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良的唐風宋韻中尋找中國人的鄉愁

奈良,1300年前名為平城京。一批批的遣唐使從這裡出發,鑑真六次東渡只為來到這裡……法隆寺、唐招提寺、藥師寺,無不有著隋唐文化的影子;舉世聞名的東大寺,也曾經歷宋朝工匠的復興。來到奈良,尋找一絲中國人的鄉愁吧。

法隆寺:飛鳥樣式的典範

法隆寺又稱斑鳩寺,據傳由深受日本國民讚譽的聖德太子始建於607年,是日本最初的世界文化遺產。

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結構建築群,西院內的五重塔則是日本最古老的塔,供奉著釋迦舍利。寺內還保存著大量自飛鳥時代以來的繪畫、雕刻、佛像等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

法隆寺是飛鳥樣式的典範,以五重塔和金堂為西院中心的建築形式,深受中國南北朝時期建築的影響。

在奈良的唐风宋韵中寻找中国人的乡愁

藥師寺:遺存的白鳳樣式

建於680年的藥師寺,因為數次火災,僅有東塔得以倖存,是目前寺院裡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藥師寺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文化財產,例如安放於金堂(正殿)的藥師三尊像,他們扭腰矗立的身姿展現了中國初唐文化的風格。

東塔就是白鳳時期建築樣式的重要遺存。塔有三重,每層各附有裳層,狀似六重塔,為奈良前期遺構,以九輪上部附加水煙之天人圖案為最美。

在奈良的唐风宋韵中寻找中国人的乡愁

唐招提寺:天平之甍的堅韌

奈良唐招提寺是由唐代高僧鑑真親手創立的寺廟,如今依然具有濃厚的盛唐風範。鑑真和尚為東渡扶桑宣揚佛法,前後6次、整整花了12年,抵達奈良時已雙目失明。

此時為奈良時代後期,又稱天平時代,現存的唐招提寺金堂即為天平樣式。甍,即屋脊。在2000年金堂大修之前,大殿屋脊兩端各有瓦制鴟尾一隻,正脊東側的那隻為鎌倉時代修理替換,而西側鴟尾則歷經了一千兩百年風霜雨雪。鑑真和尚十年弘法,日本人尊其為“天平之甍”。

在奈良的唐风宋韵中寻找中国人的乡愁

正倉院:在秋天遇見盛唐

正倉院位於東大寺內,建於728年,因存放著大量日本古代和來自中國唐代的珍貴文物而聞名。時至今日,東大寺內古代的倉庫只剩下一間即正倉院寶庫。近萬件國寶級文物中最主要的部分來自於中國唐朝,其中唐螺鈿紫檀五絃琵琶、唐螺鈿紫檀阮、唐刻雕尺八、琉璃杯等都極為珍貴。

正倉院的珍寶現在不對外開放,只在每年秋季在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正倉院珍寶展。屆時無數訪客大排長隊,只為一睹盛唐遺韻。

在奈良的唐风宋韵中寻找中国人的乡愁

東大寺:戰火中涅槃的“大佛樣”

東大寺於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寺內的大佛殿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造古建築,殿內16米高的盧舍那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大佛樣,即由鎌倉時代從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傳到日本的建築技術與形式,主要用於東大寺的重建。

東大寺在1180年毀於內亂,鎌倉幕府請來了南宋建築師陳和卿及一批浙、閔工匠重建東大寺,現存的南大門和鐘樓即為鎌倉重建的遺物。1692年的戰火再次焚燬了東大寺,現存的大佛殿就是重建於1709年,但它只是原有建築的三分之二大。銅佛和南大門比殿堂更為古老,現在的東大寺是古代日本再一次向古代中國學習的見證。

在奈良的唐风宋韵中寻找中国人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