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唐朝距今一千多年,可以從歷史資料記載、時人筆記以及詩詞當中對唐朝人的生活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尤其是飲食文化。不過,這是一個足夠編一本書的大課題。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主食】

唐人的主食主要包括餅、飯、粥、糕等四種,其中以餅為主,糕最少見。

餅的種類非常豐富,有煎餅、蒸餅、胡餅、環餅、薄餅、籠餅,這些大多是圓形壓扁的小麥粉製品,還有饅頭、餛飩、餅餤(dàn)(餡餅)、䭔(dūi)子(蒸餅)等各種食品,有些只知道名字,具體作法已經無從考證。

西南地區曾經有過一種大餅,算是特色吃食,“每三鬥面擀一枚,大於數間屋”。將近五十斤麵粉做的一張餅,不擔心怎麼吃,而是奇怪怎麼把這張餅弄熟。

湯餅也是小麥粉製品,類似現在的麵條或者面片,是唐時食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作法,當時也稱為索餅、水溲餅、餺飥(bótuō)、不託。一種作法和大拇指大小差不多,二寸一斷,用手在盆邊擠壓,讓面片變得極薄;另一種做法形狀和筷子差不多,一尺一斷,也都是越薄越好。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湯餅是雅俗共賞的食物,無論皇帝高官還是市井走卒都吃湯餅,當然就如我們現在的麵條一樣,既有幾塊錢一碗的拉麵,也有幾十上百一份的高檔麵條。具體作法從零散記錄當中可以得知,麵條的作法有“脂蔥雜麵餺飥”,應該是豬油蔥香拌麵或者湯麵,是大眾飲食。高官的食譜中有“生進鴨花湯餅”,想象不出怎麼做的。

夏天還有冷麵或者涼麵,當時叫冷淘,唐朝皇宮中有一種槐葉冷淘,就是採摘青槐嫩葉搗成汁,然後和麵做成細麵條,煮熟後過冰水,顏色鮮碧,加熱油佐料調味即食。

蜀中和江南是唐朝時稻米的主產區,主食以稻米為主,麵食和其他雜糧也佔一定比例。除了白米飯之外,還有麥飯、粟米飯、黃米飯、胡麻飯、雕胡飯、青精飯等。其中青精飯是把南燭的樹葉搗碎下米浸泡,蒸熟後其色如青,據說經常食用身輕體健、延年益壽;

粥也各種各樣,除了白粥之外,還有菜粥、肉粥、藥粥、動物內臟粥等;

糕相對較少,是用米粉、麵粉混合油脂和其他食材製作成的方塊狀食物,製作稍微麻煩一些,應該算是高檔貨色。有一種粔籹(jù nǚ),用蜂蜜和麵,搓成細條,扭作環形,油煎後食用。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菜餚】

菜餚主要包括蔬菜、肉類、水產品等類型,也是種類豐富。

各種菜餚的烹飪方法主要有蒸、煮、烙、煎、炸、烤、膾、熬、脯、煨,與現代的烹飪手法差不多。

其中各種肉類切成薄片為膾,唐人是要配蒜吃的。現在都是配芥末,下次去日料吃生魚片要讓服務員上一碟生蒜,而且要問問有沒有鱸魚或者鯉魚的魚膾,這樣吃才是最正宗的。

燒烤更是少不了,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唐人用煤炭火、柴火、竹火、草火等烤制而成,名為炙。具體被烤的食材包括牛、馬、驢、羊、鹿、鵝、魚、蠔、茄子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不能烤的食材。當然,羊肉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晚唐那個胡作非為的皇帝唐懿宗就曾經給公主賞賜“消靈炙”,一隻羊只有四兩肉可用,“雖經暑毒,終不臭敗”,估計是燻烤成了羊肉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過夏天不腐爛。

膾和炙,就是成語膾炙人口的來源,唐人的飲食文化影響了整個東亞。

吃菜就要有調料,鹽就不用說了,姜、椒、豉是做肉的常用調料。椒是胡椒、白豆蔻等來自海外的調料,產自蜀中的花椒是本土的調料。茱萸是辣味的主要來源,但應用並不廣泛。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茶酒】

唐代飲酒之風盛行,最有名的就是李白等飲中八仙。那時應該沒有蒸餾後的高度白酒,或者並不普遍,大多數人喝的還是度數較低的釀造糧食酒。

比較好的一般以“春”為名,取名是秋天收穫糧食、冬天釀製、春天正好可以飲用。有名的包括烏程之箸下春、劍南之燒春、杭州之梨花春、雲安之曲米春等。另外山西杏花村汾酒、四川郫縣竹筒酒、嶺南椰花酒、滄州桃花酒等也是當時的名酒。

來自西域的美酒也很受大唐人的歡迎,來自波斯的三勒漿和龍膏酒是不可多得的美酒。出產自高昌的馬乳葡萄被引種在長安,釀出了八種色澤的葡萄酒。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宋代《夜宴圖》)

唐朝時茶葉已經成為一種全國普遍的飲料,當然這種習慣南方更為普遍一些。逐漸隨著大唐經濟的發展,北方各個城市也逐漸建立了的賣茶葉和賣茶水的店鋪,從江淮一帶產地運到北方,算是南方特產中北運的大宗物資。

等到中唐陸羽《茶經》出世,把喝茶變成了一種時尚,或者是文化,於是從皇帝大臣到普通百姓逐漸就把喝茶當成一種普遍愛好了。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可與西晉石崇相比的唐人最高規格宴會——燒尾宴】

唐朝最奢華的國宴級別的宴席是燒尾宴,原意是士人考中或者升遷,招待親朋好友、上司同僚的一種宴會。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動物變成人要燒去尾巴,寓意脫離舊群體,進入上流社會,就像仙俠小說中常有的妖怪化去口中橫骨。

流傳下來最有名的半份燒尾宴菜單,是當年韋巨源當上尚書令後宴請唐中宗的菜譜。尚書令在唐朝時最早李世民當過,後來無人敢當,韋巨源這人竟然敢當這個官,也難怪後來死在唐隆政變的亂軍之中。

半份菜譜共計五十八道菜餚、點心和主食,各種山珍海味。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有看菜,就如雕花蘿蔔差不多,用素菜和麵點做成一群如同蓬萊仙女的歌女舞女,共計七十餘件,擺在桌子中間必定光彩奪目;

有二十多種主食,包括御黃王母飯、長生粥、單籠金乳酥、貴粉紅、水晶龍鳳糕等等,還有二十四種餡料和做法的餛飩,加入各種香料、外淋蜂蜜的粽子等,這也說明自古以來粽子就是甜的;

有各種肉食,熊肉、鹿肉、狸肉、青蛙,以及各種海水、淡水水產品。其中水煉犢,就是清燉整隻小牛,外形保持完整,但內部要燉爛;雪嬰兒,把田雞外裹豆粉,油煎或油炸,外形似嬰兒,顏色雪白;

有各種羹湯,冷蟾兒羹是蛤蜊羹,涼食;白龍是鱖魚肉做的湯羹;清涼碎是狸子肉做的,冷卻後切碎涼食,有點像皮凍。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由於年代久遠,有記錄的並不多,但想來比唐人四百年前的西晉石崇、何曾應該也不遜色多少。

燒尾宴在盛唐前期非常有名,但初期的李隆基還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取消了這種奢侈的飲食方式。不過幾十年後的天寶時期又被人改頭換面拿了出來,盛唐後期奢侈之風大盛。曾有記錄,各個公主向李隆基進食邀寵,每次“水陸珍饈數千盤,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產”,貧富差距已經懸殊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唐朝人餐桌上的美食,主食、菜餚、茶酒

中國人好吃、會吃是幾千年的傳統,但因為吃而亡國就太不值得了。西晉因為吃、因為奢侈腐化而亡國,盛唐終結於安史之亂多少也和這種吃喝上的奢侈之風有關係。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