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文 / 馮欣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人們常用“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一語來諷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據說此語的由來與我國清代流傳的一則笑話有關。

“有一誇口者從北京回來,一言一動,無不誇北京之好。一晚偶於月下與父同行,路有一人曰:‘今夜好月。’誇口者說:‘這月有何好,不知北京的月好的更狠。’其父怒罵曰:‘天下總是一個月,何以北京的獨好?’照臉一拳打去。其子被打,帶哭喊曰:‘誰稀罕你這拳頭,不知那北京的拳頭好的更狠。’”北京的月更圓,北京的拳頭更狠。這就是文中那個捱打之人所奉行的邏輯。

鴉片戰爭之後,由於西洋物的輸入,在中國的大地上,滋生了很大一批崇洋媚外者,他們不但認為外國的產品好,而且認為外國什麼東西都好。為了諷刺那些過分誇耀外國的人,人們便用清代“北京的月亮比外地圓”這句典型的笑話俗語,引申成“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一套話,用以諷刺那些崇洋媚外、對自身文化不自信的人。

二、同一輪明月,不一樣的月光:中外文人筆下的月亮

朱光潛先生在《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一文中認為:“西方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風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國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風細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這當然只就其大概說。”自古以來,中國的詩人墨客都在詩文中吟誦、描繪、歌詠月亮,抒發自己的情思。

在李白現存的900多首詩裡,據葛景春先生的統計,吟詠月亮、與月亮相關的詩竟高達382首。他懷念童年之時,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古朗月行》;他表現遊子濃濃思鄉之情時,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靜夜思》;他表現征夫思婦的眷念之情時,則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時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的《子夜吳歌》;他表現對友人思念之情,有“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當李白面對天上那輪明月時,可以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天真童趣,也會有“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壯闊與遼遠。

在中國詩人的眼中,月亮是多姿多彩的,可以是天鏡、圓鏡、飛鏡、獨輪、冰輪、玄兔,玉兔等,也可以是初月、新月、明月、半月、彎月、皎月、素月、豔月、雲月,風月、花月、冰月,山月、江月、清月、海月、溪月、池上月、桃李月、水中月、萬里月,還可以上西江月、天門月、秦樓月、瑤臺月、梁王池上月、白鷺洲前月、黃鶴西樓月、秦月、漢月、古時月等。中國詩人們往往把月亮與自我生命融為一體,月亮成為詩人們詩魂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中國詩人們對月亮的偏愛有所不同的是,有些外國作家筆下的月亮看起來可沒中國詩歌中的月亮那麼美。

先說大家都熟悉的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當羅密歐要對心愛的姑娘朱麗葉表明心跡時曾經說:“姑娘,憑著這一輪皎潔的月亮,它的銀光塗染著這些果樹的梢端,我發誓——” 這時候呢,朱麗葉卻連忙制止他說:“啊!不要指著月亮起誓,它的變化是無常的,每個月都有盈虧圓缺。你要是指著它起誓,也許你的愛情也會像它一樣無常。”苦惱的羅密歐問,那我要指著什麼發誓呢。朱麗葉則回答,“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願意的話,就憑著你優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會相信你的。”大家請看,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或者說在朱麗葉的心底,月亮可不如羅密歐美好啊。

我們再來看莎士比亞的同胞,大詩人雪萊著名的詩歌《下弦月》中曾經將月亮比作一位生命垂危的少婦:

“彷彿一位蒼白,瘦削,垂危的少婦,

輕掩著朦朧的面紗,踉踉蹌蹌移走,

在她萎靡不振的頭腦虛弱、迷惘、

遊移不定的神志引導下,踱出了閨房

月亮升起在東方黝黑的天邊

形體不辨的白茫茫一片。”

而在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的劇作《莎樂美》裡,這位著名的愛爾蘭“毒舌”作家則把月亮比作一位行為不端的瘋女人:“今晚的月亮的樣子好奇怪。你看她的樣子不是很怪嗎?她好像一個瘋女人,在到處找著情郎,她完全赤身裸體。她在霄漢之間脫得赤條條的。那些雲彩想去遮蓋她的裸體,可是她不願意。她好像一個喝醉了的女人搖搖晃晃地在雲裡穿過……”

在英國對岸的法國,月亮在一些著名作家們的筆下看起來也並不算多麼美好。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對月亮的描述特別出乎意料:“(月亮)銀光好似一條無頭蛇,遍體明鱗,盤來盤去。一直盤到河底;又好似一枝其大無比的蠟燭臺,點點滴滴,流下不可勝計的金剛石顆粒。”

福樓拜的學生莫泊桑算得上是一位喜歡寫月亮的作家,在《水上》這部作品中,莫泊桑曾寫過:“我只好怪月光擾亂了我的心情。再說,我一直相信月亮對人的頭腦能起一種神秘的作用。月亮能使詩人心神飄蕩,……一個在陽光下規規矩矩戀愛的人,在月光下卻會愛得神魂顛倒。” 善於寫短篇小說的莫泊桑還有一部以月為題名的短篇小說《月光》。而他在短篇小說《愛情》中對月亮的描述則是:“半輪斜掛著的下弦月亮完全是慘白的,在天空中顯出沒有氣力的神情,並且象是衰弱得不能走動,只能在天上待著。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的肅殺之氣麻木了的,向人間散佈一種枯澀暗淡的光,它那種在每次月望以後散給我們的了無生氣的灰色微光。”

法國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在《惡之花》中,有一首特別耐人尋味的描寫月亮的詩歌——《月之愁》。這首詩中對月亮的比喻則更為讓人咋舌:

今晚,月亮做夢有更多的懶意,

像美女躺在許多墊子的上面,

一隻手漫不經心地、輕柔柔地

撫弄乳房的輪廓,在入睡之前。

她的背光滑如緞,雪崩般綿軟,

彌留之際,陷入了長久的痴愣,

她的眼在白色的幻象上流連,

那些幻象花開般向藍天上升。

有時,她閒適無力,就向著地球

讓一串串眼淚悄悄地流呀流,

一位虔誠的詩人,睡眠的仇敵,

把這蒼白的淚水捧在手掌上,

好像乳白石的碎片虹光閃亮,

放進他那太陽看不見的心裡。

《六十支蠟燭》的作者、蘇聯作家田德里亞科夫在《月蝕》中則寫道:“水中的月兒在呼吸,在神經質地顫抖、瑟縮。它似乎生活得很痛苦和不安。”

讀過了以上這些詩句,您還會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

三、“中國來自月亮”“中國女性像月亮”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鴉片戰爭之後的中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俗語逐漸開始流行時,而在同時期的歐洲,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多與月亮聯繫在一起,神秘、靜謐、藝術化的中國成為許多文人的國度。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伊始,法國浪漫派詩人泰奧菲爾·戈蒂耶為其兩個女兒朱迪特·戈蒂耶(Judith Gautier,1846-1917)和艾斯代爾安排了一位音譯為“丁敦齡”(Tin-Tun-Ling)的家庭教師。正是這位中國文人的出現,數不清的法國大文豪們開始對中國喚起浪漫化、詩化中國的理想寄託。

法國詩人約瑟夫·梅里(Joseph Méry)後來寫道,“詩人們總是懷念神秘飄渺的古老中國,懷念那來自月亮(或本身即是月亮)、且將歐洲人的冷嘲熱諷拒之門外的中國。”

朱迪特·戈蒂耶對中國古代文化情有獨鍾,可以說是“中國迷”。在在丁敦齡的幫助下,她的法譯中國古體詩選集《玉書》(Le Livre de Jade)成為法語世界中國古詩法譯本的重要版本。錢林森先生在對朱迪特的評述時認為,“她所夢寐以求的‘文化中國’原來是生生死死、尋尋覓覓的愛的世界,是儒雅與狂放、野性與激情相交融的詩化世界,一言以蔽之,是激情想象與浪漫的烏托邦世界。”朱迪特的《玉書》序言中在介紹李白時,便用了很大篇幅介紹李白騎鯨奔月的故事。而其父親泰奧菲爾·戈蒂耶,則乾脆在《當代帕納斯》上發表了一首十四行詩,作為“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宣言:

“中國詩人尚古儀,

臨花賦詩有太白。

雛菊一盆置案几,

……”

1866年,法國象徵派詩人馬拉美在《當代帕拿斯》詩刊上發表詩作《痛苦的沉睡》(Las de l'amer repos),其中寫到了在月光之下的中國人形象:

我願拋棄殘酷國度的

貪婪藝術,笑對指責,

……

模仿靈犀清澈而細膩的

漢人,心醉神迷的月光下,

瓷杯上,漢人出神描摹一朵

奇異之花的終局,薰香他透明的生命。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在馬拉美的心目中,中國人做到了生命與智慧的極境:既有“心醉神迷的月光之下”的泰然自足,又有親近於夢幻,靜謐而又精緻、生命與藝術相互融合。

法國詩人保羅·克洛代爾曾經在中國居住過多年,他在中國的法國領事館擔任十多年的外交官職務。在華期間,他始終對神秘的中國充滿種種好奇。在散文集《認識東方》中便充滿他對奇異的中國景、中國物、中國精神的描述與想象。他在描寫中國園林的月亮門時,曾寫道:“那個園子的門狀若膽瓶,還有的像一張開噴煙的嘴巴,或是像水天一線時的落日,或是像剛剛升起的月亮。”

法國詩人、畫家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 1899-1984)則認為,中國人具有一種特殊的性格,即喜歡人造光,喜歡燈籠,因為它像月亮一樣並不炫耀:“月亮使他愉悅。中國婦女與月亮驚人地相似。這種不引人注目的光亮,這種清晰的輪廓,與他兄弟般地談心。而且,許多方面受月光影響。他們不重視太陽這個炫耀者,他們很喜歡焰火,燈籠,它像月亮,只照清它們自身,而不發出任何強烈的光線。”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在美國,當意象派詩歌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1972)從中國古典詩歌和日本俳句中受到啟發,提出“詩歌意象”的理論之後,詩人奧爾丁頓創作出一組精緻的《意象》詩歌,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

當落日散出暗淡的硃砂色,

一個玫瑰黃的月亮在蒼白的天上

在樹枝椏間的薄霧上

這就是我看到的你。

在意象派詩人的筆下,玫瑰黃的月亮終於投射出與王爾德、波德萊爾等人筆下毫無生氣的月亮完全不同的美感。

19世紀末,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月岡芳年創作了100幅以月亮為主題的畫作,稱為《月百姿》,這部集大成之作中,不少畫作表現了中國文化中的月亮,比如與曹操相關的《南屏山升月》、與伍子胥相關的《淮水月》、與蘇軾相關的《赤壁月》、與吳剛相關的《桂樹月》、與《水滸傳》相關的《史家村月夜》、與《西遊記》相關的《玉兔、孫悟空》等等。

在月岡芳年的畫筆之下,中國的月亮可以這麼圓: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還可以這樣圓……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月亮

如果您覺得以上兩幅中國的月亮還不夠圓、不夠大,那麼,是時候祭出月岡芳年所繪的這張大聖和小玉兔的畫作了……

怎麼樣?您還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願共享一輪明月的人類文明,能夠在文明互鑑的交流中,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大家中秋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