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媒介與社會變遷 課程分享|城市備忘錄:消失的夜市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全文共1200字,閱讀大概需要4分鐘

“下午五點剛過,武漢市北湖街道的空氣準時躁動起來。如無聲暗號似的,不知從哪冒出的小商小販如離弦之箭,無數金屬箱在坑坑窪窪中摩擦,交匯出盛大夜晚的序章。不出半個鐘頭,各就各位,蓄勢待發,白日裡整齊有序的長街彷彿換了人間。”

“嘿,夜市開始了。”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 PKU夜食志成員 劉 穎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長街的夜幕換上了喧鬧的景

比起郭沫若先生口中的“天上的街市”,我肉眼凡胎,倒是更貪戀這從泥土和世俗中長出的地上的夜市。這裡沒有什麼新聞,更沒有珍奇,不過幾罐加了蔥的雞湯煲,幾串肥瘦相宜香味撲鼻的烤串,“滋滋”作響鬧騰著出鍋的餃子,從牛肉到腰花一切配料皆可加的豪華炒麵,它們讓人感嘆

生命何其平凡,千言萬語竟抵不過一碗熱騰騰的宵夜,偉大的敘事被孜然終結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 肥瘦相宜的烤串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 一切配料皆可加的豪華炒麵

武漢人是不惜為一碗老字號牛肉麵渡江的物種,他們喜歡用“民以食為天”來向外地人詮釋這種行為的合理性。英國人用天氣問好,武漢人用“吃了冇?”開頭。對這群人來說,沒有比過早吃什麼更重要的事,如果有,那就是宵夜吃什麼。夜宵這朵深夜之花,盛開在夜市長街這片溫房。“這裡有飢腸轆轆的深夜來自腸胃的滿足,也有舉杯共飲的青春,有肝膽相照的友誼,有燈火中心愛的人歡笑的臉,有徐徐上升的蒸汽後一家老小對生活的期待,有城市長久形成的飲食習慣和文化,是城市記憶的生動縮影。” 白日的盔甲和麵具太重,只好在深夜卸下,將軟肋盡數暴露。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即使滿身油汙,我也毫不介意投入它的懷抱

與它闊別兩個月後,母親跟我說:“北湖夜市要搬了,東西都在打折甩賣。”我聽愣住,恍惚之間又確認一遍。我甚至沒和它告別呢!就連最後一口熱雞湯都沒喝上,我低聲呢喃。記憶漸漸復甦:距那夜市數百米的體育館內,將舉辦2019年第七屆國際軍人運動會,城市聲譽,在此一舉。而夜市偏偏弄得滿地油汙、煙熏火燎,太不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了。城市之大,容不下一攤夜宵。

你看,新的大樓建起來了,工期極短,勢如破竹,在摩登大樓的包圍圈中,這條夜市街像一條凹陷的銀河,匍匐在地平線,孤獨地閃耀著。當我還生活在其中的時候,就早已生出對它前途命運的不祥預感:“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全球形象口號貼滿了大街小巷,告誡我們要和昨天劃清界限,要清除一切舊事物,為新事物的到來騰出空間。這一次,終於輪到夜市了。

空調的普及把夏夜的竹床陣變成了歷史,現代化的腳步將夜市留在了昨天。從此我們要坐在高級餐廳裡,把皮鞋踩在鋥亮的瓷磚上,和服務生禮貌對答,把油煙味牢牢鎖在乾淨的後廚,絕不可讓它接觸高貴的鼻腔,以免有損健康。可我不願這樣,或許我的覺悟不夠高,我寧願做個屬於市井的俗人。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消失的夜市:路面上僅留下“退”字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這是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裡追憶的北宋開封繁華的夜市場景,我猜他落筆時一定淚溼青衫。如今人與城市都越來越健忘了,人走馬觀花地活著,城市走馬觀花地發展,每時每刻,歲歲年年,變化之快宛如跳躍的幻燈片。人若健忘,利用記事本即可;而面對著即將失憶的城市,我能做的只有沉默不語地記錄它過往的歷史,惟願日後想起來有所憑依,不至於像個縹緲的夢境,被年輕的後生們取笑為孟元老。無論如何,它真實而美好地存在過。至此,我腦海中又冒出一個奇怪的問題:明天的晚上,後天的晚上,大後天的晚上,以後無窮無盡個晚上,武漢人該去哪裡耍呢

2018媒介与社会变迁 课程分享|城市备忘录:消失的夜市

^昔日熱鬧的街道變得寂寥無人

^識別二維碼,立刻關注

PKU夜食志

入夜而食 以食為志 以志入心

◆ ◆ ◆ ◆ ◆

文 | PKU夜食志成員 劉 穎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