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众所周知,陕西人的饭桌上永远离不开面食,在陕西八大怪中,更是有“

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等说法。

自古以来,关中平原盛产小麦,灾害和战乱也相对较少,所以陕西的面食种类十分丰富,光是面条的种类就多达几十种。除此之外,还有馍和饼子,不单单可以直接就着吃,还可以做成各种花样,夹各种食材,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说到这可能就有人想问啦,你们陕西的馍到底可以夹什么?肉夹馍、菜夹馍、凉皮夹馍、花干夹馍、肉哨子夹馍、土豆片夹馍、馍加馍……给我们一个馍,我们可以夹下整个世界!

讲了这么多该进入今天的主题,来聊聊陕西地区的美食代表——肉夹馍!望文生义,很多外地朋友都会以为我们陕西人“爱好独特”,居然用肉去夹馍?又或者怀疑我们文化水平“低”,居然讲病句!明明就是馍夹肉,又为何叫肉夹馍呢?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西安晚报》也曾就此问题讨论许久,却也没得到什么有依据的结果,不仅如此,就连樊记肉夹馍的第三代传人樊少华先生也没讲出来所以然。不过,在民间却有好几种说法。

“肉夹馍”,其实是与古汉语有关,即“馍夹于肉”,原意是说肉夹在馍中。但百姓之间并不讲究“之乎者也”,再加上陕西人直爽性子急的特点,久来久之,便省去了“于”字,变成了现在所说的“肉夹馍”;不过也有人说其实是省略了“把”字,应该是“把肉夹在馍里”;也有人说,是省去了“被”字,应是“肉被馍夹”……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还有一种,就相对有些幽默搞笑了。“馍夹肉”在陕西话中的发音类似“么夹肉”,也就是说“没有加肉”的意思,为了突出“肉多”,故叫“肉夹馍”,虽然这个说法看似有些奇葩,不过确实让人也不免印象深刻。

肉夹馍是陕西著名的小吃之一,但在不同的地区做法也有所区别,陕西大多数地区是以“腊汁肉夹馍”为主,使用白吉馍和腊汁肉组合,馍洁白如玉,十分有嚼劲,肉色泽红润、软烂醇香,回味无穷,食者称赞其“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而潼关则是以“潼关肉夹馍”最为出名,与百吉饼不同,它使用的馍外观焦黄,皮酥里嫩,饼酥肉香,用热馍夹凉肉,爽而不腻。

回坊上,则是“腊牛肉夹馍”,百吉饼加上回坊地道的腊牛肉,简直一绝!肉又烂又香,膜香脆可口,配上一碗胡辣汤,又是美好的一天。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宝鸡西府的是肉臊子夹馍,这种馍用的也是炭火现烤的白面饼,只不过里面用的肉是臊子肉,浸满醋汁酥烂的猪肉毫不腻口,吃上一口,简直“撩咋咧”。

不过在在陕西,“腊汁肉夹馍”才是当属本地最受欢迎的小吃。在“腊汁肉”的发展史中,“樊记”可算得上最为传统的“贵族”了,由樊凤祥父子创立于1925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陕西小科普之肉夹馍,身在馍都,怎能不爱你?


它之所以有名,则是与他的腊汁汤有关。据说是从清代小贩毕仁义作坊买的,而毕仁义作坊的陈汤是从他曾祖父那里传接的。用盐、葱姜、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粮、大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煮汤则是历代流传下来的陈汤,较少加水,这样煮出来的腊汁肉十分地道,色泽红润,酥软香醇,肥肉不腻口,瘦肉满含油,再配上热馍夹上吃,美味无穷。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