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廚師都是男的多,但天天在家做飯的卻是女人?

中國為什麼廚師都是男的多,但天天在家做飯的卻是女人?

廚師是一種職業,是職業就有基本的職業要求。

中國菜製作工藝複雜,製作時間長,非常強調色、香、味俱佳。被認為不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廚師,首先要有健康的體質。俗話說:"老陰陽,少廚子。"廚師的工作很辛苦。無論是加工切配,還是臨灶烹調,都需要付出很大的體力。沒有健康的體質是承受不了的。

其次,廚師工作與普通工作不同,往往是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後;做在人前,吃在人後。甚至有時業務忙起來,連一頓完整的飯都吃不上。加上還要經受爐前高溫、油煙的燻考等等。這種職業勞動的特點,要求廚師要有較強的耐受力。有人把這種耐受力形象的概括為"四得",即飽得、餓得、熱得、冷得。

再次,廚房工作一旦開始,就呈現出高度緊張的狀態。特別是業務量大的時候,尤其不同。當客點菜或訂購筵席之後,廚師就要立即做出反應,配菜烹調。此外,在生產過程中,有些菜需要急火烹製,如炒菜類。這些菜點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這就要求廚師具有敏捷的思維、熟練的動作和充沛的精力。

還有就是有些活很髒很血腥'看起來'不太適合女生,還有刀工不過關切手的原因,會讓很多喜歡美手的女孩子望而卻步。

也可能因為混好了之後,周圍做個什麼都要你賞個臉嘗一口,體重不好維持之類的.....

這些就已經讓很多女性望而卻步了

中國為什麼廚師都是男的多,但天天在家做飯的卻是女人?

少女顛勺的既視感

再者“相夫教子”,不僅僅是在中國,世界範圍內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裡,這都是女性生活的一個重點。廚師的職業特性包括經常需要加班、不能按時吃三餐、沒有正常休息,這些特性即使成為了特級廚師,也不能完全摒棄。所以在成為特級廚師的道路上,傳統觀念就已經對大部分廚師進行了一次篩選。

現在的局勢是男廚師佔大多數,女孩子家家混裡面,在很多人看來不太'合適'。在一個充斥著摳腳大漢的狹小空間裡,黃段子、騷擾等等肯定是少不了的。

摳腳大漢夏天都光個膀子晃來晃去,你家裡人都不會同意......

中國為什麼廚師都是男的多,但天天在家做飯的卻是女人?

和國內很多行業痛點一樣,老闆要賺錢,女性長達150天的產假和哺乳期早退等的需求。面對廚師這個體力、腦力都要在線的崗位,企業在用人時會有所側重。

還記得“女廚師應聘被拒 法院認定酒樓性別歧視判其道歉賠償”的新聞就曾刷屏。

而家庭的一日三餐只要可口一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綜上,想要成為廚師,並不僅僅是做飯好吃就可以。在西方有句諺語,翻譯過來叫做:“女人更擅長烹飪,但男人更適合做主廚。”

寫到這裡,實名心疼那些擁有主廚夢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實現的妹子們。雖然男性擁有先天優勢,但是特別能吃苦的女生,相信也不會比男性差,比如《老友記》中那個做飯很好吃,後來成為餐廳主廚,而且力氣很大的Monica。

中國為什麼廚師都是男的多,但天天在家做飯的卻是女人?

女生的話還是比較適合學西點、蛋糕、烘焙、西餐這塊的,工作強度比中餐要輕鬆些,而且工作環境也比較優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