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千万不要触碰这四个底线!否则后悔一辈子!

1“妈妈,不要说了,我知道错了。”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大部分孩子在接受父母批评时的内心独白——

崩溃、难捱......期盼着家长能尽快结束这场“口头讨伐”。

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位思考,体会一下孩子的心境?

之前在商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个小男孩因为妈妈没买自己想要的蛋糕,就撒泼摔手里的东西。

家长呵斥了几句,“刚吃过还要,你是猪么?”“你把东西捡起来,不捡起来我就走了”......

后来可能是围观人多了起来,孩子羞怯了,亦或是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开始小声地道歉:

“妈妈,我不要了,我们走吧。”“你别骂我了,我知道错了。”

然而这时候母亲还不依不饶,数落了孩子几句,才转身大步走开了。

最后,这个小男孩就一边哭着,一边慢慢追着大人的脚步,着急踉跄的模样,让我颇有点不忍心。

其实,自从在有了娃之后,遇到孩子犯浑时刻,确实会生气上火,但我们家都会格外注意尺度的把握,唯恐伤害到孩子。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守住这四个底线!

切忌不分场合地批评

生活中,很多宝妈遇到孩子一些龟毛的事,就必须要当众指正,并加以引导,而且是不分场合。

可这样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有时却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一些创伤。

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高的,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

朋友阿文曾说过,小时候她的性格一直很活泼,还特别钟爱唱歌,模仿喜剧演员做些浮夸的表情。

直到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家长们让孩子表演才艺,阿文也高兴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表演曲目。

为此,她做足了准备,希望可以博大家一笑。

然而这一切都被父亲的一句“别唱了,唱的什么”给打断了,只因父亲觉得她的表演有失体面。

当时突然沉静下来的空气,伙伴们异样的眼神......让阿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内心惶恐。

虽说父母的行为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不分场合的指责,真的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吗?

《少年说》之前有一期的主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还是大人的面子重要?

里面有个小女孩控诉自己的母亲:

“别人家的家长,就算脾气再大,也会关起门来教育孩子。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气说上来就上来,完全不顾及旁边有没有其他人。”

然而面对女儿的指控,这位母亲依然理直气壮地反驳:

“你不分场合地犯错,妈妈能不纠正你吗?即使在外面,难道孩子的面子比妈妈的还重要?”

这种将自己面子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行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

最后损伤的只会是孩子的自尊。

孩子犯错时可以批评,但要注意下场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顾及自己面子的同时,也请给孩子留一点余地!

不将批评上升为语言暴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很难区别批评与语言暴力的界限。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意中将批评上升为一场语言暴力。

本来是“这个不能这么做”,升级为“你是猪么,说了八百遍还能做错”;

或者“见长辈先打招呼,要有礼貌”,转变为“养你有什么用,净给我丢人”......

殊不知这些以教育、批评为名的语言暴力,都会在孩子身上刻上一层很深的烙印。

就像电影《雷霆沙赞》中的反派希瓦纳博士,他之所以从一个天真小男孩变成一个大反派,很大程度上都与父亲的语言暴力有关。

他原本的活泼与善良,都消逝在父亲与哥哥对他的语言暴力中,这才导致了他后面的心灵扭曲,做出一些泯灭人性的事。

都说人是语言化的生物,这也意味着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轻则有伤孩子的自尊,重则影响一生。

毕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不对孩子采取冷处理

有一个朋友,批评孩子时特别喜欢搞失踪把戏,将孩子晾在一边,美其名曰让孩子冷静一下。

但这种冷处理的行为,真的有助于孩子认识错误么?

其实不然!

记得之前网上有个视频,引起了身边一些宝妈的不适。

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在超市撞到了人,没有道歉,爸爸就走开让女孩一个人反省,后面小女孩在原地哭了十多分钟,也没有迎来自己的家人。

批评孩子,千万不要触碰这四个底线!否则后悔一辈子!

最后,还是超市人员找到了她的家人。

虽说这位爸爸的出发点是想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方法着实有点偏激,他明明可以先代孩子道歉,回家再好好教育一下。

又为何一定要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

他不会知道,在扔下孩子的那一刻,女孩经历了怎样的崩溃,她的整个世界都会坍塌,会觉得爸爸不要自己了......

这种流放式的暴力教育,会在孩子的心灵上埋下一个伤害的种子,影响她未来的成长发育。

其实,我们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个行为认知,以后能够避免和改正。

但如果都像上文这个爸爸一样,采用这种偏激的方式,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禁止翻旧账的行为

除了冷处理会让孩子崩溃外,孩子犯错时,家长喜欢翻旧账的行为,也一度成为孩子童年的噩梦。

你第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妈妈会教育你“小心点,下次不要再犯了“。

然后你下次又不注意打坏了一个碗,你的妈妈在教育你的同时,可能还会说:

“就不能小心点么,上次花瓶是你打碎了,学习桌也是你搞坏的,你是破坏大王么?”

这种动不动就跟孩子翻旧账的行径,无异于一次次揭开孩子的伤疤,让它一直成为卡在孩子喉咙上的一根刺,每次犯错时都心有戚戚。

一个朋友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小时候贪玩拿了妈妈5元钱,想去买玩具,但不幸的是,出门时被妈妈给发现了。

妈妈对他教训了一番后,他也承诺不再犯,本想着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可后面一旦家里有少东西的时候,妈妈总会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他,而且有时他犯了别的错后,妈妈也会提起这件事。

他搞不懂,是不是犯过错的人,就不值得被信任,也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一直让他在家人面前极度不自信,觉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孩子犯错后,身为家长,我们不要急于给孩子定性、打标签,像抓住把柄一样,一再旧事重提。

因为你对孩子的每一次翻旧账,都是一次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继而一再犯错,与家长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驰。

2

都说“小树不修不成材”,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和指导,无疑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但批评归批评,该注意的底线千万不能忽视,不然就会因小失大,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养娃路漫漫,家长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在小树苗成长的阶段,给到好的浇灌、恰当的修剪,让他们将来长成参天大树。

与大家共勉!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版权归其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