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三國時名將姜維的這句話一語道出了韓信的人生悲劇。

姜維的這句話事實上是勸鍾會造反的。這句話的大意是:韓信不在天下紛爭的背叛大漢,所以他在天下被平定之後遭到懷疑,最後被殺害了。文種因為沒有在越國滅掉吳國之後,追隨范蠡一起泛舟太湖,所以被勾踐賜死。這難道是因為君主昏庸、臣下愚蠢嗎?不,這是利益導致的。

姜維的這番話其實很有道理,韓信之死正是因為他太忠心,太重視劉邦對他的恩情了。

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韓信

鍾會聽了姜維這番話,的確是想謀反的。可惜鍾會沒有韓信那份才能,最後死於手下人的叛亂。

不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如果韓信當年能像鍾會那樣下定決心謀反。那天下還會是劉邦的嗎?

其實當時也有一個人像姜維勸鍾會那樣去勸韓信。那個人便是蒯徹。

“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這是蒯徹勸韓信的話。

說白了,就是韓信戰功累累,功高蓋主,讓劉邦賞無可賞,劉邦不可能容得了韓信做一個臣子的。

在劉邦的心裡,韓信是他皇位最大的威脅。所以韓信想要活命,只有自立這一條路。

可韓信猶豫不決,對蒯通說“先生且休矣,吾將念矣”,說是要好好想想。

這一想就把自己的命想沒了。

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韓信

其實這個時候造反是最好的選擇。

“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正如武涉所說,此時楚漢相爭已是最緊要的關頭,韓信已經是獨立於劉項之外的第三方勢力,他幫助劉邦,項羽就要滅亡,他幫助項羽,劉邦就要遭殃,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懂。

更何況,武涉說的很明白,“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劉邦滅了項羽,下一個就輪到你了!韓信對此的回答是,漢王對自己“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多少還是值得懷疑的,畢竟,武涉已經詳細地對韓信說過,劉邦這個人,“然得脫,輒倍(背)約”,是相信不得的。

韓信是真的傻嗎?不,我絕不相信軍神會是個傻子。

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韓信

且看韓信的這幾場經典戰例。

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張耳統兵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當時韓信之軍不足三萬人。韓信一面派輕騎兩千人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山坡上潛伏下來,伺機偷襲趙營,一面以主力萬人背水列陣,引誘趙軍主力出擊。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時,潛伏的兩千騎兵立刻衝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旗幟,並與漢軍主力兩面夾攻,大破趙軍,活捉趙王歇。

這就是著名的井陘之戰,也就是“背水一戰”。

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3年十月,韓信引兵攻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趁齊國戒備鬆懈之際,襲擊齊駐守歷下的軍隊,攻下臨淄。項羽聞訊派遣大將龍且率軍援齊,楚齊聯軍20餘萬與漢軍數萬對峙於濰水兩岸。韓信派人連夜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然後率軍半渡攻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袋,水淹龍且軍。韓信率軍反擊,大敗楚軍,龍且被殺。

每一戰,韓信都是以劣勢兵力戰勝敵人,而且韓信用兵相當狠辣,幾乎不給敵人留任何生路。

所以這樣的韓信真的不傻,他哪裡會不知道劉邦忌憚他,想要對他下手呀!只是他的內心深處對劉邦還抱有那不真實的期望啊!

想他韓信當初只不過是一介布衣,無權無勢,當官當不了、賺錢賺不成,投靠項羽又不受重視,是劉邦讓他封王拜相、光宗耀祖的,所以他韓信感戴劉邦的知遇之恩,覺得劉邦待他不薄,認為自己沒有理由背叛劉邦。

韓信:上天曾給他兩個選擇,成為皇帝或者死亡?他最終選擇了死亡

韓信與劉邦

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先是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不久,又以謀反的罪名被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代相陳豨謀反,隨後韓信便被蕭何誆騙進長樂宮,被呂后當場誅殺,之後夷了三族。

韓信臨死前,只留下一句話:“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

可是這個時候後悔已經沒有用了。

曾經上天給過機會,但是他沒有選擇背叛,卻選擇了忠誠。

這世上最後活下來的,往往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這天下得利最多的,往往不是好人,而是工於心計的人。

韓信,這個曾經有機會做皇帝的男人,卻選擇了死亡。真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