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第六次東渡 從這裡出海


鑑真第六次東渡 從這裡出海

1963年為紀念鑑真圓寂1200年所立的紀念幢

鑑真第六次東渡 從這裡出海

張家港黃泗浦,鑑真和尚第六次東渡從這裡出海!

近日,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黃泗浦遺址考古發掘入圍。已歷時10年的黃泗浦遺址考古目前仍在進行,而發掘的唐宋河道以及疑似唐代寺院建築,為實證鑑真第六次東渡起航地提供重要線索。

“可以肯定就在這一帶”

與鑑真同時代的日本作家真人元開,在其所著《唐大和尚東征傳》中提到了“黃泗浦”,前五次東渡失敗後,鑑真第六次東渡從蘇州黃泗浦起航,終獲成功。

《東征傳》記載:藤原清河於公元753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到揚州拜訪邀請鑑真,即率遣唐使團先到黃泗浦渡口等候鑑真一行,並作起航準備。鑑真和尚於十月十九日從揚州龍興寺啟程,次日趕到黃泗浦。上船後因風傳官府要搜查遣唐使船,又於二十三日下船,直到十一月十日才重新上船,十一月十六日正式起航。

考古發掘表明,黃泗浦為唐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入江主幹水道,目前發掘的宋代黃泗浦河,河口寬約50餘米,河底距河面深達4.5米,具備通行當時最大船隻的條件,再現了古黃泗浦“出江大口”的盛況。

而在唐宋河道交匯處,考古發現了一座大型的唐代寺廟類建築基址,極有可能就是尊勝禪寺。

黃泗浦遺址現場負責人、南博考古所副所長周潤墾說:“目前可以肯定,鑑真的出發地就在這一帶。”

當年日本遣唐使團在此等候

據鑑真研究專家許鳳儀先生考證,黃泗浦在隋唐時期就是中國的一個重要海港。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團從日本渡海到達中國,先在黃泗浦登陸小憩,然後順長江到揚州,再從陸路奔長安。回日本時,遣唐使團原路返回,先到揚州拜訪鑑真,邀請再次東渡,然後在黃泗浦等候。

鑑真到達日本後,開日本佛教律宗祖庭,並對日本的建築、雕塑、醫藥和書法等產生重大影響,被日本人民稱為“盲聖”和“日本文化的恩人”。

揚州鑑真東渡地在寶塔灣

在揚州文峰寺的運河邊,目前仍有“鑑真東渡碼頭”紀念石碑。據考證,鑑真六次東渡,三次是從文峰寺邊的寶塔灣出發的,即第一次、第四次和第六次。而2016年5月12日的“新鑑真像東渡”起航,重走當年東渡線路,沿運河、進長江,到達張家港,再乘遣唐使船轉道日本。

許鳳儀先生說:文峰寺所在的寶塔灣與鑑真東渡有著很深的淵源。唐朝揚州的船場大多設在三灣及其南向入江一線,直至19世紀60年代,文峰塔下還有小型造船廠。鑑真六次東渡,有兩次在三灣一帶打造船隻,一次購買軍船;最後一次也是從文峰寺附近入江東下的。鑑真從揚州去江邊,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運河、三灣,總是他的必經之地。

■記者姜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