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一個偉大的文人,一定會有某種情愫一直牽引著他前行。魯迅筆下的《社戲》、《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郁達夫筆下的《懷鄉病者》;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透過這些名家的文字,我們可以窺見“魯鎮”、“紹興”、“富春江”、“湘西”,虛虛實實,都是文人們靈魂的家。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這一點,在當代文壇也體現無疑,莫言筆下的“高密”便是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事實上,每一個作家,都有一塊內心柔軟的地方。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將莫言和余光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或者說將文人的精神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鄉愁”。因為“鄉愁”,莫言坦言,自己是余光中的“粉絲”。因為縱觀當代詩壇,寫鄉愁,余光中堪稱第一人。他的一首《鄉愁》,打動了無數人,也包括莫言。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2017年12月15日,一次有名的文學論壇在珠海開幕,文藝界的名人齊聚一堂,包括莫言、阿來、韓少功、蘇童、格非等最知名的作家。然而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因為大會收到了余光中先生於14日去世的消息。

莫言在15日當天的公開演講中,公開評價余光中先生,顯示了文人間的惺惺相惜和精神共鳴。莫言說:“他的鄉愁不會到此為止”,言語之間,表達出對余光中先生的崇高敬意。當時珠海臺風,很多大樹被催折,莫言有感而發仿照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寫了四行打油詩: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樹冠樹枝在外頭,樹根留在地裡頭。

只要樹根留在地裡頭,不愁大樹不出頭。

這四句詩,是莫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余光中先生致敬。全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讓人不得不送上大寫的服。

莫言這四句詩,核心就是“把根留住”,只要根還在,任憑風吹雨打,就仍有鬱鬱蔥蔥的出頭之日。這是極富哲理的,小到一個人,只有堅守自己的根基和底線,就會有希望;大到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不懼風霜雪雨,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過,莫言這四句詩,最想表達的,或許是對余光中《鄉愁》的致敬。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如果余光中先生是一棵大樹,那麼支撐這棵大樹的根,就是那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鄉愁是詩人,創作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更是他們生命的根。一個忘卻了鄉愁滋味的人,是可悲、可憐的。莫言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了這四句打油詩,可謂是真的有才。不過當年餘光中自己透露,他寫《鄉愁》,花的時間也很短,不過二十分鐘而已。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然而,這二十分鐘的背後,確實數十年的漂泊,以及漂泊途中對故鄉的思念。更令人悲憤不已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日思夜唸的故鄉,是再回不去的故土。而這種回不去,不是單純的地理意義上的回不去,而是那種承載著精神世界的鄉土文化,再也不復存在了。余光中先生晚年,雖然往返於兩岸多國,卻依然無法釋懷鄉愁。他的很多詩,鄉愁是永恆的主題。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鄉關何處?這是中國人難以訴說和回答的問題。莫言、賈平凹、餘秋雨、路遙,這些當代文人,都在試圖用作品解答,然而何其難言。在莫言演講的同一地點,2014年4月10日,余光中先生還自嘲地說:“《鄉愁》這首詩很大,大得把自己都蓋住了。”如今餘老已過世3年多,但這首《鄉愁》還會繼續流傳下去,給我們帶來精神力量,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