日本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說:“只受感情支配的人,無異於精神上的幼兒。”可見要想把事情辦好,除了熱情,更需要理性的力量。

印竹說:
縱觀古之聖賢,莊子是感性的,孔子是理性的。但莊子的理性恰在其上天入地的逍遙中;而孔子的感性恰在其溫良恭儉的慈光裡!所以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想要塑造完美生命不是要益智增知,而是要神交古人……

古之聖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那就是:你的外在表現可以千差萬別,可以有鮮明的個性,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你的內在精神世界卻始終是感性和理性融為一體的。

莊子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那麼的感性、那麼的逍遙、那麼的灑脫,那麼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但如果我們翻開《莊子》,我們會發現他的字裡行間中懷著深深的悲天憫人,懷著對天地大美的憧憬和對社會人生的善意提示語與幽默抨擊。莊子的生命是自由的,他也無時不在為我們揭示什麼是自由,什麼是人類的終極價值。

而孔子,他的思想是帶有社會性的,是更加具有普世價值,用現在的話說是對我們社會人更有可操作性和借鑑意義的。雖然在他的思想中更多的在講社會規範、倫理道德,看似沒有莊子那麼的灑脫、自由,看似是過於理性的,但孔子卻也是非常感性的,他的感性在他柔軟的內心、在他溫柔的慈光中。

今天,在說到感性和理性的話題,我之所以要舉這兩位聖人的例子,是希望大家在平衡自己感性和理性之間不要太降低標準,要以聖賢為榜樣。不是一說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我們就成為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沒有自己鮮明特徵的人。

我們要學習莊子和孔子,莊子的理性全部融於他的感性表現之中,而孔子的感性處處都閃現在他的理性之光中。要想不成為精神上的幼兒,就要神交古人。很多時候,古人的言行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真正走進他們、認識他們。在這個方面,如果只以現代的知識技巧,所謂增智增知都是無法令我們的精神能夠豐盛起來的。無論我們如何的理性,我們仍然擺脫不了幼稚的前提,而只有神交古人,在古人深邃的思想中、智慧中汲取能量,我們才能塑造出自己感性與理性完美結合的充實而又光輝的生命!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也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萃辰天心書院


感性與理性都是人的性格組成的一部分,感性的人,通常比較重感情,凡事比較情緒化,喜怒無常,容易被情緒左右自己。而且比較容易失控、衝動,情感比較脆弱,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愛護。而理性的人通常習慣於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和解決事情,容易掌控情緒。有主見、有心,和人相處很懂得把握分寸,能很好地照顧好自己。通常這類人不多言,不多事,明哲保身。而感性有另外一個詞彙就叫作矯情,他們一般來講淚點很低,笑點不高,且做很多事情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後果,而是如何去開始這個事情,是屬於頭腦發熱的狀態,會被一些因素極度影響,而且思考也冷靜不下來,就像一個小朋友一樣,處處都覺得別人很需要幫助。而理性不同,理性就像是個成熟的大人,他知道這件事情該從哪裡解剖,該從哪裡發展,結果最好是怎樣,最壞又是怎樣,他們的冷靜異於常人,他們理智分析每一件事,並絕不會被外來因素影響。

感性的人在某一些環節是很吃虧的,陰險的人會利用他們心軟的弱點去攻擊他們,而理性的人陰險的人是不敢去招惹的,因為他們覺得理性的人是個硬石頭,但是生活中感性的人較多,並不是他們想做這個感性的人,而是他們渴望需要被保護被照顧,大多數的女孩子則是這一類,而許多成熟的男性就是理性的人了,而理性的人同樣需要被理解。這個世界也有不少既理性又感性的人,希望你年輕時做個感性的人能多去幫助他人多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成熟了做個理性的人做任何事考慮後果冷靜的處理每一件事情。


今夜打怪獸


感性指人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強,能體會到任何事物情感的變化。感性的人,在待人處事過程中,更遵從自己的意識,也就是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不會更多的考慮客觀條件,若是以主觀看法為主導即會變成唯心主義和宗教。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為了獲得預期結果,有自信與勇氣冷靜地面對現狀,並快速全面瞭解現實分析出多種可行性方案,再判斷出最佳方案且對其有效執行的能力。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

感性是富足的,而理性多半是貧窮的。感性對真善美有信任,靈魂深處充滿天資,佛看眾生,眾生皆佛,但是理性是貧窮的,看人的時候只看既成事實,缺乏悟性。

從洞察人性的本能試問,究竟是感性一些好?還是理性一些好?似乎很難證明哪一類更好。如果設想將二者之秉性揉合在一起,給予我們每個人,應該是一件相當不錯的美事。也就是說,做一個感性的理性人。


各位看官,碼字不易,看到點贊評論互動加關注喲,新人求關注。


酒醉金迷夜未眠


從感情來說,比如你愛一個人,但是家裡人不同意。如果是從感性的角度來想,你只會考慮你們互相相愛不,她對你好不好。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考慮,就會考慮,兩家人是不是門當戶對,你和她在一起是不是就像家人說的那樣她什麼都不如你,以後會拖累你。或者她永遠都是孩子,以後生了孩子會不會照顧等等這些實際的問題。

如果是普通朋友,從理性的角度來說,你只會考慮你們是不是志同道合;從理性角度來說,你會考慮他對你是否有幫助或者是算計你之類。

總體而言,一個感性多於理性的人肯定更好相處,也更多朋友。


用戶93968713287


感性和理性作為一個人性格的兩種思維方式,我們先來了解下他們的定義。

感性是指人類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能體會到任何事物的情感變化。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邏輯,快速全面瞭解現實,分析多種可行性方案,並選擇最佳方案且對其有效執行的能力。

現實中我們會說有些人比較理性,有些人比較感性!其實很簡單,只是他們的思維出發點不同,並沒有誰對誰錯!


開通收益私信我


簡單說二句:

感性最初來源於本能意識,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經過“包裝”的,不哪麼抽象的“概念”產品。

理性是感性的衍生概念~是經驗、閱歷的結果,~是思維獨立、成熟的直接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