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嶺南文化中的江門學派對弘揚國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學術史上也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地位。江門學派陳憲章是宋明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發展人物,他也是一位嶺南人士。從康有為、梁啟超一直到孫中山先生,都是嶺南人士。

文化不是附庸風雅,不是孔雀翎毛、不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僅僅是江門學派留下來的書本上的學問。它是什麼呢?是要讓中國更好,讓人心更穩,讓這個民族活得下來,而且活得氣宇軒昂的一種底氣。所以才有了變法的這一代人,所以才有了康南海帶著他的弟子們“公車上書”的故事。

「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談到嶺南人對於國學的弘揚,我特別想提一個人,就是被毛主席譽為“國寶”的北京師範大學老校長陳垣先生。陳垣先生在新中國建立以後就擔任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校長。北師大的博物館,那裡面從上古三代一直到元明清大量的文物,都是當時陳垣先生傾盡個人家產拍下來的,後來留給了學校。中國一代一代的碩儒,他們個人生活極其清貧,但是他們為社會留下來了無法估量價值的文物。

從陳憲章到康南海、梁啟超,一直到陳垣校長,他們個個身體力行、以身正道,能夠文而化之,把文明化成一種行動力,他們給這個民族擎起文化的一角,這就是老子說的“死而不亡者壽”。一個人的肉身都會死,但是他們的精神死而不亡,當我們今天念起這些名字的時候,都會心懷敬意。

在我看來任何文化要想“文而化之”,都一定要有溫暖、樸素和天真的氣質。溫暖是一種調性,嶺南文化的溫暖就像廣州的天氣一樣,所以我說第一次到這裡來,就對羊城一見鍾情了。因為我來的時候是春節,在北方百花凋謝的時候,這裡卻是一座花城。這種溫暖是浪漫的、天真的,它是能夠讓你的生活活色生香的。


「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北方人在嶺南是有心靈的安頓的,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蘇東坡一輩子都流離失所,到晚年的時候盤點自己這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南一直被貶到海南島,到了天涯海角。就在他一路流離的過程中,他突然徹悟了大道理,就是天下何處不可安心,安心之處什麼地方不是我鄉呢?嶺南給他的感受是“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裡名山秀水,嶺南人給他的接待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那種鮮美,那樣簡練與天真的一種生活,讓他遠離了新舊黨爭,而嶺南最後對他的安頓就像天天在過節。他後來說“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

蘇東坡到了這裡以後,放下了他最初出蜀時候的執著,他在一個浩蕩的大格局裡面成就了自己的不驚不懼。蘇東坡的《定風波》,他說大家都遇雨逃散了,有風雨的動靜大,可以不聽啊,“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到了這裡心中自然就不怕了,不怕的時候就任這一生風雨穿越,也許會迎來晚霞,雨後之後會晴朗,會有那種“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生的大跌蕩、大滄桑,歷練出來的大胸襟、大格局,他怎麼捨得離得開嶺南的溫暖呢!


「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溫暖,是我在這裡感受最深的一個詞。讓一個人從將死的標籤中走出來,可以變得通透而柔軟,就像蘇東坡晚年寫給他弟弟子由的信裡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說,我陪玉皇大帝,有滿腹詩書可以跟他聊,要飯的乞丐坐下來我也能像兄弟一樣對待他,在我眼裡沒一個人不好。後來林語堂先生給他寫傳的時候還說,這個人怎麼能看誰都好,他就不恨誰嗎?後來他明白了,他說蘇東坡也有他的恨,但是他恨世而不恨人,因為恨人是無能的表現。

熱愛飲食,熱愛風景,熱愛每一個人,熱愛所有值得熱愛的事情,這是一個人活著的基本素質。如果一個人因為做學問,而對於其他一切都失去了興趣,這一定是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在戀愛中的男孩子對女孩說:“為了你,我可以放棄整個世界,甚至可以拋棄父母。”這一定是有毒的愛情,如果男孩跟女孩說,“因為有了你,我更愛整個世界。”這才是有益的愛情。一個人要把生活過的充滿熱情與樂趣,而嶺南恰恰就讓人有這樣的一種機緣。

「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任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鄧國驥,倡議了一個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羊城金不換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1997年前後,中央電視臺派出由我作為總撰稿人的團隊到廣州做採訪。當時廣東當地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吃打邊爐,大家圍在一起坐下來熱熱騰騰。那時我才知道粵菜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好多食材嫩而不生、肥而不膩,通過飲食可以感悟出儒家的中庸之道。當時在嶺南,我們可以天天看著北方所沒有的蓬勃綿延的夜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在執法機構中,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人情之暖。在少年犯即將參加高考的時候,由監獄專門開具證明,讓這些孩子去參加高考。為了扶助少年犯真正地改過自新,監獄專門聘請老師為正在服刑的他們開設的輔導功課。通過努力,一些少年犯考上大學。這才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一個地方之所以活色生香,它的溫暖不僅僅是在體現日常之用的物品上。日常的東西接觸久了,我們的內心是會變得仁厚寬容,會給人一種特別溫暖的感覺的。在廣州的那段時間,我每天品嚐粵菜,儘管清淡,但那種清淡有時候卻飽含深意。古往今來一瞬相逢。聽著粵劇清曲,可以用大把的時光去談早茶,這一切就是“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廣州人應該在生活中感悟、喜愛嶺南文化。

「讀書與讀城-廣州站」-我與嶺南的故事

每一次來到廣州,我都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欣喜,想要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體會上。這20年來,我在廣州有了很多朋友,甚至我在這裡也有親戚。我也很喜歡廣州一些新的文創企業,除了廣州圖書館,廣州的方所也是我喜歡去的地方。在那裡,可以看見坐在地上專注讀書的人們。我一直在想我們有限的時光裡,人要讀什麼樣的書,怎麼樣去修自己的心,才能夠讓那些聖賢穿過塵埃來到今天。

2017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在新的歲月裡,你真的遇見高處的陽光嗎?那就讓我們向聖賢借一點智慧,讓自己這一顆心因為思慮而有所得到,這種思考與判斷才是人類真正高級的地方。讓文化文而化之來成全我們,嶺南這片風土能夠引導著我們更加豐富,更加天真,也更加樸素與溫暖。一步一步向前走,我相信各位在座的朋友,都是對於書中的道理有信任的,也都是對自己的生命有尊重的,與這樣的人共同前行,陽光一定在更高的地方等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