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衝孩子發脾氣以後,怎麼補救才最好?

來源|怡禾心理(yaehermy)

1

夏天回國的時候,在一次線下活動中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和女兒之間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爸爸帶著女兒去參加早教,等她隨後趕到的時候,發現平時很喜歡早教的女兒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進去,爸爸各種勸,但是一直磨到了課程都結束了,女兒也沒有進去。這位媽媽當時因為某些原因,情緒突然爆發,她當眾就大吼並推搡了女兒,並強制孩子又去上了下一節課。自此以後,媽媽發現:女孩開始在各種集體活動中退縮,以前在集體活動中流利表達的女兒開始結巴,說不出流暢的句子。

這位媽媽非常後悔,覺得自己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大家雖然遇到的情況不一樣,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使用過錯誤的方法,也情緒失控過,也曾經在後來深深後悔,也非常害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甚至有些媽媽長時間因此帶著焦慮生活。

媽媽衝孩子發脾氣以後,怎麼補救才最好?


2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的父母,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絕大多數情況下(極端情況除外),我們犯的錯誤並沒有那麼可怕。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提出:

一個“不完美”的成年人,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犯了錯誤,可以去在改正的過程中提高自己。一個在孩子面對永遠不會犯錯誤的父母,給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是巨大的,他很難用成長的思維去看待錯誤,而是對自己的錯誤非常抗拒,覺得很羞愧甚至自卑。

既然我們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那之後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自己先原諒自己。

無論什麼原因,我們承認自己這次搞砸了,我們不想有這樣的結果,但是結果確實出現了。那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接下來,我們可以從這個錯誤裡學到什麼,怎麼樣從這個錯誤裡重新出發?

當你在心裡和自己和解以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是如何和孩子重建關係和解決分歧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和道歉。

“對不起,媽媽剛才不應該吼你,媽媽很認真地向你道歉。”

“媽媽剛才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媽媽總是告訴你打人不對,可以媽媽卻動手打了你,媽媽錯了,媽媽向你道歉:對不起,寶貝”。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向孩子道歉?如果我們試過,你通常會發現孩子真的是非常善於原諒的小天使,哪怕剛才被你罵過打過,他們眼睛裡還閃著淚花,他們都會選擇原諒。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是一個頻繁失控的媽媽,經常打罵孩子,千萬不要放任自己把情緒總是發洩在孩子身上,積極求助,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狀態非常重要。

我在諮詢中見過一些媽媽,雖然每次打完孩子都哭著道歉,但是仍然每天都打。這些媽媽需要專業的幫助,否則對於孩子是一種長期慢性的心理傷害。

媽媽衝孩子發脾氣以後,怎麼補救才最好?


3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意問了我家大寶和小寶幾個問題,對話如下:

我:如果媽媽哪一天很生氣,打了你們,媽媽向你們道歉的時候,你們會原諒媽媽嗎?

大寶立刻說會,小寶問:媽媽會打得很痛嗎?

我回答:媽媽不知道,如果很痛呢?

小寶說:我還是會原諒媽媽的,但是,媽媽要是打我不要打那麼重好嗎?

我接著問:如果媽媽天天都打你們,打的時候媽媽沒忍住,但是打完以後媽媽都很後悔,都和你們道歉,你們還會原諒媽媽嗎?

兩個孩子都沉默了一會,好像在想象,然後大寶說:媽媽,打人是不對的,可是我還是會原諒你的。

我接著問:為什麼呢?媽媽每天都打的哦?

大寶說:因為你是我們的媽媽,我和妹妹都愛你……

……

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自己更勇敢地去改變和成長,因為我們是孩子的養育人,我們希望我們和孩子可以彼此用愛滋養對方。

其實,總是頻繁打罵孩子的父母,孩子總是在他們道歉後就原諒他們,是孩子對父母的滋養,還是用痛苦的方式滋養。

回到前面說的承認錯誤和道歉,我們還需要避免的是一邊道歉,一邊辯解和指責孩子。

常見的句式是:媽媽打你是不對,但是你……(此處省略兩千字)。這種方式並不是在道歉,而是裹著道歉糖衣的指責,並不能讓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鏈接被重建,只會讓孩子關閉和我們溝通的心門,激起更多的對抗。

更建議的打開方式是:

道歉以後,聽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試著去理解孩子,哪怕不能,也打開自己去傾聽。

傾聽以後,再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商量怎麼去一起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孩子的視角和方法會讓你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4

最後,我們看看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這位媽媽可以考慮這樣做:

1. 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找一個舒適的兩人空間,真誠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

2. 傾聽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用畫畫或者遊戲的方式表達,也可以讓孩子和自己角色對調,進行情景扮演。這樣能讓媽媽最大程度理解孩子的感受。

3. 和孩子描述自己當時生氣時的感受,不提孩子做了什麼,不指責,只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比如:“媽媽覺得自己身體一下子就很熱,想要噴火的大火龍要從身體裡出來…… ”,並告訴孩子:“媽媽以後會努力讓大火龍不要噴火,在火龍噴火之前就先自己找個地方冷靜一下,做深呼吸……”還可以請孩子以後給媽媽提供幫助。

4. 和孩子討論早教班的問題,問問孩子的真實感受,再做決定是否需要繼續,如果繼續,誰送?怎麼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