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冲孩子发脾气以后,怎么补救才最好?

来源|怡禾心理(yaehermy)

1

夏天回国的时候,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爸爸带着女儿去参加早教,等她随后赶到的时候,发现平时很喜欢早教的女儿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进去,爸爸各种劝,但是一直磨到了课程都结束了,女儿也没有进去。这位妈妈当时因为某些原因,情绪突然爆发,她当众就大吼并推搡了女儿,并强制孩子又去上了下一节课。自此以后,妈妈发现:女孩开始在各种集体活动中退缩,以前在集体活动中流利表达的女儿开始结巴,说不出流畅的句子。

这位妈妈非常后悔,觉得自己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大家虽然遇到的情况不一样,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使用过错误的方法,也情绪失控过,也曾经在后来深深后悔,也非常害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有些妈妈长时间因此带着焦虑生活。

妈妈冲孩子发脾气以后,怎么补救才最好?


2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的父母,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绝大多数情况下(极端情况除外),我们犯的错误并没有那么可怕。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

一个“不完美”的成年人,会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犯了错误,可以去在改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一个在孩子面对永远不会犯错误的父母,给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是巨大的,他很难用成长的思维去看待错误,而是对自己的错误非常抗拒,觉得很羞愧甚至自卑。

既然我们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那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自己先原谅自己。

无论什么原因,我们承认自己这次搞砸了,我们不想有这样的结果,但是结果确实出现了。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个错误里学到什么,怎么样从这个错误里重新出发?

当你在心里和自己和解以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如何和孩子重建关系和解决分歧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和道歉。

“对不起,妈妈刚才不应该吼你,妈妈很认真地向你道歉。”

“妈妈刚才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妈妈总是告诉你打人不对,可以妈妈却动手打了你,妈妈错了,妈妈向你道歉:对不起,宝贝”。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向孩子道歉?如果我们试过,你通常会发现孩子真的是非常善于原谅的小天使,哪怕刚才被你骂过打过,他们眼睛里还闪着泪花,他们都会选择原谅。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是一个频繁失控的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千万不要放任自己把情绪总是发泄在孩子身上,积极求助,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我在咨询中见过一些妈妈,虽然每次打完孩子都哭着道歉,但是仍然每天都打。这些妈妈需要专业的帮助,否则对于孩子是一种长期慢性的心理伤害。

妈妈冲孩子发脾气以后,怎么补救才最好?


3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意问了我家大宝和小宝几个问题,对话如下:

我:如果妈妈哪一天很生气,打了你们,妈妈向你们道歉的时候,你们会原谅妈妈吗?

大宝立刻说会,小宝问:妈妈会打得很痛吗?

我回答:妈妈不知道,如果很痛呢?

小宝说:我还是会原谅妈妈的,但是,妈妈要是打我不要打那么重好吗?

我接着问:如果妈妈天天都打你们,打的时候妈妈没忍住,但是打完以后妈妈都很后悔,都和你们道歉,你们还会原谅妈妈吗?

两个孩子都沉默了一会,好像在想象,然后大宝说:妈妈,打人是不对的,可是我还是会原谅你的。

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妈妈每天都打的哦?

大宝说:因为你是我们的妈妈,我和妹妹都爱你……

……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自己更勇敢地去改变和成长,因为我们是孩子的养育人,我们希望我们和孩子可以彼此用爱滋养对方。

其实,总是频繁打骂孩子的父母,孩子总是在他们道歉后就原谅他们,是孩子对父母的滋养,还是用痛苦的方式滋养。

回到前面说的承认错误和道歉,我们还需要避免的是一边道歉,一边辩解和指责孩子。

常见的句式是:妈妈打你是不对,但是你……(此处省略两千字)。这种方式并不是在道歉,而是裹着道歉糖衣的指责,并不能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链接被重建,只会让孩子关闭和我们沟通的心门,激起更多的对抗。

更建议的打开方式是:

道歉以后,听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试着去理解孩子,哪怕不能,也打开自己去倾听。

倾听以后,再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商量怎么去一起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孩子的视角和方法会让你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4

最后,我们看看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这位妈妈可以考虑这样做:

1. 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个舒适的两人空间,真诚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2. 倾听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用画画或者游戏的方式表达,也可以让孩子和自己角色对调,进行情景扮演。这样能让妈妈最大程度理解孩子的感受。

3. 和孩子描述自己当时生气时的感受,不提孩子做了什么,不指责,只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比如:“妈妈觉得自己身体一下子就很热,想要喷火的大火龙要从身体里出来…… ”,并告诉孩子:“妈妈以后会努力让大火龙不要喷火,在火龙喷火之前就先自己找个地方冷静一下,做深呼吸……”还可以请孩子以后给妈妈提供帮助。

4. 和孩子讨论早教班的问题,问问孩子的真实感受,再做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如果继续,谁送?怎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