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日生活的雲南

我於2004年底來到雲南,至今已常住十四年。這些年,因為工作及生活,少不了接觸雲南人,並融入他們的生活。

其實,外省人對雲南存在一些誤讀誤解,可能覺得雲南是邊疆,思想相對閉塞及落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民族政策的傾斜,雲南可以說是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某些方面,比如旅遊業,已經趕超大部分省份。

我今日生活的雲南

雲南麗江


沒來雲南前,我沒吃過洋芋,來雲南後,差不多頓頓吃洋芋,你會說,天天吃洋芋,不會吃膩嗎?這樣說,你就缺見識了。因為,你不知道,洋芋在雲南,有二十多種吃法。


我今日生活的雲南

就像我經常吃的,有乾煸洋芋絲、老奶洋芋、酸湯洋芋、烤洋芋、炸洋芋、洋芋燉肉、涼拌洋芋絲、洋芋粑粑、紅燒洋芋、煮洋芋、洋芋燜飯、洋芋片...... 可以說,每頓吃的洋芋都不重樣、不重味,滿足你視覺及味覺的雙重快感。

雲南的每個城市的大街上,都開著"大洋芋""小洋芋"的小吃店,雲南人的口頭禪,"吃洋芋,長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的意思。有個賣包裝炸薯片的公司乾脆註冊了"子弟"的商標。

我今日生活的雲南

雲南大理


我的叔叔輩們和姐姐們,他們以前在廣東打工時,說起外省務工者,最多的是四川、貴州、河南人,很少碰到雲南人。

雲南人以前是"家鄉寶",是因為自己家鄉的氣候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加上家鄉美味小吃多,雲南人不願離鄉受苦,另外還有交通不便捷的緣故。

我今日生活的雲南

雲南民族村

近年隨著昆廣高鐵的開通,昆明到廣州只需七個小時,另有政府社保局的有力組織和推動,每年春節後,大批的雲南人踏上去廣州、深圳、上海的征途。就像標語寫的"一人出外務工,一家不愁花銷″。在廣州、深圳、上海的工廠幹上一個月,至少有三四千的工資,比在雲南本地二千多的工資高上一大截。何樂而不去呢!

朋友,你對雲南有哪些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