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要說漢初最耀眼的歷史人物,除卻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就莫過於被《史記》稱之為“國士無雙”的韓信。

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縱觀韓信的一生,最輝煌的一段,就是受漢高祖劉邦登壇拜將之後,到漢滅項羽之間的這段時間。正是因為得到了劉邦的重用,他的軍事才華才得以完全地釋放,也才有了“漢初三傑”、“漢初三大名將”,乃至於“國士無雙”的稱號。

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但是,輝煌過後,就是這位名將的迅速隕落。用“一朝功成名就,頃刻命歸九泉”來形容並不為過。而且死的冤、死得憋屈。堂堂名將,竟然死於婦人的計謀之中,而且絲毫沒有反抗的餘地。

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其實,韓信曾經有機會自立為王、三分天下的,如果他當初聽從蒯通之言,那麼即便是死,也不會死得如此冤枉、如此憋屈。

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史記》上記載的是,他感念劉邦的知遇和重用之恩,因而不願意為了利益而背叛。這樣的說法,對比韓信的生平確實可以說是一語中的,想當初,韓信因為漂母曾救濟過他而以千金報之,受胯下之辱而以德報怨,如此行為就足見其中信義而過於名利。但是,韓信不割據天下僅僅就只是因為這一點嗎?其實未必。

按照當時的形勢,天下的走向如何,確實掌控於韓信之手,如果他真的割據為王,一時之間劉邦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光是一個項羽就難以應付;同樣的,項羽也只能看著。

可割據之後呢?韓信就真的能使天下三分?這其實是難以做到的。

論個人軍事能力,天下無人出韓信之右,可論整體實力,韓信方面卻是最弱的。別看劉邦跟項羽打輸得多,可手下文臣武將卻是多不勝數,光是隨便一數,就有蕭何、張良、陳平、樊噲、曹參、周勃等等,這些人無一不是厲害人物,一對一可能未必能勝過韓信,但合在一起,強如西楚霸王都啃不掉,更何況根基不穩的韓信集團。

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但更關鍵的是,打仗韓信絕對沒問題,可治理一個國家就未必能行,楚漢相爭已久,天下俊才該站隊的都已經站好了隊,這時候想要這些人“跳槽”,基本上是不現實的,肯跳過來的也必定多是平庸之輩,如此還談什麼三分天下?

所以,韓信不聽蒯通之謀,固然是其個人品性所使,但不可忽略的是,當時的大環境也無法真的割據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